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yhyzx07-002-3-2)
-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 相关作者:文学飞潘前颖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小麦胚芽鞘与耐深播抗旱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2年
- 根据作者多年试验观察,综述澳美欧亚非30多个国家相关研究可知,胚芽鞘长、细、硬、快的小麦品种耐深播、抗旱、立苗好。小麦的"地中茎"由上胚轴组织派生且位于胚芽鞘基之上。小麦无中胚轴、无"根茎"。实证双胚苗的第二胚芽鞘自然开裂,并图释深播地中"拔节"现象值得研究者关注。小麦品种间胚芽鞘遗传长度变幅在1.5~18.0 cm,胚芽鞘长度的生理变异及环境变异小于品种间变异。多数矮秆基因都缩短鞘长,但鞘长基因加性遗传,有育成矮秆长鞘、出苗力强、苗期抗旱、长势壮的新品种的报道。长胚芽鞘品种的胚较大,这涉及到小麦脂肪优质育种的问题。建议:(1)尽快摸清中国的小麦长鞘品种资源,协商制定中国小麦胚芽鞘长与鞘色的描述标准;(2)加大常规育种中F2代的播量并加大播深,以便早代汰除出苗力差的个体;(3)强制描述小麦品种的鞘长、鞘色及批售种子的鞘长。
- 潘前颖文学飞潘田园史引红潘田雨潘幸来
- 关键词:胚芽鞘中胚轴矮秆抗旱性
- 长胚芽鞘小麦品种耐深播出苗好被引量:1
- 2011年
- 综述澳美欧亚非30多国百多家有关研究表明,胚芽鞘长、细、硬、快的小麦品种耐深播、立苗好。从细胞能性角度阐述胚轴划分并澄清小麦胚芽鞘的错位描述及地中茎的混淆定义。图示双胚苗的第二胚芽鞘自然开裂。图释深播地中"拔节"现象值得春化学者关注。概述胚芽鞘遗传长度、生理长度及环境长度。提到小麦脂肪优质育种问题。对国内麦学界提出3个具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建议。
- 文学飞潘前颖潘田园史引红潘田雨潘幸来
- 关键词:中胚轴矮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