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D2004-35)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福利马伯艳马艳春许宏连刘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糖
  • 2篇脂多糖
  • 2篇体温
  • 2篇体质
  • 2篇寒体
  • 1篇虚损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阴虚
  • 1篇阴虚湿热
  • 1篇阴虚湿热证
  • 1篇真热假寒
  • 1篇证治
  • 1篇证治方药
  • 1篇三焦
  • 1篇三焦论治
  • 1篇湿热
  • 1篇湿热证
  • 1篇同病
  • 1篇热论

机构

  • 6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黑龙江省中医...

作者

  • 6篇张福利
  • 4篇马伯艳
  • 3篇马艳春
  • 2篇冯俏
  • 2篇宋博
  • 2篇刘海燕
  • 2篇张吉芳
  • 2篇许宏连
  • 1篇常广平
  • 1篇肖倩倩
  • 1篇鲁美君
  • 1篇赵京京
  • 1篇吴明娟
  • 1篇付兴
  • 1篇杨小军

传媒

  • 2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脂多糖对寒体、热体、常体大鼠攻毒发热后体温曲线、IL-1β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经过脂多糖(LPS)攻毒发热后寒体、热体、常体大鼠的病理生理反应。方法:建立寒体、热体、常体Wistar大鼠LPS(20μg/kg)发热模型,绘制各组平均体温变化曲线,测量IL-1β不同时间段含量,在此基础上比较各组体温变化和各组大鼠IL-1β含量差异。结果:寒体、热体、常体大鼠经LPS攻毒发热后体温变化曲线不同;IL-1β含量常体组大鼠高于热体组,热体组大鼠高于寒体组。结论:不同体质大鼠在外感发热过程中症候表现和病理指标之间存在差异。
张福利冯俏马伯艳马艳春许宏连宋博刘海燕
关键词:体温白介素1Β
祛伏邪、调体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体会和理论探讨被引量:13
2012年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逐年增加,通过近十年的临床观察,笔者认为,小儿复感以痰湿郁热为多见,采用祛伏邪、调体质治疗复感儿,疗效显著。本文在介绍治疗痰湿郁热型小儿复感临床经验基础上,加以相应理论探讨,以期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
张福利赵京京吴明娟马伯艳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从三焦补益之法论治虚损性哕证被引量:1
2013年
温病大家吴鞠通,不仅在治疗外感热病方面建树颇丰,创立了三焦辨证体系,对内伤虚损性病证,同样强调"必究上、中、下三焦,所损何处"而采用相应补益之法。笔者结合自身临床体会,认为虚损性哕证亦可以吴氏三焦补益理论为指导进行治疗,可归纳如下三点:(1)从甘凉养阴轻清宣气,论治上焦阴伤气郁及胃致胃气逆为哕;(2)从平衡脾胃阴阳之虚,论治中焦失衡所致胃气逆为哕;(3)从重浊厚味以潜藏纳缩,论治下焦阴伤扰冲脉为哕。
张福利杨小军付兴常广平
关键词:降气三焦论治吴鞠通
论湿热阴虚同病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被引量:15
2011年
"湿热"与"阴虚"同病在临床常见。在病机演化上,不仅湿热可化燥伤阴,阴虚火动也可蒸动湿热。辨证、确认证属湿热阴虚同病后,治疗上以"祛湿热"与"养阴液"并行为总则。滋阴药宜选用清润之品,以避免滋阴而助湿生热;祛湿热药宜选用甘淡之味,以避免苦燥而伤阴助热。
张吉芳张福利马伯艳鲁美君肖倩倩
关键词:湿热阴虚阴虚湿热证
王孟英从阳热论治特殊“阴寒”征象之心法述评
2013年
王孟英临床诊病思维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善于辨别复杂寒热病证的本质属性,以病证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遣方用药。尤其是对当时临床比较常见的热病寒象问题处置精当,被同时医家所钦佩,也为后世医者所推崇。详查王孟英医著及医案,发现王氏诊治特殊"阴寒"征象,十分强调不可直接温补,而应详查阳气的通畅与否,对阳气郁、阳气滞、阳气逆所致的特殊寒象,应采取首要疏导、适当清热的方法治疗,诸多医案证实效果显著。
张吉芳张福利马伯艳马艳春
关键词:寒热错杂真热假寒
脂多糖对寒体、热体、常体大鼠攻毒发热后体温曲线、一氧化氮的影响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通过制备脂多糖(LPS)对寒体、热体、常体大鼠攻毒发热模型,进行各组大鼠NO含量的比较。方法:根据体温标准分为寒体组、热体组、常体组,建立Wistar大鼠LPS(20ug/kg)发热模型,绘制各组平均体温变化曲线,并比较其体温变化。结果:热体组大鼠NO的含量大于寒体组,寒体组NO含量大于常体组;寒体、热体、常体体温变化曲线不同。结论:不同体质大鼠模型在外感发热过程中体温变化和NO的关系之间存在差异。
张福利许宏连马艳春冯俏宋博刘海燕
关键词:体温体质一氧化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