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7C101)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单培彦麻琳于晓琳崔莹侯桂华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皮质
  • 2篇细胞
  • 1篇血皮质醇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细胞
  • 1篇血清细胞因子
  • 1篇盐皮质激素
  • 1篇盐皮质激素受...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增多症
  • 1篇神经内分泌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系统变性
  • 1篇神经系统变性...
  • 1篇受体
  • 1篇糖皮质激素受...
  • 1篇皮质醇
  • 1篇皮质激素

机构

  • 3篇山东大学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山东省精神卫...

作者

  • 3篇单培彦
  • 2篇麻琳
  • 2篇于晓琳
  • 1篇冯永平
  • 1篇刘淑萍
  • 1篇叶翔
  • 1篇孟媛媛
  • 1篇宋丽香
  • 1篇孙大龙
  • 1篇侯桂华
  • 1篇崔莹
  • 1篇李大年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老年情感障碍患者SSRIs类药物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皮质醇及认知功能的变化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情感障碍患者应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皮质醇(Cor)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老年情感障碍患者(患者组)和45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免法分别检测其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水平。患者组应用SSRIs类药物治疗6周,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结果①治疗前,患者组血清MIF、IL-1β、IL-6、Cor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P<0.05),且血清MIF、IL-1β、IL-6、Cor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总分、匹茨堡睡眠指数(PQSI)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血清MIF、IL-6水平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②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测评成绩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③患者组睡眠障碍分与视空间和执行能力分(r=-0.251,P<0.01)、语言分(r=-0.326,P<0.01)、延迟记忆分(r=-0.296,P<0.01)呈负相关,焦虑/躯体化分与视空间和执行能力分(r=-0.204,P<0.01)、语言分(r=-0.398,P<0.01)、抽象分(r=-0.307,P<0.01)、延迟记忆分(r=-0.236,P<0.05)呈负相关。结论老年期情感障碍患者炎性因子及Cor浓度的升高与抑郁、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而焦虑症状与MIF、IL-6浓度的升高密切相关。SSRIs类抗抑郁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崔莹单培彦侯桂华麻琳冯永平
关键词:情感障碍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
老年抑郁大鼠血皮质醇与海马皮质醇受体的关系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慢性应激后行为学改变、血皮质醇水平及海马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盐皮质激素受体(MR)的变化,探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在老年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老年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经过4周慢性应激后造模成功。常规取血清检测皮质醇含量,免疫组化检测海马GR、MR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从第2周开始摄食减少,体质量降低,清洁活动减少,旷场得分及糖水摄入量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造模组大鼠血皮质醇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1)。造模组海马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减少,以CA3区最为明显,而DG区无明显改变;海马CA3区GR阳性细胞数减少,MR阳性细胞数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慢性应激导致抑郁老年大鼠HPA轴功能紊乱,血皮质醇含量升高,海马神经元受损,海马组织内GR表达量减少。慢性应激导致的HPA轴功能紊乱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宋丽香单培彦孙大龙于晓琳叶翔麻琳
关键词:海马抑郁症盐皮质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
舞蹈-棘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改变
2013年
舞蹈-棘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thocytosis,ChAc)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致病基因VPSl3A定位于9q21。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报道以来,目前该病在全球的患病例数为1000例左右,且国内多为个案报道,尚未见针对ChAc患者的认知和行为心理改变的研究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2个家系中3例ChA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单培彦孟媛媛于晓琳刘淑萍李大年
关键词:棘红细胞增多症舞蹈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