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823)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颜岩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赫勒
  • 1篇哲学家
  • 1篇正义理论
  • 1篇市民
  • 1篇市民社会
  • 1篇市民社会理论
  • 1篇屠杀
  • 1篇文化记忆
  • 1篇误读
  • 1篇联姻
  • 1篇民社
  • 1篇民主
  • 1篇激进
  • 1篇激进民主
  • 1篇记忆
  • 1篇阿格妮丝·赫...
  • 1篇布达佩斯学派
  • 1篇大屠杀

机构

  • 3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3篇颜岩

传媒

  • 1篇哲学动态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学术月刊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越正义何以可能——阿格妮丝·赫勒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误读被引量:6
2012年
赫勒在《超越正义》中提出了超越正义、回归良善生活的构想,界划了三种正义概念:形式的正义概念、伦理的正义概念和政治的正义概念。形式的正义概念必因其内在的矛盾而走向悖论,伦理的正义概念正当补充;现代性的悖论必然会令静态正义走向动态正义;历史哲学的解体势必导致不完备的正义概念取代完备的正义概念。赫勒严重误读了马克思的正义理论,认为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存在四点"硬伤":过于倚重社会政治的正义概念,缺乏伦理的正义概念;根植于"绝对自由"这一错误假设;将形式的正义概念视为唯一合理的正义概念;本质上是一种"苦难的神正论"。在超越正义这个问题上,赫勒一方面将"超越正义的社会"和"超越正义"混为一谈,另一方面陷入了抽象的主观道德论。马克思主义总是在具体的社会历史现实中探讨正义问题,其超越正义的构想具有双重内涵,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颜岩
关键词:赫勒正义理论
市民社会真的没有文化记忆吗?——兼评赫勒的市民社会理论
2011年
市民社会是近年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拟就匈牙利哲学家赫勒(Agnes Heller)的市民社会理论谈几点看法。在论文《尝试回答问题:市民社会有文化记忆吗?》中,赫勒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即市民社会没有(也不需要)文化记忆。该论断的提出既与她幼年的大屠杀经历以及后来在匈牙利所遭受的政治迫害有关,也与她自身对文化记忆和市民社会的理解有关,
颜岩
关键词:市民社会理论文化记忆哲学家大屠杀
“激进”与“民主”的联姻意味着什么?——布达佩斯学派激进民主理论评析
2011年
20世纪70年代末,布达佩斯学派从波兰尼的"双向运动说"出发提出一种激进民主理论,正式加入后马克思主义之列。通过辨明激进主义、激进需要和激进哲学这三个概念,他们表达出一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批判立场。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式民主进行了分析和诊断,从而进一步确证了激进民主的重要性。对激进民主四个主要方面(形式民主的完成、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自我管理和对所有需要的平等认同)的阐明,则凸显了激进民主理论的独特内涵。本文拟对布达佩斯学派的激进民主理论进行评析,以揭示其理论实质和内在缺陷。
颜岩
关键词:激进民主布达佩斯学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