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51001)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曹明升更多>>
-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论朱彝尊在清代词坛的接受及其经典化过程被引量:2
- 2015年
- 朱彝尊凭借对咏物词的开拓和对醇雅词风的追求,在康熙词坛由讲求"志意"之"实"而趋向讲求"韵趣"之"虚"的转变中脱颖而出,并因顺应盛世音声而成为当局认可的"经典词人"。其才学化的创作路径、醇雅清空的审美追求和学者兼词人的身份,又契合了雍乾词坛走向学人之词的总体趋势,故在雍乾词人的接受高潮中成为了真正的经典词人。嘉道时期的各种词学思想争鸣导致人们对竹垞词的长处与缺点展开细致辨析与理性评价,朱彝尊的经典地位则在理性审视与多维建构中得到延续。晚清词风的主流改换为讲求思致沉郁与寄托浑化,加之词派间的博弈以及晚清词人的高度自信,朱彝尊终究被请出了经典序列。从朱彝尊在清代词坛的经典化过程可以看出,清人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来建构本朝经典,而这个过程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清人所建构的本朝经典序列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清人通过对本朝经典的建构,抬升了词体的地位,从根本上推进了清词复兴的进程。
- 曹明升
- 关键词:朱彝尊清代
- 雍乾学人群体风貌与清代词学复兴的进境被引量:5
- 2013年
- 雍乾词坛的最大特色在于学人群体大规模染指词学以致成为词坛之主导。在重科举、重经学的社会氛围下,雍乾学人咸视词为小道,多藉词体之重规叠矩来逞才斗巧,但同时又将其纳入学术研究的视域,以学术化的处理方式来提升词体的文化品格与社会身份。具体而言,他们或以尚"通"的学术思维去考察词史流变与风格流派,呈现出一种开放通达、众美兼收的宏通气象;或以朴学的方法去研究词体特性,不仅完善了词学研究体系,更使之成为雍乾学术的重要分支。在实际创作中,他们又以学问来提升胸襟,滋养人格,根据朝野不同的生存状态和对宇宙人生的不同感受,或出之以疏放之风,或见之以清幽之境,于哀感顽艳、缠绵婉约之外再拓词境。所以说,雍乾学人群体视词为小道却不以小道待之,反而将自身特有的胸襟、学养、史识以及学术思维等因素渗入其中,成功沟通了学术与词学,使得清词复兴大有进境,同时也为以后的词学发展建构了一种新的模式。
- 曹明升
- 关键词:清词词学
- 纳兰词在清代的接受及其经典化要素被引量:8
- 2013年
- 纳兰词在康熙词坛经历了一个由平至显的接受过程,到康熙朝后期逐步被推至与朱彝尊、陈维崧并举的高度。但雍乾词坛对其反应冷淡,纳兰词的接受由显转晦,这主要是纳兰的论词宗旨、创作风格均与浙派风尚异趣所致,亦与缺少群体性的标榜相关。纳兰词在嘉道词坛经性灵词人群的鼓吹而重现于世,又因纳兰词论与常派理论间的相似性而使其在晚清词坛风生水起。清末况周颐、王国维均以纳兰词的极情特质与自然真切而将其尊为清词第一。从清人的接受过程可以看出,纳兰词言情时的易感性、普适性与耐读性等特质以及纳兰自身的人格魅力,是其能够成为经典的内部要素。这些内部要素经谭献、王国维等人的阐发与推荐,与晚清的词坛风会、理论更迭、词派兴嬗等外部因素发生契合性关联,得以顺利进入读者的期待视野。在清末读者的认同性阅读与再创造活动中,纳兰词完成了经典化的建构。
- 曹明升
- 关键词:纳兰词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