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2-003-003)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哨楠伏美燕柴方圆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盐岩
  • 2篇塔里木盆地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盆地
  • 1篇地开石
  • 1篇萤石
  • 1篇石炭
  • 1篇石炭系
  • 1篇石英
  • 1篇热液
  • 1篇混积岩
  • 1篇成岩作用
  • 1篇储层

机构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

  • 3篇伏美燕
  • 3篇张哨楠
  • 1篇柴方圆

传媒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混积型碳酸盐岩中石英的成岩作用及其与储层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和阴极发光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混积型碳酸盐岩中石英的分布、产状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根据粒度统计结果,与碳酸盐混积的陆源石英来源于海滩砂或沙丘砂。陆源石英与碳酸盐的混合是海平面上升期由沿岸流等事件作用产生。纵向上石英含量的变化与沉积环境和事件作用的不确定性有关。陆源石英的产状可分为5类,反映了不同的沉积和成岩事件。石英经历的成岩作用包括有压实-压溶作用、次生加大和交代作用。混积型碳酸盐岩中石英次生加大不同于碎屑岩,加大边与碎屑石英之间存在非连续的白云石边,加大石英的晶形反映其结晶过程明显受到生长空间的限制。在残余粒屑灰质白云岩中,可见石英经历了两期次生加大,反映了两期有机酸的侵入。通过分析和讨论,认为对混积型碳酸盐岩中石英的成岩作用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储层次生溶蚀孔隙发育过程的认识。
伏美燕张哨楠
关键词:混积岩
碳酸盐岩中地开石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9
2012年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碳酸盐岩中存在大量地开石,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对该矿物进行了鉴定,利用阴极发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地开石的形态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地开石晶体为短柱状,晶体大小约3~13μm,分布在溶蚀孔、白云石晶间孔和缝合线的溶解段中。经岩石薄片和阴极发光观察,发现在地开石出现的岩样中存在萤石。地开石与萤石组合的出现,表明该地区小海子组存在着热液活动。经统计,地开石和萤石通常富集于某一层,可追踪热液流体来源的深度。由于地层中未见地开石的前身矿物,并且在温度低于100℃的地层中也出现了地开石,推断该区地开石为热液成因。热液流体不仅为地开石形成创造了条件,还导致了小海子组碳酸盐岩产生大量溶蚀孔隙。热液与岩石间的水岩反应导致萤石交代白云石,溶孔壁白云石重结晶。通过对储层物性数据的分析,表明热液溶蚀能明显增加孔隙度,但萤石和地开石的形成对孔隙度起破坏作用。热液溶蚀是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重要机理,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伏美燕张哨楠胡伟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地开石萤石碳酸盐岩热液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混合沉积研究被引量:29
2012年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从岩石学特征入手,结合测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的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岩和混积层系进行了研究。根据混积强度将混积岩划分为混积型碎屑岩、混积型碳酸盐岩和高度混积岩。巴楚组下泥岩段和中泥岩段发育混积型碎屑岩,巴楚组生屑灰岩段、中泥岩段和小海子组发育混积型碳酸盐岩,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巴楚组下泥岩段及巴什托局部地区的中泥岩段发育高度混积岩。高度混积岩出现在海退期沉积的碎屑岩段,代表了陆源碎屑—碳酸盐强烈混合的过渡性沉积环境。研究区石炭系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混积层系主要发育在海侵体系域早期和高位体系域晚期,以间断混合和相缘混合为主。研究认为混积强度是评价混合沉积环境性质的主要参数,并将其划分为4级。下泥岩段存在混积强度达3级以上的混积界面,能用于地层对比。最后,结合混合沉积特征讨论了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对研究区石炭系层序组以上的混合沉积的控制作用。
伏美燕张哨楠赵秀吕艳萍柴方圆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石炭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