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0276105D-54)
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0276105D-54) 作品数:5 被引量:48 H指数:5 相关作者: 王学义 王岚 金圭星 赵晓川 安翠霞 更多>> 相关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酒精条件性位置偏爱获得与多巴胺D1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对酒精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获得的易化作用及其多巴胺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40只分为PTSD+酒精(PE)组、正常对照+酒精(CE)组、PTSD+生理盐水(PS)组和正常对照+生理盐水(CS)组,每组大鼠进行CPP训练,酒精组给予腹腔注射20%酒精2g/kg,生理盐水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PTSD动物模型建立采用单一持续性刺激(SPS)方式,通过僵立反应和高架十字迷宫分别测试SPS24h、7d的恐惧记忆及焦虑行为,在SPS7d检测训练后CPP值,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杏仁核区域多巴胺D1受体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仅在SPS7d时PTSD组大鼠僵立时间显著延长[(89.13±8.60)S,(22.25±5.85)S,q=8.77,P〈0.01];以及进入开放臂次数、时间明显降低[(4.25±1.26)次,(14.38±2.18)次,(12.38+-3.30)S,(40.38±7.29)S,q分别为4.74和4.08,均P〈0.01];CPP测试中PE组训练后CPP值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1.81,P〈0.01),其余CE、PS及CS组训练前后CPP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分别为1.53,0.01,0.27,P〉0.05);PE组训练后的CPP值明显高于CS组、CE组和PS组(q分别为-38.32,-22.21,-33.38,P〈0.05)。SPS7d4组大鼠杏仁核区域多巴胺D1受体阳性细胞数免疫组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P〉0.05)。结论PTSD样大鼠易于形成酒精条件性位置偏爱,可能与杏仁核多巴胺D1受体数量变化无关。 王岚 张萍 于鲁璐 王学义关键词:酒精 条件性位置偏爱 多巴胺D1受体 艾司西酞普兰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及脑结构的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核心症状、伴发症状及脑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的12例PTSD患者,单独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3个月。采用临床应用的PTSD诊断量表(CAP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威斯康星分类卡片(WCST)、韦氏记忆量表(WMS)对PTS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技术,用统计参数图5(SPM5)软件包分析治疗前后脑灰质体积的差异。结果PTSD患者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CAPS、HAMD、HAMA、WCST、wM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磁共振结果显示,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PTSD患者额叶、颞叶等部分脑区灰质体积明显恢复。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能有效改善PTSD患者的核心症状,以及伴发的抑郁、焦虑及认知功能损害症状;并明显促进脑灰质体积的恢复。 金圭星 王学义 王岚 任庆云 宋明 刘小玉 谭莉 王金成 赵晓川 安翠霞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艾司西酞普兰 磁共振 早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执行功能与额叶损害 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执行功能损害特点以及结构性核磁共振的变化。方法收集12例病程小于1年的首发PTSD患者为PTSD组,1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PTSD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均使用临床应用的PTSD诊断量表(Clinician AdministeredPTSD Scale,CAPS)评估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定PTSD组执行功能,对照组WCST只评估一次。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技术比较PTSD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脑结构形态。结果 PTSD组治疗前、治疗后总应答数(Ra)、错误应答数(Re)及持续性错误数(Rpe)评分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Ra、Cc、Re及Rpe评分均差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SD组治疗前和治疗后CAPS得分均与执行功能(Ra、Cc、Re、Rp及Rpe)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PTSD组治疗前额叶部分脑区灰质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uncorrected)],治疗后PTSD患者额叶部分脑区灰质体积较治疗前恢复[P<0.01(uncorrected)],但仍小于对照组[P<0.01(uncorrected)]。结论 PTSD患者存在明显执行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恢复后,执行功能障碍依然存在。大脑额叶部分脑区灰质体积治疗后不能完全恢复,可能为其认知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 金圭星 王学义 王岚 任庆云 赵晓川 安翠霞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额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记忆损害与脑结构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记忆功能损害以及结构性核磁共振的变化。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的16例PTSD患者、17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8名正常对照。采用临床应用的PTSD诊断量表(Clinician 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症状;韦氏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以磁共振静态三维结构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PTSD组理解记忆、延迟理解记忆、视觉再生、延迟视觉再生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PTSD组视觉再生、延迟视觉再生记忆成绩与CAPS得分呈负相关(r=-0.66,P<0.05;r=-0.53,P均小于0.05),但与情绪症状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大于0.05)。PTSD组和抑郁症组的额叶、颞叶灰质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未校正的P<0.001);而PTSD组颞叶灰质体积小于抑郁症组(未校正的P<0.001)。结论 PTSD的记忆损害与创伤症状而非抑郁症状明显相关,而其脑结构损害也与抑郁症有所不同,提示PTSD的记忆损害可能独立于抑郁症状之外。 金圭星 王学义 王岚 安翠霞 任庆云 宋明 刘小玉 谭莉 王金成 赵晓川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抑郁症 磁共振 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2013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患者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后产生的一种精神心理疾病,但并非所有经历创伤事件的人都会发生PTSD,发生PTSD后也并非所有人的严重程度都相同。有研究显示,PTSD的发生是个体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通过研究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系统,探讨内、外在因素对PTSD患者患病风险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 金圭星 王学义 王岚 任庆云 宋明 刘小玉 谭莉 王金成 赵晓川 安翠霞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社会支持系统 症状严重程度 PTSD 精神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