广东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2005B20501004)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冯莉刘蕊蒋素梅林德球李德红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黄皮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被引量:3
- 2007年
- 研究了黄皮两个主要栽培品种鸡心黄皮和郁南无核黄皮果实生长动态及其发育过程中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黄皮栽培品种果实纵、横径生长均呈双“S”型曲线;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两品种间虽有差异,但随着果实发育成熟呈规律性变化。果实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逐渐增加,其中鸡心黄皮在果实转黄后第3周(即花后12周)剧增,而无核黄皮在转黄后第5周(即花后14周)剧增;果实酸含量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逐渐下降,其中鸡心黄皮在果实转黄后第3周(即花后12周)开始剧降,而无核黄皮在转黄后第4周(即花后13周)开始剧降,直至果实成熟;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发育成熟的早期有升有降,但在果实成熟后期即果实转黄后第3 ̄5周含量均急剧升高,最后成熟果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青果。
- 冯莉蒋素梅
- 关键词:鸡心黄皮郁南无核黄皮果实生长
- 郁南无核黄皮胚囊异常发育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5
- 2008年
- 利用石蜡切片观察了郁南元核黄皮和有核鸡心黄皮胚囊发育状况.结果表明:郁南无核黄皮胚囊发育存在败育现象,即表现为开花当日有91.9%的胚囊未发育达到受精的成熟状态,花后1~7d,仍有81.6%的胚囊未发育达到八核期成熟胚囊;而对照材料有核鸡心黄皮在开花当日和花后7d内发育到八核期成熟胚囊的比率分别为96.7%和100%.郁南无核黄皮胚囊受精前败育是导致其无核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其和有核黄皮混种能稳定保持无核性状的重要原因.
- 刘蕊冯莉李德红
- 关键词:郁南无核黄皮胚囊异常发育细胞学观察
- 14个黄皮品种(系)的RAPD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对14个黄皮(Clausena lansium)品种(系)进行RAPD分析,从1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能在种质间表现出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8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47条,多态性比例为54.0%。结果表明,除龙川无核黄皮、龙山无核黄皮和冰糖黄皮外,其它11个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较近(D≤0.1),说明大多数黄皮品种遗传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表明,14个黄皮品种(系)在遗传距离0.15处可划分为3个类群,基本反映了黄皮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
- 蒋素梅冯莉林德球
- 关键词:黄皮资源调查RAPD聚类分析
- 郁南无核黄皮染色体倍性变异研究初报被引量:7
- 2007年
- 对郁南无核黄皮根尖、茎尖、幼叶以及花药壁体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表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很大,有二倍体2n=2x=18、三倍体2n=3x=27和非整倍体(2n=19~26),非整倍体细胞出现频率最高,占观察细胞总数的64.8%,其次是二倍体细胞,占28.8%,三倍体细胞占6.4%。对郁南无核黄皮和对照鸡心黄皮气孔的密度与大小、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进一步揭示了郁南无核黄皮为有核黄皮的变异株。文章对郁南无核黄皮染色体数目多样性的原因及其与无籽结实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 冯莉刘蕊
- 关键词:郁南无核黄皮染色体非整倍体混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