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PLN9903)
- 作品数:4 被引量:210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兴志杨满平周树勋李凌于忠平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佳县—子洲地区太原组砂体成因及对储层的影响被引量:8
- 2001年
- 按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成因 ,可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佳县—子洲地区的太原组砂体分为潮汐沟道砂体、河道砂体和潮下砂坝砂体三类。不同成因的砂体 ,在结构组分、构造、测井曲线和展布形态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 ,这些特征又明显地影响后期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 ,从而控制着储层的孔隙类型、物性、分布等特征。研究表明 ,最有利于储层形成与演化的砂体为潮汐沟道砂体 ,高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导致胶结作用较强 ,压实和溶解作用表现不明显 ,使砂体内保留有相对多的粒间孔和高岭石晶间孔 ,物性也较好 ;这类砂体多呈条带状分布于太 2时的中、南部地区 ,该区块的太 2段亦是今后重点勘探的区块。河道砂体和潮下砂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决定了它们的储集性能不及潮汐沟道砂体 ,且分布局限 ,属于较差的储集砂体类型。
- 王兴志李凌方少仙陈冬霞扬满平付锁堂周树勋于忠平
- 关键词:太原组砂体成岩作用储层油气藏探
- 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礁、滩特征与海平面变化被引量:171
- 2002年
- 据四川盆地东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特征和储层分布规律 ,认为区内长兴组生物礁和飞仙关组鲕粒滩特征和分布与海平面升降有关。长兴期生物礁发育于海平面快速上升阶段的缓坡坡折地带和缓坡内的局部 ,当生物礁的生长速度低于海平面的上升速度时 ,形成海侵追补型生物礁 ,当生物礁生长速度大于海平面上升速度时 ,则构成海侵并进型生物礁 ;飞仙关鲕粒滩形成于海平面下降阶段的台地边缘和台内局部地区 ,单一台地边缘鲕粒滩分布广、厚度大 ,而台内鲕粒滩数量虽多 ,但单一厚度小 ,分布范围窄。总体来看 ,长兴生物礁发育层位逐渐向海侵方向升高 ,而飞仙关鲕粒滩随海退的进行 ,向台地增生方向迁移。区内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一次较大规模海平面升降过程中的产物 ,海侵始于吴家坪初期 ,长兴期海平面快速上升 ,至飞仙关初期达到最高海平面 ,海平面开始下降 ,直至飞仙关末期。
- 王兴志张帆马青杨满平王一刚文应初杨雨张静
- 关键词: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海平面变化长兴组飞仙关组
-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集层次生储集空间内化学充填物研究被引量:13
- 2001年
-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集层内的原生孔隙经过多期亮晶白云石胶结后基本消失 ,现今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缝占绝对优势 ,这些孔隙经过多期化学沉淀物的充填后极大缩小 (面孔率仅为 2 %~ 1 3% )。根据对充填物成分、晶体形态、形成顺序和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 ,可将次生孔隙内的化学充填物分为白云石和石英两类、共五期 ,它们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时期和不同的成岩环境之中 ,其中白云石期次多、含量丰富 ,石英较少。这些沉淀物的充填作用是储集层内次生孔隙难于保存的主要原因 ,残存的次生孔隙是储集层内的主要储集空间。图 1表
- 王兴志陈科贵黄继祥方少仙侯方浩
- 关键词:油气地质四川盆地震旦系储集层
- 佳县—子洲地区山西组沉积相研究被引量:18
- 2000年
- 鄂尔多斯盆地佳县—子洲地区山西期沉积是由石炭纪太原期的海陆过渡相转变而成的陆相湖成三角洲沉积体系 ,主要由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构成。三角洲平原亚相包括河道 (包括主河道和分流河道 )、天然堤、河道间含煤沼泽、河道间洼地、决口扇等 ;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天然堤、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分流间湾等组成。通过对这些沉积微相的研究 ,确定研究区的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 ,沉积砂体的大致展布及对储层的控制 。
- 杨满平王兴志李凌周树勋于忠平
- 关键词:沉积相三角洲砂岩体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