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110800)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110800)

作品数:51 被引量:812H指数:18
相关作者:王得祥白红英杨改河高翔胡有宁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南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物种
  • 10篇群落
  • 8篇秦岭山地
  • 8篇物种多样性
  • 7篇植物
  • 6篇植被
  • 6篇土壤
  • 6篇环境因子
  • 5篇物种组成
  • 4篇植被覆盖
  • 4篇丰富度
  • 3篇多样性
  • 3篇森林群落
  • 3篇群落类型
  • 3篇种群
  • 3篇物种丰富度
  • 3篇林区
  • 3篇径流
  • 3篇草本
  • 3篇草本植物

机构

  • 3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9篇西北大学
  • 4篇南阳师范学院
  • 3篇西安植物园
  • 3篇陕西省循环农...
  • 3篇天津天士力现...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陕西省杂交油...
  • 1篇云南天士力三...

作者

  • 22篇王得祥
  • 14篇白红英
  • 9篇杨改河
  • 7篇张善红
  • 7篇高翔
  • 7篇胡有宁
  • 6篇张清雨
  • 6篇孙华
  • 5篇任学敏
  • 5篇马新萍
  • 5篇贺映娜
  • 5篇孔令童
  • 5篇康冰
  • 5篇王宇超
  • 5篇郭垚鑫
  • 5篇李刚
  • 4篇侯钦磊
  • 4篇梁宗锁
  • 4篇雒新萍
  • 4篇任广鑫

传媒

  • 7篇西北植物学报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草药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5篇2012
  • 15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30年秦岭东西两县区森林景观类型的时空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在3S技术的支持下,分别以秦岭东部商南县和西部略阳县的1978年多波段扫描仪(MSS)、1990年专题制图仪(TM)、2001年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和2006年专题制图仪(TM)影像图为基础,提取并分析了秦岭东西两县森林景观类型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从景观类型看,商南县以阔叶林和灌丛为主,分别占57.63%、18.51%,略阳县以阔叶林、针叶林和灌丛为主,分别占39.74%、17.69%和17.20%,近30年两县各类森林景观的变化趋势和幅度存在明显差异,商南县的变化幅度大于略阳县.从景观结构看,商南县各景观类型的分离度、破碎度指数的变化大于略阳县,即近30年来商南县各森林景观人为干扰的程度大于略阳县,人口、工业化程度、农业发展情况以及政府政策是引起两县森林景观类型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张清雨白红英孙华张善红高翔
秦岭南坡中段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划分及环境梯度解释被引量:15
2016年
该研究旨在揭示秦岭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植物群落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对应关系。在研究区设置2条样带,每条样带各设置40-50个样地,共计93个。通过样地调查,利用双向聚类法(Two-way Clustering Method)、DCA、DCCA对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栖息地森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1)TWINSPAN将研究区93个样地分成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铁杉(Tsuga chi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等34个群落类型,并通过去趋势对应分析(DCA)对93个样地进行排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样地呈现聚集分布,充分验证了TWINSPAN对群落类型划分的科学性。(2)通过对93个样地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和Monte Carlo显著性检验表明,在分析12个环境因子中,制约秦岭南坡大熊猫栖息地群落类型、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海拔、坡度、速效磷与全磷。海拔、坡度、速效磷和全磷能够很好地解释群落样地及优势种在环境梯度上的分布,同时表现出样方间在种类和环境因子组成上的相似性。
王宇超周亚福王得祥
辛家山不同坡向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别用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山地不同坡向次生林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阴坡各层重要值最高的是华山松、旱柳和银线草,阳坡各层重要值最高的是锐齿栎、忍冬和秦岭蟹甲草。(2)阴坡与阳坡物种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3)阳坡灌木层的相似系数小于阴坡,阴坡草本层的相似系数小于阳坡。
刘振学任广鑫康冰王得祥秦晓威任学敏孔令童王志彬
关键词:秦岭山地次生林不同坡向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对太白山锐齿槲栎林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索太白山锐齿槲栎林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区域森林保护、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太白山锐齿槲栎林林下草本植物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数据,采用CCA和偏CCA排序法分析环境因子对太白山锐齿槲栎林林下草本植物组成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索环境因子对其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环境因子能显著解释太白山锐齿槲栎林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变异,海拔、坡向、坡度、pH、枯落物厚度和有机质、碱解N、有效P、有效K含量及郁闭度、灌木盖度11个环境因子共解释了物种组成变异的39.05%。其中,郁闭度、土壤有效P含量、pH值和海拔是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海拔、郁闭度、有效P和有效K含量能够显著影响太白山锐齿槲栎林林下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海拔较高、郁闭度较大、土壤有效P和有效K含量较高的生境具有较好的草本植物多样性。【结论】在太白山锐齿槲栎林经营管理中,可通过适量施用P肥和K肥来促进林下草本植物发育,提高物种多样性。
任学敏崔志鹏朱雅陈兆进丁传雨阚德龙李玉英张乃群杨改河
关键词: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环境因子
耕层土壤N_2O排放与温度及土壤深度依变性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揭示耕层不同深度土壤N2O的排放机制,为农田土壤N2O减排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西北地区冬小麦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原状土壤,在相应田间水热条件下(温度:15,20,25℃;含水率:14.50%,18.70%),不同深度(5,10,15,20cm)耕层土壤N2O的排放特征。【结果】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与土样NO3--N(底物)含量有关,孕穗期(15℃)土样,因其NO3--N含量较高(10.09mg/kg),故N2O平均排放通量亦较大。在一定土壤NO3--N含量范围(3.18~4.12mg/kg),不同深度土样的N2O平均排放通量与水热条件关系密切。孕穗期(15℃),较深土样N2O平均排放通量明显下降,其N2O平均排放通量表观滞留率显著增加,含水率较高土样表现更为突出;随着温度的升高(20,25℃),较深土样N2O平均排放通量明显升高,含水率较高土样增加明显,不同深度土样N2O平均排放通量几乎呈线性增加,其N2O平均排放通量表观滞留率明显减少。在孕穗期(15℃)水肥较充足的条件下,耕层土样N2O排放主要来自5~15cm土层;随温度升高,较深土样对N2O排放的贡献则更为突出。【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将促使较深层次土壤中的N2O逸出地面,排入大气。
白红英张一平孙华张清雨张善红
关键词:N2O排放通量土壤深度
陕西周至典型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对周至老县城境内杨家沟典型森林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植被恢复与重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编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森林群落进行分类,以物种丰富度S、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为指标,对群落多样性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的28个样地可分为9个群落类型;群落多样性顺序为:华山松林〉白桦+太白杨林〉兴山榆林〉短柄枹栎林〉锐齿槲栎林〉山杨+糙皮桦林〉油松林〉红桦林〉刺叶高山栎林;该区域的9种森林群落共容纳植物243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2科4属5种,被子植物58科151属234种;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呈规律性变化,即在海拔1 525~1 920 m呈上升趋势,在1 920~2 340 m呈下降趋势。【结论】研究区群落受人畜干扰强烈,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演替过程的干扰与破坏;对现有的中、幼龄林应加强抚育管理,促进其恢复发展。
胡有宁王得祥郭垚鑫孔令童
关键词:森林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
县域耕地土壤速效钾空间预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筛选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最适宜的土壤速效钾空间预测方法,为准确预测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汉中汉台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法3种方法,在选取3种方法最优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对试验区域内2 022个土壤速效钾样点进行空间插值,并对结果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通过对3种空间插值方法进行交叉验证,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均方根误差为267.349,小于其他2种插值方法;其相关系数为0.687,大于其他2种插值方法。利用分区符合度法和插值结果图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更能反映试验区域土壤速效钾的分布格局。【结论】径向基函数插值法较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法更适宜于试验区耕地土壤速效钾的空间预测;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分区符合度验证法对土壤养分空间预测方法进行选择是切实可行的。
周磊齐雁冰常庆瑞杨凤群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土壤速效钾
秦岭山地天然油松林群落结构特征和数量分类研究被引量:25
2009年
根据对秦岭油松群落的系统调查,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将秦岭山地油松群落进行数量划分;采用无偏对应分析(DCA)研究分类结果,研究各群丛的结构特征,进而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调查的39个样地中共发现有维管束植物375种,隶属于89科189属,其中被子植物85科;裸子植物1科;蕨类植物3科.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4个层次.(2)数量分类将秦岭山地油松群落划分为13个群丛;应用DCA分析结果同TWINSPAN分类结果吻合得较好,很好地佐证了数量分类结果的合理性.各群丛在空间上的生态距离能够说明不同群丛演变需要的生态条件和亲缘距离".生态距离的远近也可以表征互相演变趋势强弱.(3)秦岭山地油松群落分布的海拔幅度大,从低海拔湿润环境到高海拔甚至山脊的干燥环境,物种容量大,很好地保存了稀有物种.
王得祥蔺雨阳雷瑞德杨涛王强雍小华
关键词:TWINSPAN群丛DCA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主要森林群落类型稳定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揭示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主要森林植物群落稳定性现状,于佛坪和长青国家自然保护区各设置1条样线,每条样线上按海拔每升高100m设置1~4个500m^2(20m×25m)典型样地(共计60个)进行样方调查。在分析调查数据基础上,选取分布最广且具有代表性的16个群落类型林地,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对其优势种更新、林地质量、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复杂性、土壤肥力、保护程度6个方面对各群落类型林地的植物群落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栓皮栎群落林下的幼苗和幼树数量相对最多,隶属函数最大,其更新能力较强;华山松群落林下的幼苗和幼树数量为零,其更新能力最差。(2)华山松和油松混交林群落林地的立木蓄积量、平均高度、枯落物厚度等3个隶属函数平均值最高,其林地质量相对最好;油松和锐齿槲栎混交林则相反,林地质量相对较差。(3)群落林地土壤肥力6项指标分析显示,太白红杉林隶属函数值最大,土壤肥力相对较高,而板栗林、亮叶桦林隶属函数较小,土壤肥力相对最低。(4)群落林地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铁杉林隶属函数最大,物种多样性表现更为突出,太白红杉林隶属函数值最小,其物种多样性表现相对最差。(5)铁杉林林地群落的复杂性3个方面隶属函数相对最高,复杂性最高,太白红杉则相对最低。(6)太白红杉、巴山冷杉因分布在保护区核心区域,群落林地的保护程度最高,而毛栗林、亮叶桦因分布于保护区边缘的实验区,保护程度最差。(7)综合对比6个指标隶属函数发现,16个群落林地的稳定性由大到小顺序为:铁杉林>短柄枹栎林>太白杨林>华山松林>锐齿槲栎林>巴山冷杉林>白桦林=红桦林>油松+华山松=牛皮桦林>油松+锐齿槲栎混交林>油松林>太白红杉林>栓皮栎林>板栗林>亮叶桦林。
王宇超李为民张燕黎斌周亚福卢元王得祥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森林群落隶属函数
地膜的水热效应与麦田土壤N_2O排放被引量:8
2009年
通过两个小麦生长期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耕种小麦,地膜覆盖均能明显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且对休耕地的保水作用高于小麦田。小麦田覆膜后增温幅度小于休耕地,但在孕穗期前和成熟期后增温效果大,而小麦生长中期小;尤其能显著提高0~5cm耕层土壤温度,甚至10cm深土壤温度。地膜覆盖后小麦田耕层土壤中NO3--N平均含量增加5.34mg·kg-1,且小麦生长旺盛期增加量明显。覆膜使大多数小麦生育期土壤N2O排放通量高于常规耕作,其增排效应与土壤水分、温度、NO3--N含量、有机质增加量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小麦田土壤N2O增排的最大影响因子是耕层5cm处土壤温度的变化,其次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加密切相关;而休耕地土壤N2O的增排作用主要受控于覆膜对水热条件及微生物能量供给的改善。
白红英孙华李世清高翔
关键词:N2O排放水温效应麦田土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