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016)

作品数:4 被引量:94H指数:2
相关作者:易朝路程功弼熊黑钢崔之久贾玉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冰川
  • 2篇突发性洪水
  • 2篇洪水
  • 2篇冰川阻塞湖
  • 1篇第四纪冰川
  • 1篇第四纪冰期
  • 1篇灾害
  • 1篇灾害研究
  • 1篇年表
  • 1篇混沌
  • 1篇海侵
  • 1篇分形
  • 1篇标高
  • 1篇冰期
  • 1篇冰期划分
  • 1篇渤海西岸
  • 1篇P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作者

  • 2篇易朝路
  • 2篇程功弼
  • 1篇郭盛乔
  • 1篇王洪波
  • 1篇崔之久
  • 1篇魏灵
  • 1篇熊黑钢
  • 1篇贾玉连

传媒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第四纪冰期数值年表初步划分被引量:68
2005年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第四纪冰川冰期主要是根据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侵蚀-沉积地貌特征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风化程度的差异划分的相对年代;80~90年代开始有放射性碳和地衣法的测年;90年代以后,采用热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年,获得了我国第四纪冰川的一些数值年代,划分了5次冰期,其时代初步定为:小冰期Ⅲ(1871±20A.D.),小冰期Ⅱ(1777±20A.D.),小冰期Ⅰ(1528±20A.D.);新冰期Ⅲ(1550±70aB.P.,1580±60aB.P.),新冰期Ⅱ(2.8~2.5kaB.P.),新冰期Ⅰ(3.1kaB.P.);末次冰期Ⅳ(YD)(11.5~10.4kaB.P.),末次冰期Ⅲ(24~16kaB.P.),末次冰期Ⅱ(56~40kaB.P.),末次冰期Ⅰ(73~72kaB.P.);倒数第二冰期(相当于MIS6~10),Ⅲ阶段(154~136kaB.P.),Ⅱ阶段(277~266kaB.P.),Ⅰ阶段(333~316kaB.P.);倒数第三冰期(相当于MIS12~16),Ⅱ阶段(520~460kaB.P.),Ⅰ阶段(710~593kaB.P.)。未来的研究趋势是采用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代方法和光释光技术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对冰川地貌精细定年,分析第四纪冰川发育的空间差异和异时性机制。
易朝路崔之久熊黑钢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冰期划分
新疆高山地区冰川阻塞湖引起的突发性洪水灾害被引量:2
2005年
我国新疆地区经常发生冰川阻塞湖引起的突发性洪水灾害。通过对叶尔羌河、昆马力克河和四棵树河三条典型河流的研究,发现可预报洪水序列与阻塞湖库容量有正相关关系。结合分析阿尔泰山、祁连山和西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认为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是冰湖洪水的突发区。
程功弼
关键词:冰川阻塞湖突发性洪水混沌分形
西部高山冰川阻塞湖引起的突发性洪水灾害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我国西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水灾害。此为当地干旱区自然环境状况的特点。作者经过实地考察中天山地区与喀喇昆仑山地区,认为这是由于冰川阻塞湖引起的突发性洪水灾害,并且获得关于洪水的第一手资料。认为该洪水类型具有暴发突然、变化快、历时短暂、发生地受冰川环境影响大等特点。初步判定关于冰川阻塞湖突发性洪水的排水机制可能。通过对叶尔羌河、昆马力克河及四棵树河的详细研究,利用混沌及分形等数理方法,计算出相关特性定量指标。发现可预报洪水序列与阻塞湖库容量有正相关关系。结合整个西部地区的冰川分布进行整合分析,发现冰川阻塞湖引起突发性洪水的发生规律。结合分析阿尔泰山、祁连山及西藏地区地理环境特点,认为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是冰湖洪水的突发区。加强对冰川阻塞湖洪水的研究,希望对未来的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起到辅助指导作用。
程功弼
关键词:冰川阻塞湖
近4万年渤海西岸海侵时古海面的现代标高对比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文章基于众多钻孔海相层中有孔虫、介形类等海相微体生物化石的组合特征恢复海水深度,重建了海侵最大时的古海面的现代标高。结果显示:40~28kaB.P.海侵,海面的现代标高最高可达-11^-5m;10~4kaB.P.海侵则为2~3m。后者同众多研究所认为的中全新世存在高海面,海面高度为2~3m的结论大致吻合,前者则与全球气候尚处在间冰阶,冰川部分消融,世界洋面处在-50m的大背景不协调。而辽东与山东半岛沿海众多钻孔揭示,40~28kaB.P.渤海地区并没有高于-50^-20m海面存在的证据。通过区域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40~28kaB.P.渤海西岸的海侵,是早玉木冰期持续4~5万年之久的冰期低海面环境,这种特殊的环境使现代渤海西岸的大部分区域远离沉积环境,成为冲刷侵蚀区,这种效应叠加在冰期边缘海式构造下沉与弧后盆地性质的构造下沉背景之上造成区域性异常地面低洼;渤海西岸异常地面低洼在间冰阶全球趋暖,冰川型海侵的过程中形成的区域性强烈“视”海侵(指示当时海侵时海水深度很大,而不是海水的陆泛范围大)。
魏灵贾玉连易朝路王洪波郭盛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