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3-004)
- 作品数:27 被引量:99H指数:6
- 相关作者:丁文龙尹帅何文祥文志刚孙圆辉更多>>
-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宁县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 2017年
- 通过对测录井、岩石薄片、物性测试等资料的整理分析,深入研究了宁县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区内长6油层组碎屑岩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物性相对较差,为低孔-特低孔、超低渗储层;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 陈建文段骁宸吴德志曾凤凰史维
- 关键词:储层特征长6油层组鄂尔多斯盆地
- 渭北油田2井区长3油层组储层裂缝预测
- 2017年
- 渭北油田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丰度、低产油田,开发难度大。为了改善自投产以来出现的部分井组注采对应关系差的问题,亟需提高对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的认识。根据前人研究成果,从构造位置、岩性特征、小层厚度、沉积微相、生产动态等方面对研究区储层裂缝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部分构造曲率较大,砂岩粒度、厚度较小,席状砂微相较为发育的区域有裂缝形成。
- 吕文杏子何文祥王西强郑鉴高雪贺春犁李佳阳
- 关键词:低渗储层裂缝
- 辫状河储层构型与剩余油富集模式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为例被引量:5
- 2017年
- 针对环江地区水驱控制程度高、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等问题,在充分考虑辫状河储层砂体沉积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内部构型研究。以Miall储层构型划分方案为基础,提出辫状河储层构型5级划分方案,并结合岩心及测井资料,对辫状河道及心滩坝砂体进行了识别与划分,探讨了辫状河单成因砂体空间组合样式和叠置关系,最后提出了不同注采配置关系下对应于不同构型单元组合的8种剩余油富集模式,以期深化环江地区碎屑岩储层构型研究,为研究区的二次开发部署提供指导。
- 黄丽莎何文祥陶鹏李佳阳王西强王学峰
- 关键词:储层构型
- 物质平衡及线性流原理下的煤层气储层生产数据分析
- 2016年
- 针对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煤储层自身物理、化学、力学及渗流等方面性质的问题,利用物质平衡及线性流原理对某煤层气储层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水侵、解吸、地层及流体压缩性对原始含气量估算的影响及滑脱效应对半缝长xf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该煤储层产水量较低及地层负压,水侵、地层及流体压缩性对原始含气量G的影响程度较小;但该煤储层含气饱和度或游离气含量低,气体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解吸对原始含气量的影响程度最大;当利用线性流原理预测储层时,若忽略滑脱效应,预测结果偏低,同时也表明煤储层滑脱效应研究或合理定义渗透率比对压裂、渗流及模拟等方面的重要性.利用半缝长与渗透率比的关系也可以对煤储层表观渗透率进行预测.
- 赵威丁文龙尹帅张敏
- 关键词:线性流煤储层滑脱效应
- 不同围压条件下含气致密砂岩孔裂隙形态演化试验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对4组深层致密砂岩样品进行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声学测试,利用Biot相洽原理及微分等效介质原理对岩石裂隙密度ε及孔隙纵横比α进行了反演。将2种方法相结合探讨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岩石中孔裂隙形态演化及分布规律,避免了单一方法研究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ε随围压增加而减小,α随围压增加而增大。由于不同砂岩内部结构及性质的不同,内部裂隙具有不同的应力敏感性。分选性较差的砂岩应力敏感性强,裂隙维持张开所能承受的应力较低;分选性较好的砂岩应力敏感性较弱,裂隙维持张开所能承受的应力较高。探讨了所定义转折压力与岩石样品物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具有非常好的正相关性。
- 尹帅丁文龙孙圆辉单钰铭王濡岳
- 关键词:围压波速应力敏感性
- 构造裂缝产状演化规律表征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针对构造裂缝产状演化规律难以准确定量表征的问题,通过确定研究区裂缝力学性质、岩石力学参数,在恢复古构造形态的基础上,对裂缝形成时期古应力场数值模拟后选择适用性的岩石破裂准则,预测裂缝形成时期的产状分布。提出了造缝期应力场预测古裂缝产状,后期构造活动改造裂缝产状的思路,即通过早期岩层、晚期岩层的三维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不同构造活动时期对应的裂缝空间转换理论模型,利用推导的数学算法,定量分析裂缝的演化规律,进而提高了现今裂缝产状的预测精度。最后,以铜城断裂带东翼阜二段储层为例进行了构造裂缝演化规律定量描述工作,结合构造演化,将阜二段储层构造裂缝演化分为阜宁运动晚期裂缝形成发育、戴南运动期裂缝继承发展、三垛运动期裂缝差异分离3个阶段。
- 刘敬寿戴俊生徐珂张艺丁文龙
- 关键词:产状
-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7年
- 为进一步厘清沁水盆地高阶煤煤层气富集机理,综合运用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系统刻画了沁水盆地南部煤层含气量和煤层气分子组成特征,初步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沁水盆地南部各区块煤层含气量呈南高北低分布趋势。煤层含气量与煤化程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这可能与煤层内有机孔隙发育关系密切;与煤层厚度,尤其薄煤层厚度(≤2m)具显著正相关性,当煤层厚度大于2m时这种相关性反而不甚明显,表明研究区煤层气赋存状态以吸附态为主,薄煤层中气体饱和度相对较低;含气量与煤层埋深和上覆地层剥蚀量之间在南部区块没有显著相关性,在北部区块呈现出弱相关性,表明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存在,北部区块保存状况可能相对较好。研究区煤层气属于典型干气,南部区块煤层气甲烷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值均较北部区块高,非烃气体含量则相对较低。煤化作用程度是控制煤层气分子组成和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因素。煤层气吸附-解吸-扩散-运移散失可导致煤层气富含CO_2,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值偏重。次生生物气的生成对部分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影响显著。该研究对于寻找沁水盆地煤层气"甜点"区具有重要意义。
- 肖七林肖七林刘颖纪彦波董钟骏万永刚
- 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层气含气量稳定碳同位素
-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7_1储集层特征及评价
- 2014年
- 利用岩心分析,测井、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和岩石薄片以及压汞等资料,对马岭地区长71油层的岩性、物性和孔喉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1储集层多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利用储集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对长71储集层进行评价,研究区主要为Ⅲ类和Ⅳ类储集层,Ⅰ类储集层不发育,Ⅱ类储集层只在局部发育。
- 宁文钰文志刚胡友清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集层特征储集层评价成岩作用
-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游离气的运移途径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沁水盆地面积广阔,煤系地层游离气资源丰富,勘探至今,已在古生界的多套地层中发现了含气显示。从气测异常的探井分析入手,结合该区的构造演化史、热演化史等,确定深成变质与燕山期构造热事件叠加所引起的二次生烃是盆地游离气藏形成的主要气源,构造抬升导致的源储压差则是其主要运移动力。明确了煤系地层游离气的2类运移途径:一是宏观输导体系,主要包括断层、不整合面和陷落柱;二是微观输导体系,主要是煤岩和顶板致密砂岩中的微孔隙及微裂隙。据此指出了盆地内游离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带为南马会背斜带、北斗沟背斜带等。
- 赵黎明刘建军刘晓贵魏宁林玉祥吴玉琛
- 关键词:沁水盆地煤系地层游离气
- 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延长组长31储层特征及评价被引量:3
- 2017年
- 本文依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压汞曲线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延长组长31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分析认为:什社地区长31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后期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储集性能也有一定的改造。综合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将研究区储层分为3类,什社地区长31油层组以Ⅰ类、Ⅱ类储层为主。
- 喻雅敏文志刚
- 关键词:储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