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6005)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李锋高伟伟罗卫东孙佰刚赵凯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篇燃烧室
  • 4篇航空发动机
  • 3篇燃烧
  • 3篇温升
  • 2篇旋流器
  • 1篇旋流
  • 1篇旋流燃烧
  • 1篇旋流燃烧室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探针设计
  • 1篇特征参数
  • 1篇喷油杆
  • 1篇燃气分析
  • 1篇燃烧效率
  • 1篇燃烧性能
  • 1篇流动特性
  • 1篇空化
  • 1篇加力燃烧
  • 1篇加力燃烧室
  • 1篇超燃

机构

  • 5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上海电气燃气...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作者

  • 5篇李锋
  • 3篇罗卫东
  • 3篇高伟伟
  • 1篇刘巍
  • 1篇孙佰刚
  • 1篇程明
  • 1篇贺永杰
  • 1篇孙百刚
  • 1篇刘小勇
  • 1篇毕麟
  • 1篇彭浪清
  • 1篇王昌盛
  • 1篇赵凯
  • 1篇郭大鹏

传媒

  • 4篇航空发动机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温升多旋流燃烧室的数值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索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可能用到的燃烧组织方式,基于燃烧室空气分级技术,对高温升多旋流燃烧室展开研究。在保证与某型单环腔燃烧室(SAC)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及燃烧室出口尺寸和边界条件等相同的基础上,对设计模型进行3维数值模拟,并与现有的单环腔燃烧室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油气比为0.037的情况下,采用多旋流的设计方案,温升达到1153 K,出口温度分布系数达到0.170,同时可获得理想的性能参数,满足高温升燃烧室的设计指标。
罗卫东李锋高贤智高伟伟
关键词:数值模拟航空发动机
超高温升中心分级燃烧室设计及计算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针对航空发动机高推重比、高温升的需求,提出1种中心分级旋流燃烧室的设计方案。在保证与现有单环腔燃烧室(SAC)进出口尺寸、机匣尺寸限制不变的情况下,对设计模型进行了3维数值模拟,并与现有的单环腔燃烧室数值模拟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油气比为0.045时,设计中心分级燃烧室温升可达1356 K,出口温度分布可达0.137,出口径向温度分布可达0.096;此外,与SAC相比,中心分级燃烧室可获得更低的总压损失,更低的出口温度分布系数以及高工况下可获得更高的燃烧效率;污染排放性能表明,中心分级燃烧室在慢车点CO排放比SAC的稍高,在设计点NOx排放按g/kg燃油计比SAC的低。
高贤智李锋郭大鹏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
旋流器特征参数对高温升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3级旋流器特征参数(旋向组合、旋流数)对提出的中心分级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对12种不同的方案进行了比较,选出了最优的3级旋流器匹配方案。计算结果表明:3级旋流器的特征参数对燃烧室流场结构和燃烧性能有很大影响;合理的旋流器旋向组合和旋流数是提高燃烧室性能的关键因素。3级旋流器旋向组合为第1、2级反向,第2、3级同向,旋流角度组合为第1级40°,第2、3级均为45°时,燃烧室可以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
高伟伟李锋高贤智孙佰刚罗卫东
关键词:旋流器燃烧性能航空发动机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取样探针设计被引量:6
2006年
分析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取样探针设计的技术难点,设计了一个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取样耙子,对取样探针的流场特性、燃气化学反应在探针中的快速冻结等进行了分析,所设计的取样耙子由16个取样探针组成,与取气瓶、色谱仪等配套使用,可测量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李锋毕麟彭浪清贺永杰孙百刚程明刘巍刘小勇
关键词:燃烧效率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气分析
直射式喷嘴流动特性的数值和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加力燃烧室喷油杆多采用直射式喷嘴,为进一步分析影响喷油杆通流能力的因素以及喷嘴内部燃油空化的问题,进行了数值和试验研究。选取了Schnerr-Sauer、Singhal及Zwart-Gerber-Belamri三种空化模型进行比较后,采用Schnerr-Sauer空化模型进行计算,对喷嘴的流量系数、空化区域以及空化源进行了数值模拟,对2种典型直射式喷嘴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喷孔长径比、开孔位置对流量系数影响较大,喷孔前加过渡段能够起到一定的稳流、消除空化的作用,在喷孔大锐角入口处形成明显的空化源,空化体积分数随压力、壁厚和入口段变化,进一步计算发现当进口倒角为30°~45°或者圆角,倒角比W/D=0.2左右时能有效抑制燃油空化。
熊溢威李锋高伟伟罗卫东赵凯王昌盛
关键词:加力燃烧室空化喷油杆航空发动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