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3D511Y833428)
- 作品数:1 被引量:22H指数:1
- 相关作者:孙博文李晓丹唐颖许力军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33水平的检测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的水平,探讨其与哮喘患者肺功能、免疫球蛋白E(IgE)的关系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实验组,均行肺功能及IgE水平检测,依据血清IgE水平将哮喘患者分为IgE升高组(n=25)和IgE正常组(n=25),另外选取20名健康对照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血清IL-33水平,比较健康者和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临床控制期血清IL-33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分析IL-33水平与肺功能和Ig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gE升高组患者血清IL-33高于IgE正常组(P<0.05);临床控制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低于急性发作期者(P<0.05),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33与患者FEV1和PEF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413,P=0.003;r=-0.504,P<0.001);哮喘临床控制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患者FEV1和PEF亦呈负相关关系(r=-0.386,P=0.006;r=-0.324,P=0.022)。结论:IL-33作为一种炎性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免疫-炎症反应机制,并可能加剧哮喘患者肺功能恶化。
- 孙博文唐颖李晓丹许力军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肺功能免疫球蛋白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