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2B09)

作品数:20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泽新刁兆玉贾红英庞雪辉张晓明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理学

主题

  • 13篇原子
  • 5篇振动
  • 5篇吸附态
  • 5篇附和
  • 4篇动力学
  • 4篇氧原子
  • 4篇台阶面
  • 4篇吸附位
  • 3篇CO
  • 2篇原子体系
  • 2篇势能面
  • 2篇氢原子
  • 2篇分子
  • 2篇PT
  • 2篇
  • 2篇
  • 2篇ADSORP...
  • 2篇AG
  • 2篇FE
  • 2篇H原子

机构

  • 18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18篇王泽新
  • 12篇刁兆玉
  • 4篇贾红英
  • 3篇韩玲利
  • 3篇丰慧
  • 3篇董晨初
  • 3篇张晓明
  • 3篇庞雪辉
  • 3篇张静
  • 3篇郝策
  • 2篇田凤惠
  • 2篇张文霞
  • 2篇蔡梅超
  • 1篇于帅芹
  • 1篇于艳杰
  • 1篇秦伟娜
  • 1篇乔青安
  • 1篇陈守刚
  • 1篇刘承立

传媒

  • 10篇化学学报
  • 4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Chines...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_2和CO表面催化反应的活性位分布模型被引量:1
2003年
对于O2 和CO表面催化反应 ,建立了一个新的不可逆MonteCarlo模拟模型 .在二维格子中 ,引进了表面活性位和非活性位的概念 .模型假设 ,一定浓度的活性位随机分布在非活性位上 ,形成了活性位分布的二维格子模型反应器 .并在ZGB模型的基础上 ,考虑了氧原子和CO分子的表面扩散 ,特别是引进了吸附粒子的定向表面扩散 .其中 ,活性位和活性位最近邻是表面吸附物质反应的活性中心 ,而非活性位的作用是通过表面扩散传质 .当活性位浓度ca=1且考虑扩散时 ,模型还原为增加了扩散的ZGB模型 .当活性位浓度ca=1且只考虑氧的扩散时 ,模拟结果表明 ,扩散几率达到某一数值 (0 .3 )时 ,二级相变点完全消失 .当活性位浓度ca 逐渐减小时 ,单位活性位产生的CO2 的速率不断增大 。
王泽新蔡梅超贾红英刁兆玉
关键词:O2CO表面催化反应一氧化碳催化氧化动力学
氧原子在Pt低指数面上的吸附和振动被引量:6
2004年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对O-Pt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氧原子在Pt(100)面上只存在四重吸附态.在缺行重构的(110)面上,氧原子仍吸附于三重位,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还会嵌切吸附于长桥位;通过分析三重态振动指纹性质的遗传和遗变,确认实验观察到的59.49和40.90meV损失谱分别为氧原子在三重位和长桥位吸附态的表面垂直振动.
刁兆玉董晨初王泽新
关键词:氧原子振动
氧原子在钨低指数表面及(211)高指数表面上的吸附和振动被引量:1
2005年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研究了氧原子在W低指数表面及(211)高指数表面上的吸附和振动.计算结果表明,低覆盖度下,在W(100)面氧原子吸附在四重洞位,随着覆盖度增加,(100)面发生缺行重构,膺式三重位为稳定吸附位;在W(110),(111)及(211)面,氧原子均趋向于吸附在膺式三重位.该计算结果和实验符合得很好.
韩玲利刘承立王泽新刁兆玉
关键词:振动莫尔斯势
氧分子在Pt低指数面上的吸附和解离被引量:1
2006年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构造推广的LEPS势对O2-Pt分子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O2分子在Pt的2个低指数面(111)和(110)重构面上的吸附几何、结合能和振动频率等临界点性质;计算结果显示O2在Pt(111)面上难解离,且存在超氧化吸附态,同时,应用表面分子解离限和晶面解离距的概念分析了(111)面上的解离机理;并根据分子指纹性质,将O2在Pt(110)缺行重构面上出现的振动频率860,930,1250cm-1进行了合理的指派.
董晨初王泽新刁兆玉
关键词:解离
CO吸附在过渡金属铂表面的微观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建立了处理双原子分子-表面相互作用的推广的LEPS势.借助推广的LEPS势,系统研究了一氧化碳分子在铂低指数表面吸附的动力学特性,重现了低指数表面的分子吸附热、吸附几何及本征振动等实验数据;鉴定了某些不合理的文献信息,预测了实验尚未探测到的重要信息:预测到Pt(100)表面四重洞位的C-O伸缩振动频率为1962.60cm-1;预测到Pt(110)表面吸附态的C-O及C-Pt键长分别为115.1、147pm.
贾红英王泽新
关键词:过渡金属微观动力学半经验方法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Hydrogen Atom on Low-index Ag Planes
2005年
The 5-parameter Morse potential (5-MP)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 atom and Ag surfaces has been constructed. The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H on Ag low-index surfaces are investigated with 5-MP in detai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itical points are obtained.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show that H atom can only adsorb at the three-fold site on Ag(111 ); the quasi-3-fold site and long-bridge site are stable adsorption sites on Ag(110) surface for the H atom, and at low coverage hydrogen predominantly occupies the quasi-3-fold site. This work predicts that the four-fold hollow site is the most stable adsorption state for H atom on Ag(100).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are approved by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ZHANG Jing DIAO Zhao-Yu WANG Ze-Xin
关键词:ADSORPTION
原子H在Cu(100)(111)(110)上的吸附扩散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采用 5 MP势方法 ,对原子氢在金属Cu的 3个低指数面上的吸附特性 ,如吸附几何、吸附能、振动频率等以及吸附扩散势能面结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计算结果显示低温低覆盖条件下 ,氢原子在Cu( 110 )表面上只存在赝式三重位和长桥位吸附态 ,没有短桥位吸附态 ,并且获得了实验和理论的支持 .
王泽新张晓明庞雪辉
关键词:氢原子
氧原子在Mo低指数表面及(211)高指数面上的吸附和振动被引量:5
2004年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 5参数Morse势方法 ( 5 MP)对O Mo低指数表面体系及 ( 2 11)高指数面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特性 ,如吸附位、吸附几何、结合能、正则振动频率等 .计算结果表明 :在Mo( 10 0 )面 ,O原子吸附在四重洞位 ,随着覆盖度增加 ,( 10 0 )面发生缺行重构 ,膺式三重位为稳定吸附位 ;在Mo( 110 ) ,( 111)及 ( 2 11)面 ,O原子均趋向于吸附在膺式三重位 .
刁兆玉韩玲利王泽新
关键词:氧原子
氮原子在铁低指数面上的吸附位和吸附态被引量:4
2005年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5-MP)对N-Fe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特性,如吸附位、吸附几何、结合能、正则振动频率等.计算结果表明:在Fe(100)面,N原子吸附在四重洞位;在Fe(110)表面,趋向于吸附在膺式三重位;而在Fe(111)表面最稳定的吸附位是近似桥位.
丰慧刁兆玉王泽新贾红英
关键词:吸附态吸附位氮原子
Adsorption and Vibration of O on the Pt Stepped Surfaces被引量:1
2005年
The 5-parameter Morse potential (5-MP) of interaction between an adatom and metal surface cluster is put forward and performed on O-Pt stepped surface systems. We have primarily studied O/Pt(331), O/Pt(221) and O/Pt(553) systems and drawn some conclusions from the calculated result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formation. The O atom adsorbs stably near the step, so the step is the active place in the reaction. There are two types of atomic states, β1 and β2, in the adsorbed systems,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ee-fold states and four-fold long-bridged state behind the step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length of (Ⅲ) terrace affects weakly the properties of all critical points in these systems.
DONG Chen-ChuDIAO Zhao-YuWANG Ze-XinHAO Ce
关键词:ADSORPTIONVIBRATIO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