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3BA408B09A)
-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3
- 相关作者:邓宝清李理光刘志敏张永平苏岩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电控喷射LPG发动机起动可靠性能研究
- 本文基于循环控制的方法,在一台四冲程、风冷125mL单缸电控喷射LPG发动机上对发动机首循环冷起动的可靠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起动过程的瞬时转速、气缸压力及HC排放的实时测量与分析,研究了喷射脉宽、点火提前角对电控喷...
- 王云开窦慧丽邓宝清苏岩李言马有华
- 关键词:电控喷射LPG发动机
- 文献传递
- 高转速冲击载荷下柔性板式联轴器的使用寿命
- 2003年
- 针对典型柔性板式联轴器在高速小型单缸发动机试验台上应用时使用寿命极短的问题,分析了柔性板产生周向和径向变形的原因,研究了连接方式、结构参数和材料对寿命的影响。设计出的压环式连接方式有助于延长柔性板寿命,并具有安装方便、运转噪声低等优点。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证明:柔性板式联轴器采用压环式连接可延长柔性板寿命4倍多。
- 邓宝清刘巽俊李理光王振锁任露泉
- 关键词:使用寿命试验台
- 电控LPG发动机首循环冷起动特性被引量:6
- 2005年
- 研究了喷射脉宽、点火提前角、环境温度、起动电压对LPG发动机首循环冷起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射脉宽对电控喷射LPG发动机首循环冷起动特性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合理控制喷射时刻和喷射脉宽,并有合适的点火提前角,可达到“即喷即着”的冷起动效果,显著降低HC的排放。
- 宫长明邓宝清张永平刘志敏苏岩
- 关键词:动力机械工程电控喷射LPG发动机冷起动
- 两用燃料小型点燃式发动机的性能
- 2003年
- 介绍了将小型汽油机改造为两用燃料发动机使用的一体式比例混合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台架试验表明 ,应用新研制的混合器使两用燃料发动机在使用汽油燃料时发动机的性能与原机一致 ;使用 L PG燃料时发动机的动力性与原机相当 ,经济性明显改善 ,HC和 CO排放大幅度降低 ,但稳态 NOx 排放恶化。怠速排放优于北京市地方排放法规的限值。
- 邓宝清李理光刘巽俊宫长明肖宗成
- 关键词:汽油机燃料机械性能
- 仿生非光活塞缸套系统耐磨机理分析
-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活塞缸套系统耐磨性能效果显著的适用技术。从中发现其中许多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化学和几何非光滑的结构特征。通过对这些耐磨技术耐磨机理的分析,得出仿生非光滑结构在活塞缸套系统中可以提高系统耐磨性的结论,...
- 邓宝清任露泉陈庆海徐百龙刘燕
- 关键词:动力机械工程活塞缸套
- 文献传递
- 低排放两用燃料摩托车的研究
- 2004年
- 本文介绍了新开发的汽油 /液化石油气 (LPG)两用燃料摩托车的设计关键技术和摩托车整车转鼓试验、道路试验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两用燃料摩托车燃用LPG时 ,动力性达到汽油的 97% ,最低燃料消耗率优于汽油的 4 0 % .摩托车整车噪声降低 3.7dB ,达到 2 0 0 5年以后国家对摩托车的噪声限值。燃用汽油时工况的排放接近欧Ⅱ限值。
- 邓宝清宫长明苏岩李理光刘志敏
- 关键词:汽油液化石油气机械设计尾气排放
- 小型LPG发动机匹配三效催化器的起燃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对小型点燃式电控LPG发动机匹配三效催化器的冷起动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冷起动过程排气管不同位置的排温变化,对比了催化器不同安装位置、不同点火提前角下的起燃特性。通过优化催化器安装位置,调整发动机起动后的怠速转速和点火提前角来改变排气温度,从而使催化器快速起燃,降低了冷起动过程HC和CO的排放。
- 李棠李理光刘志敏
-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三效催化器
- 小型点燃式发动机应用LPG的微粒排放特性被引量:4
- 2004年
- 介绍了液化石油气(LPG)在点燃式发动机上应用时微粒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在一台四行程、水冷125mL单缸电喷式发动机上进行.结果表明,LPG在点燃式发动机上应用时也有大量的微粒排放,但其排放的总颗粒数与使用汽油燃料时基本相同.LPG燃料排放的微粒在粒度分布上有双峰分布的特点,但有时第1个峰的特征不明显,第2个峰对应的粒径大小同汽油机基本相同,发动机中等负荷时的微粒排放量最大,浓混合气的微粒排放量高,微粒的粒数浓度在中等转速时最大.
- 王振锁肖宗成邓宝清王惠萍张永平刘巽俊李理光
-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点燃式发动机微粒排放
- 模拟活塞缸套摩擦副的仿生非光滑表面的摩擦学研究被引量:43
- 2004年
- 根据仿生学原理,利用铝合金活塞和铸铁汽缸套的材料设计了普通结构和几种仿生结构的摩擦副,并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时,非光滑结构与普通结构的摩擦副的摩擦性能差异不大。在沾油润滑条件下,仿生非光滑结构的摩擦副的抗黏着磨损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结构。其原因是在有润滑条件时,仿生非光滑结构具有较强的贮存润滑油及形成油膜的能力。
- 邓宝清任露泉苏岩张永平刘志敏
- 关键词:仿生学非光滑表面摩擦学摩擦磨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