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0428001-2)
- 作品数:12 被引量:155H指数:9
- 相关作者:谢志勤庞耀珊谢芝勋邓显文刘加波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兽医研究所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广西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16
- 2010年
- 从发病罗非鱼中分离获得2株呈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为海豚链球菌,结合PCR检测、PCR产物核苷酸序列测序及Blast比对分析,进一步确定该分离菌株为海豚链球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致病菌株,能引起罗非鱼发生海豚链球菌病;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新霉素、氟苯尼考、菌必治、林可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但对氟哌酸、庆大霉素、痢特灵、链霉素、四环素等不敏感。
- 邓显文谢芝勋谢志勤刘加波庞耀珊谢丽基
- 关键词:罗非鱼海豚链球菌
- 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29
- 2006年
- 从广西某江网箱养鱼场的发病或濒死罗非鱼中分离到8株呈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征,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8株分离菌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均能致死小白鼠和罗非鱼,并都能产生较强的毒素致死小白鼠;8株分离菌对环丙沙星、氟哌酸、氯霉素、庆大霉素等高度敏感。
- 刘加波谢芝勋邓显文唐小飞庞耀珊谢志勤
- 关键词: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
- 广西斑点叉尾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34
- 2008年
- 在广西2处网箱和2处池塘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4株呈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3株为钻鱼爱德华氏菌、1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通过PCR检测、PCR产物核苷酸序列测序及Blast比对,进一步确定3株为钻鱼爱德华氏菌、1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这4株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引起斑点叉尾鮰发生爱德华氏菌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株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氟哌酸等高度敏感。
- 邓显文谢芝勋刘加波谢丽基庞耀珊谢志勤董建宝黄伟德刘远新
- 关键词:迟钝爱德华氏菌
- 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灭活菌苗免疫保护及药物治疗试验被引量:6
- 2010年
- 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培养物经甲醛灭活后,制成灭活油乳剂苗、灭活菌苗、饵料吸附型疫苗,免疫罗非鱼2周后,分别以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活菌液攻毒,结果显示,注射型疫苗均优于口服型,其中嗜水气单胞菌以腹腔注射0.1mL嗜水气单胞菌灭活菌苗+0.3mL生理盐水的效果最佳,免疫保护率为85.0%;而爱德华氏菌以腹腔注射0.4mL灭活油乳剂苗效果最佳,免疫保护率为90.0%。两者的药物治疗试验结果显示,以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哌酸治疗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爱德华氏菌病均有一定效果,对减少发病率及死亡率、控制病情具有较好作用,其中以氟苯尼考的疗效最佳,其用量为20mg/kg H2O。
- 邓显文谢芝勋刘加波谢志勤谢丽基庞耀珊
- 关键词: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灭活菌苗免疫保护
- 禽呼肠孤病毒σ_2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免疫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RT-PCR技术扩增禽呼肠孤病毒ARV S1133毒株和广西分离株R1的σ2基因,将σ2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载体上,对获得的重组质粒经PCR酶切以及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插入的片段为σ2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大小和阅码框架均正确,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pcDNA-S1133-σ2、pcDNA-R1-σ2;分别免疫SPF鸡2次后,用ARV S1133进行攻毒,使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cDNA-S1133-σ2、pcDNA-R1-σ2 DNA疫苗免疫组检出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灭活苗免疫组及σ2蛋白免疫组差异不显著(p>0.05)。使用ARVσ2基因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来免疫SPF鸡,鸡只获得了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 邓显文谢芝勋谢丽基谢志勤刘加波庞耀珊
- 关键词:禽呼肠孤病毒PCDNA3.1(+)免疫保护
- 二温式PCR检测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根据基因库嗜水气单胞菌的脂肪酶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用二温式PCR对从病死罗非鱼体内分离的8株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扩增。特异性结果显示该引物对8株嗜水气单胞菌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760bp扩增产物,而对弧菌、肠炎杆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扩增均无任何条带。二温式PCR敏感性结果表明可以检测到10pg的嗜水气单胞菌DNA模板。
- 刘加波谢芝勋唐小飞邓显文庞耀珊谢志勤
- 关键词: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二温式PCR
- 罗非鱼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23
- 2010年
- 从发病罗非鱼中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依据细菌形态、培养、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结合PCR检测、克隆测序及Blast比对分析,进一步确定该分离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具有较高的致病性,能引起罗非鱼发病、死亡,其病理变化与荧光假单胞菌引起的鱼类赤皮病完全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氟哌酸、氧氟沙星、新霉素高度敏感,但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等不敏感。
- 邓显文谢芝勋刘加波谢志勤谢丽基庞耀珊
- 关键词:罗非鱼荧光假单胞菌
- Mn^(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在不同Mn2+浓度(0、10、100、1000、10000、30000nmol/L)条件下,研究了Mn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以及N、P、Mg等营养元素的吸收的影响。100nmol/L的Mn2+处理获得最大的生物量,30000nmol/L时的生物量最小;100nmol/LMn2+处理的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最高,30000nmol/LMn2+处理的叶绿素a含量最低;不同Mn2+浓度处理对铜绿微囊藻的N吸收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P的吸收:100nmol/L的Mn2+处理培养基中P减少量是30000nmol/L的Mn2+处理组P减少量的5倍左右;过高的Mn2+浓度也影响了铜绿微囊藻对Mg2+的吸收。结果表明Mn2+浓度为100nmol/L时铜绿微囊藻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最好。
- 刘静徐轶群盛海君封克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生物量养分吸收
- PCR检测诊断罗非鱼荧光假单胞菌病技术的建立被引量:11
- 2010年
- 根据基因库荧光假单胞菌的16S-23S rD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PCR对4株鱼荧光假单胞菌进行扩增。特异性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对4株荧光假单胞菌均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428bp的扩增产物,而对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罗非鱼迟缓爱德华氏菌、斑点叉尾鮰钻鱼爱德华氏菌、柱状嗜纤维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河弧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10种病原体的扩增,结果全为阴性。该PCR敏感性结果表明可以检测到1pg的荧光假单胞菌DNA模板。
- 邓显文谢芝勋刘加波谢志勤谢丽基庞耀珊
- 关键词:罗非鱼荧光假单胞菌PCR
-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和爱德华菌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根据嗜水气单胞菌株和爱德华菌株16S rDNA基因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了二对引物XZAH3、XZAH4和XZE7b、XZE8,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鉴别嗜水气单胞菌株和爱德华菌株的多重PCR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用这两对引物对嗜水气单胞菌和爱德华菌株进行多重PCR,嗜水气单胞菌株只扩增出361bp一条带,而爱德华菌株只扩增出576bp一条带,而对其他鱼病病原的扩增不出现任何条带,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最低能检出10pg的嗜水气单胞菌株、爱德华菌株的DNA模板。
- 邓显文谢芝勋谢志勤刘加波庞耀珊谢丽基
- 关键词:多重PCR嗜水气单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