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3002)
-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5
- 相关作者:陈红印张克诚孙蕾武哲檀贝贝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烟盲蝽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4
- 2012年
- 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Reuter)作为一种杂食性昆虫,是蔬菜害虫的重要捕食者。利用扫描电镜对烟盲蝽雌雄成虫的触角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烟盲蝽触角由基节、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腹面和外侧面。触角感器共有9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钟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具弯钩形感器、腔形感器、乳形感器和B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仅见于雌性触角,其他8种感器在雌雄两性触角上的类型和分布没有明显的区别。
- 周正王孟卿胡月陈红印
- 关键词:触角感器扫描电镜
- 滞育烟蚜茧蜂的亲代效应评价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是可持续防控蚜虫的优良内寄生蜂,适宜的低温短光照可诱导其进入滞育,滞育后产品货架期长达120d,对害虫生防意义重大。为深入探索滞育烟蚜茧蜂的亲代效应,分析滞育机理,提高滞育诱导效率,指导该天敌产品的贮存实践,开展本项研究。【方法】在室内测试了滞育烟蚜茧蜂F1代的羽化率、性比、成蜂寿命、滞育率、寄生力以及F2代的羽化率、性比等生物学指标,综合评价滞育烟蚜茧蜂的亲代效应。【结果】滞育经历对烟蚜茧蜂子代的部分生物学性状具有显著性影响,F1代雌蜂比例显著增加,滞育维持30d后子代雌蜂比例由0.59上升至0.65;F2代雌蜂比例与CK无差别,维持在0.58左右;F1代滞育率显著升高,可由对照的44.75%提高至74.01%,滞育维持30d后子代滞育率具升高趋势;F1代寄生力略增加,各处理形成的僵蚜数在117~129头间,但无显著性差异;F1代羽化率、子代成蜂寿命与CK相比无差异。【结论】烟蚜茧蜂具有较显著的滞育亲代效应,亲代滞育经历可显著提高子一代的滞育率,利于子代抵御不良环境胁迫,提高种群存活率。
- 张礼生陈红印张洁李玉艳
- 关键词:烟蚜茧蜂滞育
- 滞育七星瓢虫糖代谢调控酶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
- 七星瓢虫(Coccinell septempunctata L.)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天敌,其环境适应性强、繁殖能力高,可捕食多种蚜虫、介壳虫、木虱、鳞翅目幼虫的卵及低龄幼虫等害虫,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大规模饲养及商品化生...
- 任小云齐晓阳蒋莎刘遥张礼生
- 关键词:七星瓢虫滞育雌虫糖代谢
- 文献传递
- 七星瓢虫滞育相关蛋白的类别及调控机理
- 七星瓢虫是一种优良的捕食性天敌,分布广、食量大、适应性好、繁殖力强,被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通过调控环境温度、光周期、诱导时长等参数,可诱导七星瓢虫进入滞育态,滞育贮存时间长达180d以上,显著延长了天敌产品货架期,促...
- 张礼生刘遥蒋莎陈红印王孟卿刘晨曦
- 关键词:七星瓢虫蛋白质组学
- 文献传递
- 温度对半闭弯尾姬蜂羽化和性比的影响
-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温度对半闭弯尾姬蜂羽化率、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2℃的温度范围内,半闭弯尾姬蜂蛹的羽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15℃时羽化率为70%,20℃时为83%,温度升高到22℃时羽化率达到92%;在...
- 陈福寿王燕张红梅陈宗麒郭九惠
- 关键词:温度半闭弯尾姬蜂羽化率
- 文献传递
- 寄主和温度对半闭弯尾姬蜂饲养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对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Hellen室内饲养过程中影响繁殖的寄主和温度这两个因子进行研究,得到半闭弯尾姬蜂室内繁殖饲养时的最佳寄主数量和温度。【方法】在室内设置不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L.)幼虫数量和幼虫龄期条件下,研究了幼虫数量和龄期对半闭弯尾姬蜂寄生率的影响,以及设置6个恒温(15、20、22、25、27和30℃)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半闭弯尾姬蜂发育历期、羽化率、性比的影响。【结果】小菜蛾幼虫数量在30-90头范围内对半闭弯尾姬蜂寄生率无影响,但超过90头后,寄生率明显下降;半闭弯尾姬蜂对小菜蛾幼虫龄期有选择性,对2,3龄小菜蛾幼虫的寄生率高于4龄幼虫;半闭弯尾姬蜂各个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当温度升高到30℃,卵至蛹的发育历期比27℃的发育历期有所缩短,但化蛹后不能正常羽化;在15~22℃的温度范围内,半闭弯尾姬蜂的羽化率和性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2—27℃的范围内,半闭弯尾姬蜂的羽化率和性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在室内饲养扩繁半闭弯尾姬蜂时应选用2~3龄的小菜蛾幼虫,每对半闭弯尾姬蜂提供的小菜蛾幼虫数量为40~50头;以22℃为最适合温度。
- 陈福寿王燕张红梅杨艳鲜陈宗麒
- 关键词:半闭弯尾姬蜂寄生率温度发育历期羽化率
- 伞裙追寄蝇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为从分子水平探索不同地区伞裙追寄蝇种群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8个不同地区伞裙追寄蝇自然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分化程度以及聚类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11对多态性稳定的ISSR引物,对8个地区伞裙追寄蝇群体的8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66个重复性好且清晰可辨的ISSR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5.0909个片段,且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441-0.8653;香农信息指数(I)为0.1240-0.3455;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0841-0.2285;基因分化率(Gst)为28.78%,基因流(Nm)的均值为1.5702,即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个体之间,不同种群间基因交流处于中等水平;8个地区伞裙追寄蝇种群被划分为4个类群,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关系。
- 王梦圆韩海斌王惠萍岳方正丛靖宇刘爱萍
- 关键词:地理种群ISSR遗传分化
- 烟蚜茧蜂滞育诱导的温光周期反应被引量:30
- 2013年
- 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是可持续防控蚜虫的优良内寄生蜂,在害虫生防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其滞育对探索发育调控机制、延长产品货架期、提高防治效果意义重大。本文采用梯度变温法和光周期反应曲线法,系统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烟蚜茧蜂滞育诱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蚜茧蜂以老熟幼虫滞育,滞育类型属冬滞育型。低温、短光照是诱导烟蚜茧蜂滞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二者相互配合能诱导更多个体滞育。短光照(L∶D=8∶16)条件下,温度低于12℃可诱导烟蚜茧蜂进入滞育,8℃时滞育率可达54.35%。长光照(L∶D=14∶10)下,高温不能诱导烟蚜茧蜂滞育,低温下的滞育率较低,仅为1.79%。低温(10℃)下,短光照(8 h)可诱导50.70%的高滞育率,光照为14 h和6 h其滞育率均显著下降。25℃时,不同光照下滞育率均为0,光周期作用不显著。综合而言,温度和光周期均能显著影响烟蚜茧蜂的滞育,温度较光周期的滞育诱导效能更显著,二者互作配合能极显著的诱导烟蚜茧蜂进入滞育态。
- 李玉艳张礼生陈红印王伟张洁
- 关键词:滞育烟蚜茧蜂温度光周期
- 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CK-15遗传转化体系的探索及初建被引量:4
- 2012年
- 旨在对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CK-15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初步的探索及建立。首先对内源质粒的存在及对抗生素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CK-15中不存在外源质粒。最终确定最适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适热激温度与时间为50℃热激10 min,37℃温育最适时间为2.5 h,最佳抗生素水溶液覆盖时间为16-18 h,并对转化子进行了验证。
- 杨振娟孙蕾武哲张俊檀贝贝张克诚
- 关键词:武夷菌素抗性检测
- 拮抗细菌A2菌株的鉴定及其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5
- 2012年
- 为适应现代无公害农业的发展,针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从保护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生防细菌A2。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观察和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菌株A2进行了初步鉴定。同时,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了菌株A2对3432品种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该菌株主要特征是菌体杆状,内生芽孢、芽孢卵圆形,革兰氏染色阳性,好氧,接触酶反应、乙酰甲基甲醇实验为阳性,能利用柠檬酸盐;该菌株与亲缘关系较近菌株B.subtilis isolate G8的同源性达99%。结合以上两点,将菌株A2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防效实验显示菌株A2发酵液处理最好防治效果为72.22%;无菌滤液处理最好防治效果为29.24%,与对照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α=0.05)。表明,拮抗菌株A2菌体与代谢产物对小麦白粉病都具有较强的防治作用,为研制型、无毒、无公害生物农药提供了依据。
- 杨振娟阿拉坦夫孙蕾檀贝贝武哲张克诚
-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小麦白粉病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