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5BA711A07)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鲁成潘敏慧代方银夏庆友向仲怀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家蚕
  • 3篇多角体
  • 3篇多角体病毒
  • 3篇核型多角体
  • 3篇核型多角体病
  • 3篇核型多角体病...
  • 3篇病毒
  • 2篇柞蚕
  • 2篇柞蚕核型多角...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分布
  • 1篇性别决定
  • 1篇血细胞
  • 1篇血液
  • 1篇英文
  • 1篇在体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物学特性研...
  • 1篇体外

机构

  • 8篇西南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鲁成
  • 4篇潘敏慧
  • 2篇向仲怀
  • 2篇洪锡钧
  • 2篇夏庆友
  • 2篇石生林
  • 1篇李田
  • 1篇黄飞飞
  • 1篇张金叶
  • 1篇李娟
  • 1篇代方银
  • 1篇刘彬斌
  • 1篇朱虹
  • 1篇潘国庆
  • 1篇周泽扬
  • 1篇王先燕
  • 1篇赵萍
  • 1篇庞敏
  • 1篇刘劲
  • 1篇丁裕斌

传媒

  • 3篇蚕业科学
  • 2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病毒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家蚕hsp24.3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2008年
【目的】对家蚕hsp24.3基因(Bmhsp24.3)的功能进行研究,为选育抗逆境家蚕品种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在对家蚕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家蚕低分子量热激蛋白基因Bmhsp24.3进行克隆,然后利用家蚕的芯片数据对Bmhsp24.3基因在5龄第3天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别对Bmhsp24.3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和热刺激条件下家蚕5龄幼虫不同发育时期(1~6 d)后部丝腺中的表达状况以及10个不同家蚕品种5龄第3天幼虫丝腺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最后将Bmhsp24.3基因进行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rBmHSP24.3,并进一步对该重组蛋白的功能进行了体外验证。【结果】Bmhsp24.3基因的编码区(CDS)长度为633 bp,编码210个氨基酸,为单外显子基因;RT-PCR检测发现该基因在家蚕的体壁、脂肪体以及丝腺组织中有较高水平表达,在其它组织中的表达不明显;同对照相比,不同家蚕品种以及不同发育时期的5龄幼虫在热刺激后,其后部丝腺中的Bmhsp24.3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经Native-PAGE和SDS-PAGE分析表明,在高温条件下,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rBmHSP24.3能与硫氰酸酶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使底物蛋白免受热刺激胁迫而变性,从而起着分子伴侣的作用。【结论】重组蛋白rBmHSP24.3在体外具有分子伴侣的功能,推测该蛋白在家蚕体内同样具有分子伴侣的功能,在家蚕的抗逆境适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刘彬斌柴春利王先燕黄飞飞鲁成
关键词:家蚕分子伴侣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tp-1、ptp-2基因序列比较及转录分析(英文)
2007年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nucleopoly hedrovirus,ApNPV)是柞蚕脓病病原,有关ApNP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可为病害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ApNPVptp-1、ptp-2基因序列特性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并就其转录特性进行RT-PCR分析。结果表明:ApNPVptp-1、ptp-2基因均具有早期基因序列特性,但在柞蚕蛹体内这2个基因分别于感染后72、96 h开始转录,属于杆状病毒晚期基因家族。只有部分鳞翅目杆状病毒编码ptp-1、ptp-2基因同源区,非鳞翅目杆状病毒不编码ptp-1、ptp-2基因同源区,而ApNPV为鳞翅目杆状病毒,同时编码ptp-1、ptp-2基因同源区。PTP-1、PTP-2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均含有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DSPc)结构域和酪氨酸特异性蛋白磷酸酶结构域,但在杆状病毒生命周期中,这2个蛋白是否具有相同的功能尚不清楚。
石生林潘敏慧鲁成
关键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转录分析
家蚕血液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多态性分布被引量:8
2006年
家蚕Bombyxmori的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hymotrypsininhibitor,CI)在家蚕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为了进一步研究家蚕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在群体水平上的多态性分布,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调查了425个家蚕品系的血液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基因IctA、IctD和IctE在所有家蚕品系中存在,暗示它们是家蚕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基因;相反,至少在9个家蚕品系中发现基因IctB和IctH都没有表达,而这些品系没有明显的生理缺陷。在中国品系和日本品系家蚕之间,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对52个纯品系家蚕的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分布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分布与其系统、眠性和化性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所以家蚕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广泛存在于不同家蚕品系中,同时多态性的分布特征也表明其生理功能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分化。
李娟赵萍代方银孙全夏庆友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品系血液多态性分布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tp-2基因克隆及表达
2007年
为研究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ptp-2基因特性,根据ApNPV PstⅠ-C片段核酸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了ApNPV ptp-2基因;将ptp-2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构建重组质粒pQE-ptp-2,并在大肠杆菌M15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量达菌体总蛋白的38.7%,经His标签杂交鉴定证明表达产物为His融合蛋白.以原核表达的His-PTP-2蛋白作为抗原,制作兔多克隆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表明PTP-2蛋白不参与ApNPV包涵体的结构组成.
石生林潘敏慧鲁成
关键词: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表达基因克隆柞蚕
家蚕血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变化
2006年
为建立家蚕血细胞系,以家蚕血淋巴为材料,对其进行了长达1年多的原代培养,并从形态学上进行了观察与分类。详细记录了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细胞或组织的分化或转分化现象,发现有2种家蚕血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有一定的增殖能力,暗示家蚕血细胞体外建系具有可行性。
徐伟潘敏慧张金叶洪锡钧鲁成
关键词:家蚕血细胞体外培养分化
家蚕胚胎细胞系BmE-SWU2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家蚕反转期胚胎组织经过一年多的原代培养,建立了BmE-SWU2细胞系。该细胞系细胞呈短梭形或圆形,细胞较小,属上皮型贴壁生长细胞系;细胞生长速度快,铺平率高于80%,繁殖力强,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51·8h。BmE-SWU2细胞系的二倍体细胞(2n=56)比例达到89·76%,属二倍体细胞系,其染色体具有鳞翅目昆虫染色体的典型特征,中期染色体呈短杆状或颗粒状。BmE-SWU2细胞系对BmNPV高度敏感,TCID50为1·581×10-7。
潘敏慧陈敏丁裕斌洪锡钧鲁成
关键词:家蚕胚胎细胞系核型
家蚕sans fille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生物性别决定是由一组基因通过级联网络来调控。果蝇sans fille(snf)基因在其性别决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成功克隆了家蚕的snf基因(Bm snf基因)。克隆的Bm snfcDNA全长915 bp,ORF长630 bp,编码209个氨基酸。该基因推定蛋白质的预测分子量为24 kD,等电点为9.75。将Bm snf的cDNA与家蚕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5个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处均符合GT-AG规则。比较家蚕snf和果蝇snf基因,显示两者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69.9%。通过SMART软件分析,家蚕snf和果蝇snf的RRM很相似。以上结果表明,家蚕snf很可能发挥了类似果蝇snf的作用。
赵敏刘劲朱虹查幸福夏庆友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性别决定剪接因子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广东株bro基因家族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对BmNPV广东株进行了空斑纯化,并对该基因组的bro基因家族进行克隆,获得4个bro基因序列(bro-a、bc、、d),与GenBank数据库中BmNPVbro基因序列及本实验室测定的重庆株的bro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株BmNPVbro基因存在插入及缺失,其氨基酸的改变主要发生在对应蛋白的N端部分;同时进行的bro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广东株bro基因分别位于3个亚组中,广东株bro-d与日本T3、重庆CQ1株bro-d以及法国SC7株bro-Ⅲ属于亚组A,广东株bro-a、c与T3、CQ1株bro-a、c以及SC7株bro-Ⅱ属于亚组B,广东株bro-b与T3、CQ1株bro-b、e以及SC7株bro-Ⅰ属于亚组C,bro基因进化与地理位置的相关性不明显。根据bro基因在四个不同株系基因组中的位置特征,进一步支持了Kang等的观点:bro-d是BmNPV生存所必需的,bro-a和bro-c相互间功能互补。同时推测:SC7株的3个bro基因可能是BmNPVbro家族出现的最简约形式。
庞敏潘国庆李田王霞周泽扬
关键词:BMNPV系统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