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2000DIB20106)
-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国庆孙安平更多>>
- 相关机构: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青海东部一次强冰雹的微结构及生长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2004年8月18日青海省东北部大通、互助出现一次强降雹过程,利用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冰雹云生长过程并利用现场观测的雹谱和收集的雹块进行了冰晶、气泡结构和同位素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雹谱呈双峰型,雹块呈锥状,少数为椭圆体。冰雹切片中,雹胚以霰为主;雹块按生长方式分为四层,中间两层冰晶最长、厚度较大,表明这两个层次是这次降雹雹块的主要生长区,其生长高度较低、温度较高,生长厚度较大。锥形雹块的气泡以径向纹理为主,近似于椭圆形的雹块中的气泡以纬向纹理为主。雹块中的气泡浓度分布皆呈单峰型,气泡谱宽不超过100μm。雹块透明、不透明层气泡浓度不完全一致,有所起伏。对各层氘同位素的测量结果表明,雹块生长温度相应在-10.0^-24.0℃,生长高度相应在4.5~9.0 km(海拔高度),雹块在相对湿融的气层中,上、下翻滚增长,与冰晶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 张国庆孙安平
- 关键词:微结构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