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20111817) 作品数:7 被引量:49 H指数:5 相关作者: 张伟 闫晓艳 邱强 张鸣浩 赵婧 更多>> 相关机构: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桦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杂交大豆根系形态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2 2014年 以2个杂交大豆品种(杂交豆1号和杂交豆2号)以及同熟期组的2个常规品种(吉育72和吉林30)为试材,于2010~2011年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分析不同时期品种根系发育形态、活力以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杂交大豆比常规品种2年平均增产15.3%,分枝粒重显著增加;杂交大豆R2~R7期根系干重和体积显著增加,二者均在R5期有最大增幅;R2、R5和R7期杂交大豆平均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和一级侧根总长较常规大豆增幅均达13%以上,并在R2期增幅最大;R2~R4期根瘤干重、根冠比及R2~R5期杂交大豆根系活力均显著增加;大田条件下,30-75cm土层杂交大豆根系干重显著增加。生殖生长时期杂交大豆根系主根长、一级侧根数、一级侧根总长、根瘤干重、根系活力及深层次根系重量的强优势,保障强大的根系生物积累,为杂交大豆高产奠定了基础。 张伟 邱强 赵婧 王曙明 张伟龙 闫晓艳 赵丽梅 张鸣浩 张春宝关键词:杂交大豆 高产 根系形态 根系生理 不同化控调节剂对杂交大豆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6 2015年 为了明确不同化控调节剂对杂交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以杂交大豆2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选用7种化控调节剂,在初花期进行喷施,分析不同调节剂对杂交大豆生理和农艺性状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玉米矮吨及玉黄金均使杂交大豆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达5.2%-11.3%;其中,多效唑和烯效唑增产效果最好,其次为矮壮素、玉米矮吨、玉黄金,而缩节胺和乙烯利增产不显著。施用增产的调节剂可显著增加杂交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分枝数、单株荚重、单株粒重,但对节数和百粒重影响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叶面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玉米矮吨、玉黄金等化控调节剂,可以提高杂交大豆叶片生理机能,均衡冠层发育,优化株型,进一步提高产量。 张伟 邱强 赵婧 刘庆军 刘淑琴 张鸣浩 闫晓艳 赵丽梅关键词:杂交大豆 生理性状 农艺性状 杂交大豆生殖生长期冠层生理及产量构成特征 被引量:5 2013年 以吉林省审定的杂交豆1号、杂交豆2号2个杂交大豆品种和同熟期常规品种吉育72和吉林30为材料,探讨生殖生长期杂交大豆高产冠层生理,分析产量构成特性,明确杂交大豆增产部分生理机制。结果表明,2010—2011年,杂交大豆比常规品种分别增产13.9%和16.7%。杂交大豆R6期以后叶片叶绿素含量,R2(始花期)~R7(成熟初期)期光合速率和R2~R4 (盛荚期)期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品种,2010年杂交豆1号和杂交豆2号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为8.09和8.30,远高于常规大豆最大适宜叶面积指数,且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没有陡然下降。杂交大豆品种R2~R7期生物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常规品种,生物产量平均积累速度和最大积累速度分别比常规品种高0.06 g d–1和0.20 g d–1,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时间和积累速率开始减缓时间分别比常规品种提前3.09 d和5.85 d,干物质积累早发优势显著。杂交大豆百粒重、主茎荚、粒重与常规大豆差异不显著,但分枝荚、粒重极显著增加。而杂交大豆R7期籽粒占生物产量比例和粒茎比与常规品种差异不显著。表明强大的冠层优势,快速的干物质积累和较高生物产量,是杂交大豆高产的生物学基础。 张伟 赵婧 邱强 王曙明 张春宝 闫晓艳 赵丽梅 张鸣浩 张伟龙 樊慧梅关键词:杂交大豆 高产 大豆铁胁迫研究进展与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大豆铁胁迫适应机制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大豆缺铁的鉴定标准、等级及方法,提出了大豆缺铁的矫正栽培措施。通过分析,提出了现在可行的大豆缺铁鉴定方法、大豆铁高效生理调控和栽培措施,以期取得石灰性土壤的大豆铁高效利用。 邱强 张伟 赵婧 高士波 张鸣浩 闫晓艳 张守娟 李敏 张淑艳 马凤利 魏代霞关键词:大豆 铁胁迫 植物体内磷铁平衡与缺铁胁迫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6年 缺铁是导致我国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植物体内铁缺乏与磷的含量密切相关,磷和铁互作形成沉淀导致这两种元素的有效性都降低。从植物缺铁适应机制、磷铁互作研究现状以及营养高效利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探讨铁高效利用与磷铁互作之间的关系,并对养分平衡规律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赵婧 邱强 张鸣浩 张伟 闫晓艳关键词:植物营养 铁 磷 高产大豆品种的生理特征和产量性状研究 被引量:6 2013年 2009~2010年,以普通大豆品种九农21为对照,比较了其与高产品种长农13和吉育88的生长动态、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并对形态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产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根系指标(根系活力、伤流量、根系体积和干重)、产量以及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均高于对照品种,但主茎节数和分枝数低于对照;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发现,单株粒重与R5期根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而与R6期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合理调控鼓粒期的群体结构,有助于增产。 赵婧 邱强 张鸣浩 张伟 闫晓艳 孙星邈 钱芙蓉 陶蕊关键词:高产大豆 叶面积指数 根系活力 农艺性状 不同熟期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光合特性和冠层农艺性状的变化 被引量:4 2012年 对1923~2008年间育成的吉林省主推的57个大豆品种按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品种进行分类,研究了不同熟期组品种各冠层农艺性状和叶片部分光合特性指标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熟期品种的产量、百粒重、株高、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的光合速率和SPAD与育成年代均成正相关,单株分枝数与育成年代成负相关;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茎重、始粒期SPAD与产量成正相关,其中单株荚重与产量显著相关。总体上看,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各性状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较相似,它们的百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光合速率及始粒期SPAD与育成年代及产量都成正相关;始粒期SPAD在所有性状中表现最稳定,在各熟期组中与育成年代及产量均成正相关。 赵婧 张伟 邱强 张鸣浩 张吉选 闫晓艳关键词:不同熟期 大豆 光合特性 冠层 农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