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XZW002)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建疆周晓风魏学宏徐大威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对象化
  • 2篇新中国
  • 2篇意境
  • 2篇文艺
  • 2篇文艺政策
  • 2篇描写
  • 2篇景物
  • 2篇词境
  • 1篇洞天
  • 1篇对景
  • 1篇性描写
  • 1篇意境理论
  • 1篇意境论
  • 1篇人与自然关系
  • 1篇诗境
  • 1篇诗学
  • 1篇诗学话语
  • 1篇视域
  • 1篇内审
  • 1篇内审美

机构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甘肃省社会科...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周晓风
  • 2篇王建疆
  • 2篇魏学宏
  • 1篇徐大威

传媒

  • 1篇学术月刊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萍乡高等专科...
  • 1篇涪陵师范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景物的工具化、对象化、主体化、意理化与诗境之生成流变被引量:6
2009年
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体现为情与景的关系。同样,诗歌中情与景关系的变迁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诗歌景物描写的属性既具有手法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中国诗歌景物描写在先秦具有工具化特点,即通过具有写景状物特征的比兴手法来表达情感;在汉魏六朝隋代具有对象化特点,景物成了纯粹的观赏对象;在唐代具有主体化特点,景物被充分地情感化、主体化了;宋代沿着景物主体化方向发展,但却将拟人意理化,导致向景物的工具化回归。诗歌景物的这种"四化"形态,构成了中国诗歌意境的生成和流变轨迹,也成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基本脉络。这种轨迹和脉络都始终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生成,具有民族诗歌的独特性和识别标志,从而为重写中国诗歌史奠定了基础。
王建疆
关键词:工具化对象化
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形成及其演变被引量:4
2007年
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异常复杂的历史过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今,大体上经历了建构、挫折、调整和转型四个阶段。正确把握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对于深入理解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历史文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周晓风
关键词:新中国文艺政策历史演变
意境理论的现代整合与内审美的视域超越被引量:7
2006年
意境和意境论源自古人,但其解释权却在今人手中;今人对意境和意境论的解释又必须符合古人的原意。由于在这一悖论的背后潜伏着古代意境论无通约性的尴尬,因此,意境论的现代整合就不仅可能,而且必须。从内审美的观点看境界、妙悟、意象和意境,将另有一番境界。在意境研究之内,会发现境界的本质和特点;在意境研究之外,会发现意境生成和流变的中轴或道枢。
王建疆
关键词:意境意境理论内审美
论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文化选择被引量:2
2008年
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文化选择,是指新中国文艺政策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针对政策问题背后所面临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所作出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整合。新中国文艺政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经面临过许多重大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归结起来,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文艺与政治、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
周晓风
关键词:新中国文艺政策文化选择
南渡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的转折对景物描写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在诗歌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先是对情与景的融合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然后在创作实践中才转向作品内情与景的融合。而对作品内情与景融合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景物的工具化、对象化、主体化三个阶段以及三者与其他各种手法兼容并包的相应变化不断深化发展、逐步完善、最终才走向成熟的过程。情与景的交融又恰在于主客间的彼此交融,景物的主体化使诗词意境中的情景交融成为可能,并使诗词的意境达到空灵蕴藉的高度。
魏学宏
关键词:南渡时期对象化词境
船山诗学话语中的“意境”论被引量:1
2006年
在船山诗学研究中,“意境”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只注重对“意境”情景交融特征的观照。事实上,王夫之的诗学思想,以“情景相生,互藏其宅”为基础和核心,以“超以象外”为审美效果。他着意推举“意”和“势”两个中心范畴。“势”是“超以象外”生成的动力。
徐大威
关键词:意境情景交融
南宋景物主体性描写的篇章化与词境的另一洞天被引量:1
2008年
在诗歌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先是对情与景的融合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然后在创作实践中才转向作品内情与景的融合。而对作品内情与景融合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景物的工具化、对象化、主体化三个阶段以及三者与其他各种手法兼容并包的相应变化不断深化发展、逐步完善、最终才走向成熟的过程。情与景的交融又恰在于主客间的彼此交融,景物的主体化使诗词意境中的情景交融成为可能,并使诗词的意境达到空灵蕴藉的高度。
魏学宏
关键词:词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