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JL069)
- 作品数:11 被引量:425H指数:9
- 相关作者:刘华军杨骞陈明华张权郝国彩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城镇化、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及中国的实证被引量:58
- 2014年
- 本文利用中国1995—2011年的分省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建模及估计技术,设置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空间关联模式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在控制了资本、财政支出、国有化程度等变量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内溢出为正,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城镇化的区域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的空间关联模式下不同,其中:在经济空间的关联模式下为正,在邻接、地理距离空间关联模式下为负。但在不同的空间关联模式下,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 刘华军张权杨骞
-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
-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研究被引量:20
- 2013年
- 利用中国30个省市1995—2010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地区间差距是造成高技术产业发展总体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而且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地区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界限.此外,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极化程度在样本考察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组内聚合程度的上升.
- 刘华军赵浩
-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地理信息系统基尼系数极化
- 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43
- 2014年
- 文章选取老龄化系数、老少比两个指标,首先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法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并按三区域进行结构分解;然后结合省际面板数据使用FGLS估计法实证检验了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层面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地区差异明显但短期变化趋势并不稳定,呈现反复波动态势;长期来看,老龄化地区差异呈逐渐扩大趋势;2004年以后,中、西部省际间老龄化差异呈扩大趋势,东部呈收敛趋势,东部省际间差异对老龄化总体差异影响最大;总体上看,区域内老龄化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呈收敛趋势,区域内差异远大于区域间差异,这说明老龄化总体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人均GDP、出生率是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最重要两大因素;死亡率对全国层面老龄化反向影响效果显著,城市化率对中、西部层面老龄化正向影响较大,而文盲率对各层面老龄化未见反向影响效果。
- 陈明华郝国彩
-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泰尔指数出生率人均GDPFGLS
- 中国地区差距及其演变(2000-2012)——基于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的再考察被引量:11
- 2015年
- 使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00-2012年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的地区差距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DLI地理分布图直观地表明中国地区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呈现出西低东高的梯度分布态势;仅有11个省份同时实现了较高DLI和较高人均GDP的最优发展模式。(2)中国地区发展的总体差距呈缩小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以DLI衡量的地区差距要远小于以人均GDP衡量的地区差距。(3)在逐步实现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共赢"的最优发展模式过程中,应重点解决科技创新的总体差距以及民生改善的地区间差距。
- 刘华军何礼伟
- 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已经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力量?被引量:75
- 2018年
-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创新驱动与新旧动能转换将加剧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不平衡,给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的压力。文章首次尝试将关系数据分析范式应用于地区经济差距研究,采用2001-2015年中国分省数据,利用二次指派程序实证考察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基于全样本、分时期和逐年的实证研究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存在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强度远低于资本积累和城市化。在地区经济差距的诸多影响因素中,资本积累和城市化始终扮演主要角色。尽管全要素生产率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强度呈现上升态势,但在短期内很难超越资本积累和城市化而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力量。因此,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更加注重发挥资本要素的空间均衡配置和城市化的空间均衡发展对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关键作用。同时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应该更加积极地推动新动能的空间均衡发展,从而促使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新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动力。
- 刘华军彭莹裴延峰贾文星
-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非均衡及其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关系被引量:7
- 2014年
- 掌握基本公共服务空间非均衡及其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关系对于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利用基尼系数分项测度了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空间非均衡程度,并分析了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空间非均衡与地区经济差距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发现:在七个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中,科学技术与基础设施的空间非均衡程度相对较大,而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与基础医疗的空间分布较为均衡;不同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具有不同的演变趋势。同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卫生机构床位等5项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非均衡是地区经济差距的Granger原因;地区经济差距是小学生均经费等7项基本公共服务空间非均衡的Granger原因;卫生机构人员等3项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非均衡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
- 刘华军张权杨骞杨宝利
-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基尼系数GRANGER因果
-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增长的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被引量:30
- 2014年
- 运用DDF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对中国分省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采用Theil指数测算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并按照多种空间尺度进行区域分解;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空间面板自回归最小二乘法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之前,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地区内而非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计量模型回归估计结果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和科技创新水平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要素禀赋结构等结构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规制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 刘华军杨骞
- 关键词:资源环境约束全要素生产率方向性距离函数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空间格局与分布动态演进——基于161个城市AQI及6种分项污染物的实证被引量:59
- 2016年
- 基于国家环保部公布的2014和2015年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日报数据,运用基尼系数测度以及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地理集聚和空间自相关特征,同时利用核密度方法估计了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空间分布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及地理集聚特征;2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结构,空间因素对于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不可忽视;3样本考察期内城市大气污染有下降趋势,城市空气质量发展趋势向好。以上结论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建立并最终实现空气质量协同改善提供了实证依据。
- 刘华军杜广杰
- 关键词:大气污染基尼系数
-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建立基于生产函数的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考察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份旅游产业集聚的区域内溢出、区域间溢出以及总体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差异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旅游产业集聚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而中西部省份旅游产业集聚呈上升趋势。(2)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内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约是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3.5倍和7倍。(3)产业集聚、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区域内和总体空间溢出效应,但产业集聚具有负向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而劳动对地理或经济邻近省份的旅游经济增长起到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资本驱动的旅游产业集聚是推动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 崔蓉刘华军
- 关键词:经济增长旅游产业集聚
- 中国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对中国2007-2015年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效率进行测度,并根据效率测算结果构建Tobit模型分析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整体及各省(市)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效率均没有达到完全有效,且效率水平不高;多数省(市)财政环境保护支出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减;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财政分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和人口规模对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人口受教育程度对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 王谦李超
- 关键词:DEA-TOBI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