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961)

作品数:4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正西耿金虎沈佐锐张帆郑礼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赤眼蜂
  • 3篇松毛虫
  • 3篇松毛虫赤眼蜂
  • 3篇毛虫
  • 2篇柞蚕
  • 2篇柞蚕卵
  • 2篇蚕卵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螟
  • 1篇玉米螟赤眼蜂
  • 1篇生物防治
  • 1篇拟澳洲赤眼蜂
  • 1篇温度
  • 1篇物防
  • 1篇冷贮
  • 1篇螟黄赤眼蜂
  • 1篇花粉
  • 1篇分子鉴定
  • 1篇RDNA-I...
  • 1篇BT棉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4篇沈佐锐
  • 4篇耿金虎
  • 4篇李正西
  • 2篇张帆
  • 1篇郑礼

传媒

  • 2篇昆虫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温冲击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研究了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于蛹中期和蛹后期经历6h 35、40℃高温单次冲击处理,对当代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率、寿命等4个指标和处理子代有效繁殖个体数、羽化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率等4个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松毛虫赤眼蜂处于蛹中期和蛹后期阶段,在处理当代易受高温冲击影响,尤以40℃高温不利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两指标明显降低。其中蛹后期经历6h 40℃高温冲击后,几乎不能继续发育羽化;而总体来看高温冲击对子代蜂各指标未表现出明显影响。
耿金虎沈佐锐李正西张帆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柞蚕卵生物防治
常规棉花粉和转Cry1Ac+CpTI棉花粉对拟澳洲赤眼蜂繁殖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在室内评价了常规棉花粉和转Cry1Ac+CpTI棉(Bt棉)花粉通过不同处理方式作为食物源对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nfusum寿命、寄生卵数、子代羽化数和性比等繁殖和存活特征的影响。共设计7个饲喂处理,即不饲喂(UNFED)、水(W)、水+常规棉花粉(W+P)、水+Bt棉花粉(W+BtP)、10%蜂蜜水(H)、10%蜂蜜水+常规棉花粉(H+P)和10%蜂蜜水+转Bt棉花粉(H+BtP)。在提供或不提供米蛾Corcyracephalonica卵条件下,经W+P或W+BtP饲喂的雌蜂寿命与W或UNFED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短于H和H+P或H+BtP饲喂的雌蜂,而经H+P或H+BtP饲喂的雌蜂寿命又均显著长于经H饲喂的雌蜂(p<0.05)。比较每雌寄生卵数和子代羽化数来看,各处理明显分为3类,即UNFED、W、W+P和W+BtP为最低,H为居中,H+P和H+BtP为最高。比较每雌子代性比来看,各处理也明显分为3类,即H、H+P和H+BtP为最低,W+P和W+BtP为居中,UNFED和W为最高。饲喂W+P和W+BtP的雌蜂寿命、寄生卵粒数、子代羽化数和性比分别与W+BtP和H+BtP饲喂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而,棉花花粉需与蜂蜜组合才能成为拟澳洲赤眼蜂实现其最大存活和繁殖力的食物;Bt棉花粉对拟澳洲赤眼蜂无影响。
耿金虎沈佐锐李正西郑礼
关键词:拟澳洲赤眼蜂花粉BT棉
诊断引物应用于我国三种重要赤眼蜂分子鉴定的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本研究根据螟黄赤眼蜂rDNA_ITS2序列设计了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chilonisIshii特异引物 ,同时采用文献中发表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ostriniaePangetChen的特异引物以及赤眼蜂属Trichogramma特异引物对赤眼蜂成虫和寄主卵样品进行了PCR特异扩增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上述特异引物可从单头蜂稳定地扩增出明显的目的DNA条带 ,并且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吻合。因此 ,采用上述 3对特异引物可以实现对我国 3种重要赤眼蜂种 ,即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分子鉴定。
耿金虎李正西沈佐锐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分子鉴定RDNA-ITS2
利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冷贮虫期和温度被引量:29
2005年
我国普遍利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大量繁殖和释放赤眼蜂防治多种农林害虫。对赤眼蜂进行冷贮有助于其商品化生产、运输和释放应用。为了全面评价冷贮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影响,作者采用柞蚕卵为寄主,以贮存温度(4℃、7℃、10℃和13℃)、贮存虫期(卵、幼虫、预蛹和蛹期)和贮存时间(2周、4周、6周和8周)为参试因子,研究了冷贮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比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可单独或互作显著影响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尤以贮存虫期的影响更为明显;但3个因素对单卵出蜂性比影响不大。综合各冷贮虫期对低温的反应,松毛虫赤眼蜂对10℃反应最敏感,各虫期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明显降低,不适宜长期冷贮;对7℃反应相对较不敏感,最适宜长期贮存。在适宜长期冷贮温度(4℃和7℃)条件下,适宜贮存虫期有所不同,4℃下为幼虫期和蛹期,7℃下为卵期和蛹期,在这些虫期和贮存温度条件组合下羽化出峰率和单卵出蜂数相对于其他虫期受冷贮的不利影响较小。从对羽化出蜂率的影响来看,于卵期7℃下冷贮为最适宜;从对单卵出蜂数的影响来看,于蛹期在4℃和7℃冷贮为适宜。
耿金虎沈佐锐李正西张帆
关键词:柞蚕卵松毛虫赤眼蜂冷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