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02B)

作品数:11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郭晓蕙杨建梅唐仕波王虹邵大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4篇糖尿病患者
  • 4篇病患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玻璃体
  • 2篇动脉
  • 2篇血-视网膜屏...
  • 2篇血管
  • 2篇血视网膜屏障
  • 2篇糖尿病大鼠
  • 2篇注射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2篇2型糖尿病患...
  • 2篇初诊
  • 2篇初诊2型糖尿...
  • 1篇大血管
  • 1篇大血管并发症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河北省保定市...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耶鲁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密云县...

作者

  • 5篇唐仕波
  • 4篇杨建梅
  • 4篇邵大霞
  • 4篇郭晓蕙
  • 4篇王虹
  • 3篇李涛
  • 3篇陈路增
  • 2篇文峰
  • 2篇梁小玲
  • 2篇朱晓波
  • 2篇马红婕
  • 2篇陈雅静
  • 2篇赵春燕
  • 2篇罗燕
  • 1篇李永浩
  • 1篇邹玉平
  • 1篇吕林
  • 1篇宋志杰
  • 1篇史煜
  • 1篇李仕清

传媒

  • 3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综合干预对糖代谢转归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长期综合干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29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6年的综合干预,定期随访,监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及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访结束时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据此将患者分为DM组和非DM(NDM)组,后者包括正常糖耐量(NGT)、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受损(IFG)及IGT+IFG,分析DM的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 (1)129例T2DM患者6年后有14例(10.9%)转变为NGT,27(20.9%)例转变为IGT、IFG或IGT+IFG,88例(68.2%)仍为DM。(2)NDM组基线时FPG、WHR、甘油三酯(TG)低于DM组;终点时WHR、HbA_1c、FPG、2hPG水平低于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DM组;两组治疗后BMI、HDL-C的变化值(△BMI、△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基线时两组OGTT试验各点胰岛素水平、HOMA-IR及ISI无显著性差异,终点时NDM组OGTT试验0.5h、1h胰岛素水平及ISI高于DM组,HOMA-IR低于DM组;与DM组相比,NDM组治疗后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改善。(4)Logistic回归显示OGTT 0.5h胰岛素与DM的缓解呈独立正相关,△HOMA-IR、△BMI与DM的缓解呈独立负相关。结论 (1)长期综合干预可使相当多的T2DM患者获得缓解。(2)控制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恢复早相胰岛素分泌是DM长期缓解的重要因素。
陈雅静杨建梅林远王虹邵大霞郭晓蕙
关键词:肥胖
光动力疗法联合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联合Bevacizumab(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对连续病例29例(29只眼)经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中心凹下或旁中心凹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15例(15只眼),男性1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63-3岁,有2例曾接受1次光动力疗法,其余未接受任何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14例(14只眼),男性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28岁,有1例曾接受2次光动力疗法,其余未接受任何治疗。所有患者在光动力疗法后1周内行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1.5mg/0.06m1)。疗效以视力稳定及再治疗次数作为标准。结果经3~6个月随访,29例患者中28例(96.5%)视力稳定或提高,27例(93.1%)视力提高。15例AMD患者中14例(93.3%)视力稳定或提高,13例(86.7%)视力提高,7例(46.7%)视力提高2行以上;1例(6.7%)治疗前后均为眼前指数的视力,1例(6.7%)视力从0.2降至0.1,病变稳定。10例(66.7%)通过一次联合治疗后CNV消退,随访期间较基线视力提高平均1.8行;3例(20%)3个月后需再次联合治疗。14例ICNV中14例(100%)视力稳定或提高,13例(92.8%)视力提高2行以上,随访期间较基线视力提高平均4.21行。13例(92.8%)通过一次联合治疗而使CNV消退。治疗及随访期间未见与PDT及Avastin相关的不良反应,亦未见眼内炎、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PDT联合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视力及减少再治疗次数。
李加青胡忆群李涛文峰易长贤梁小玲黄雯黄思建唐仕波
关键词:PDT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脉络膜新生血管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强化干预治疗后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长期强化干预是否能逆转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分析影响IMT变化的因素。方法选取175例初诊T2DM患者,给予强化血压、血糖、血脂治疗,随访3年,定期监测,每月监测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每半年监测体质量、腰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尿酸;每年监测IMT。计算体质指数(BMI)、FBG变异系数(CV-FBG)、2 hPG变异系数(CV-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了解初诊T2DM患者IMT增厚组与IMT正常组的临床资料间的差异。随访3年,强化干预治疗后,根据IMT的变化值分为IMT减少组和IMT增加组,分析影响IMT变化的因素。结果 (1)T2DM患者在初诊时,IMT增厚组患者年龄及有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1)。(2)初诊时及随诊第3年,T2DM患者IMT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诊3年后,IMT减少组患者的BMI、腰围、收缩压、舒缩压、CV-2 hPG、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IMT增加组(P<0.05)。(4)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CV-2 hPG、BMI与IMT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经过长期综合强化干预治疗,可以逆转初诊T2DM患者颈动脉IMT;高血压、2 hPG波动增加和超重是引起颈动脉IMT增加的危险因素。
赵春燕杨建梅王虹邵大霞陈路增郭晓蕙
关键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血压体质指数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6年后的达标情况及影响达标的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新诊断T2DM患者综合管理6年后代谢指标的达标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157例新诊断T2DM患者专人管理并定期随访,给予综合干预。结果 (1)随访6年后SBP、DBP、FPG、2hPG、HbA1c、TG、TC、LDL-C水平较干预前降低,HDL-C升高(P<0.05)。随访6年后与新诊断时达标率比较,SBP:75.2%vs 52.9%,DBP:66.9%vs 40.8%,BP:61.8%vs 33.1%,FPG:59.2%vs 19.7%,2hPG:74.5%vs 22.9%,HbA1c:52.9%vs 29.9%,TC:59.2%vs 37.6%,TG:58.6%vs 36.3%,HDL-C:69.4%vs 43.3%,LDL-C:52.9%vs 29.3%,BMI:42.7%vs 38.9%。(2)糖尿病知识得分、运动和血糖监测次数与血糖不达标呈独立负相关。(3)不达标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发生率高于达标组;不达标组DR、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生率高于达标组。结论长期综合管理可提高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血糖、BP、血脂和BMI不达标可增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赵春燕杨建梅王虹邵大霞陈路增郭晓蕙
关键词:达标率影响因素糖尿病并发症
吲哚青绿辅助剥离内界膜后在黄斑裂孔患者眼底残留的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视网膜内界膜薄而透明,手术过程中难以辨认;内界膜染色有助于将内界膜剥离干净。目前比较常用的内界膜染色剂是吲哚青绿(ICG)。Gale等,Iriyama等通过体外实验发现,ICG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有毒性,并且这种毒性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为了解ICG辅助剥离内界膜后在眼内的代谢,我们对29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29只眼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宋志杰吕林黄新华文峰黄时洲李仕清
rAAV2-NTF2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核运输因子2(rAAV2-NTF2)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伊凡思蓝(EB)灌注铺片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形态。亚克隆构建pSNAV-NTF2载体,腺相关病毒包装形成rAAV2-NTF2。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以右眼为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4μLrAAV2-NTF2,左眼为对照眼,玻璃体腔注射rAAV2-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4μL。1个月后取4只大鼠左眼,固定后取视网膜制备全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表达情况。再行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同时设单纯糖尿病组(diabetes,D组)和正常组(normal,N组)。糖尿病1个月后以45 mg/kg剂量静脉注射EB,循环2 h后1%多聚甲醛枸橼酸缓冲液灌注并摘除眼球取视网膜,置于甲酰胺中浸泡提取染料,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甲酰胺中染料的浓度。结果:正常组大鼠可见在低背景荧光下视网膜血管对EB有很好的屏障作用,糖尿病2周大鼠视网膜血管仅见背景荧光增强,糖尿病1月后血管出现异常节段性扩张,局部血管周围EB渗漏。糖尿病1个月大鼠视网膜内EB浓度是正常组的4.67倍,P<0.01,提示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受损。玻璃体腔注射rAAV2-NTF2,视网膜内EB浓度为(8.30±4.16)μg/g视网膜干重,较对侧眼(22.13±8.43)μg/g视网膜干重明显减少,可以部分改善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降低EB-白蛋白渗漏(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AV2-NTF2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破坏,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史煜李斌李涛曹亮李永浩马红婕谢琳唐仕波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腺相关病毒血-视网膜屏障
25G微创玻璃体手术与20G玻璃体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手术的应用治疗了大量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目前国内常用的20G玻璃体手术存在操作复杂、损伤较大的缺点。2002年Fujii等研制出创伤小、恢复快的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手术系统。我们对25G与20G玻璃体手术治疗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进行临床前瞻性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万婷罗燕邹玉平胡洁朱晓波陈浩宇唐仕波
紧密连接蛋白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关系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鼠视网膜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改变及其与血-视网膜屏障(BRB)的关系。方法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1、3、6个月后行伊凡思蓝(EB)注射评价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形态学改变。并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Occludin及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1个月时大鼠视网膜中神经纤维层及节细胞层中GFAP表达明显增高,Occludin网线状荧光排列紊乱,但未见荧光强度减弱及中断。3—6个月GFAP阳性的Mtiller细胞逐渐增多,Occludin表达减弱且连续性中断的范围不断扩大。EB注射显示血-视网膜屏障损害呈现同步的发展趋势。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能在维持BRB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病情发展Mtiller细胞活化使BRB的完整性进一步破坏。
马红婕罗燕王敏梁小玲黄创新李涛丁小燕唐仕波
关键词: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膜蛋白质类血视网膜屏障
基底部注射透明质酸酶诱导兔眼基底部玻璃体脱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方法注射透明质酸酶(HA)诱导兔眼基底部玻璃体脱离。【方法】取新西兰白兔105只,随机分6组,其中A、B、C每组30只,D、E、F每组5只。A、B、C各组一眼基底部玻璃体注射HA0.05mL,浓度分别为250、500、1000U/mL,另一眼相同部位注射等量平衡盐液体;D、E、F各组常规玻璃体腔注射HA0.05mL,浓度分别为250、500、1000U/mL,另一眼相同部位注射等量平衡盐液体。于注射后6h、1d、3d、7d、14d分别行裂隙灯、UBM检查,随机分批处死兔,取眼球标本行HE染色及基底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检查,观察基底部残余玻璃体。【结果】病理观察A组实验眼在3、7、14d的脱离率分别为20%、20%、40%;B组为20%、40%、80%;C组为40%、60%、80%;UBM显示A组实验眼在各时间点脱离率为0;B组在14d的脱离率为33.3%;C组在第7天和14天的脱离率为33.3%和66.7%,D、E、F组观察2周,未见基底部玻璃体脱离。各组均未发生眼内炎性反应和视网膜毒性反应。【结论】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可成功诱导基底部玻璃体脱离。
熊义斌朱晓波郭梦翔徐哲林少芬唐仕波
关键词:玻璃体脱离透明质酸酶
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中影响尿酸的相关因素,探讨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及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166例,根据血尿酸浓度、三分位数、性别分为A组(男:血尿酸<297.1umol/L,女<263.4 umol/L)、B组(男:血尿酸297.1~349.7umol/L,女:263.4~303.1umol/L)、C组(男:血尿酸>349.7umol/L,女:>303.1 umol/L)。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UAlb/Cr),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体质指数(BMI)、平均动脉压、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三组间上述指标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尿酸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 (1)A、B、c三组BMI分别为:25.33±3.24、24.86±3.14、27.04±3.88,组间比较示C组BMI显著高于A、B两组(P<0.05)。A、B、C三组ISI分别为:0.053±0.11、0.031±0.02、0.035±0.04,组间比较示B组0.05);A、B、C三组HOMA-IR分别为:1.90±2.09、2.66±3.31、2.48±2.32,组间比较可见B组>c组>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eGFR(88.5±14.95 ml/min/1.73 m^2)显著高于C组(80.6±15.0ml/min/1.73 m^2)(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UAlb/Cr、BMI、eGFR是尿酸的独立危险因素。(3)三组间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IMT比较无差异。结论尿酸与肥胖、UA1b/Cr及肾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肥胖、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可升高T2DM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不同尿酸水平组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陈雅静杨建梅王虹邵大霞陈路增郭晓蕙
关键词:尿酸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