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77701)
- 作品数:7 被引量:110H指数:6
- 相关作者:袁训来尹磊明周传明孟凡巍胡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大学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东秦岭北坡中元古代晚期微体生物群——一个早期生命的新窗口被引量:12
- 2004年
- 山西南部永济地区位于东秦岭北坡 ,在该地区出露良好未变质的中—新元古代地层。在水幽剖面的中元古界汝阳群北大尖组中保存类型多样的微体化石 ,包括具刺疑源类 (Shuiyousphaeridium (Du)Yan ,emend .Yin ,1 997;TappaniaYin ,1 997) ,球形、舟形疑源类和多种带状、管状藻类化石。其大的膜壳 ,突起附属物 ,脱囊开口 ,以及同平面不规则分枝丝体等都显示了真核原生物的形态特征。线形和螺旋形微细管体和网状结构物首次见于部分带状丝体和膜状碎片 ,推测这些管状物是底栖藻类为适应干旱缺水环境而发育的输导或加固支撑的结构物。当前 ,以具刺疑源类Tappania为特征的相似微体化石组合相继在印度、澳大利亚南部中元古代地层中发现 ,揭示了约 1
- 尹磊明袁训来边立曾胡杰
- 关键词:微体生物群
- 淮北地区新元古代燧石相三维保存微生物化石被引量:3
- 2005年
- 在淮北新元古代倪园组和九顶山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保存着许多燧石相微生物化石。通过对其形态结构、群落组合特征及埋藏保存状态研究,探讨其系统分类、生存环境及区域地层对比,确定这些微生物化石结构的原始性和群落的低分异性。结合相关地层中原始的光球状浮游微生物、Chuaria-Tawuia类型宏体碳质化石生物群及叠层石优势的特征考虑,这些微生物的生存时间是在南沱冰期之前。
- 钱迈平袁训来汪迎平厉建华
- 关键词:微生物化石新元古代同位素年龄
- 通过C_(27)/C_(29)甾烷和有机碳同位素来判断早古生代和前寒武纪的烃源岩的生物来源被引量:51
- 2006年
- 在早古生代与前寒武纪的石油与源岩中,经常出现令人困惑的C29甾烷优势,而在有机地球化学中C29甾烷优势被认为是陆相有机质输入的标志。作者通过对比文献中各种海相藻类的热模拟产物分析,提出了早古生代与前寒武纪的石油与源岩中C29甾烷优势主要来源于浮游绿藻的观点,并通过C27甾烷/C29甾烷的比值提出了区分早古生代及前寒武纪石油源岩沉积环境的方法,对中国南方前寒武纪和早寒武世黑色岩系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也支持上述推断。此外,本文还提出了用有机碳同位素来进一步区分C29甾烷优势生物来源的方法。
- 孟凡巍周传明燕夔袁训来尹磊明
- 关键词:早古生代前寒武纪
- 皖南早寒武世荷塘组海绵骨针化石被引量:25
- 2002年
- 本文报道皖南休宁县早寒武世荷塘组黑色页岩中产出的海绵骨针化石组合 ,这些海绵骨针化石具有较高的丰度和分异度 ,它们以二轴四射针、T型针、三轴六射针和三轴五射针为主。骨针形态完整 ,并保存了内部轴丝、轴管以及同心圈层等微细构造。黄铁矿化在化石的保存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化石产出的时代可能为梅树村阶至筇竹寺阶 (Tomm otian- Atdabanian) ,这个化石组合证实了海绵动物在早寒武世已开始迅速分异。
- 胡杰陈哲薛耀松王金权王金龙袁训来
- 关键词:海绵骨针化石早寒武世
- 扬子区晚震旦世动物化石新材料被引量:9
- 2002年
- 扬子区晚震旦世地层中已有多种类型的动物及遗迹化石的报道。文中补充了不同地区和层位的骨骼及遗迹化石新材料 ,包括 :江西上饶王家院陡山沱组顶部磷块岩中的磷酸盐化“十”字形骨针和云南晋宁王家湾灯影组上段隧石条带中的单轴双射硅质骨针 ,它们可能分属于钙质海绵和普通海绵类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上段磷质白云岩中的可疑壳状化石 ;宜昌三斗坪金瓜墩陡山沱组下部 (第二段 )遗迹化石 ;瓮安陡山沱组上段及湖北南漳灯影组上段底部磷质硬底中的生物扰动构造。另外还报道了贵州清镇桃子冲剖面桃子冲组最底部的瓶状动物 (Pro tolagenalimbata)化石 ,并认定桃子冲组与灯影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 。
- 薛耀松周传明唐天福
- 关键词:遗迹化石晚震旦世
- 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微生物化石被引量:11
- 2002年
- 苏皖北部新元古代海相泥页岩、粉砂岩及燧石中富含微生物化石。其中 ,通过化学浸解法 ,从碎屑岩中获得14个形态属种的微生物化石 ;6个形态属种的蓝细菌化石呈三维立体状态保存在燧石切片中。浸解获得的泥页岩、粉砂岩相微生物化石 ,在刘老碑组中—上部的主要是片形和球形 :L aminarites antiquis-simus,L eiosphaeridia pelucida,Spumiosa alara及 Asperatopsophosphaera bavlinensis;在九里桥组、贾园组和赵圩组主要为多面形和球形 :Monilinema quadratucella及 Synsphaeridium sp.;而史家组、金山寨组和沟后组则有丰富的球形、片形、梭形和带形个体 :L eiosphaeridia hyperboreica,Trachysphaeridium simplex,Annulum difuminatum,N ucellosphaeridium asperatum,Tophoporata sp.,Symplassosphaeridium sp.,Macroptycha uniplicata及 Taenia-tum simplex。该微生物组合可与河北及天津蓟县的新元古界景儿峪组和下马岭组的相对比。虽然上述微生物化石的系统古生物学仍在研究中 ,但却为我们了解新元古代大冰期前夕近岸海相环境生物圈提供了有关浮游植物的信息。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倪园组及九顶山组的燧石中 ,保存良好的微生物三维立体化石为丝形和球形蓝细菌遗留物 ,包括 Siphonophycus sp.。
- 钱迈平袁训来阎永奎丁保良
- 关键词: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微生物化石
- 最古老的沟鞭藻:来自山西永济中元古代晚期的化石和分子生物学证据被引量:8
- 2005年
- 在山西永济地区中元古代晚期地层北大尖组产出丰富的、保存良好的有机壁化石, 其中有大量带刺疑源类, 在形态上和超微结构上有与沟鞭藻相似的特征(如双层壁结构和板片构造), 它们可能是最早的沟鞭藻化石. 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些有机壁化石的生物亲缘关系, 对这些有机壁化石进行了热模拟实验并分析了其热解产物, 在热模拟产物中检测到沟鞭藻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甲藻甾烷, 因此证实了形态学上的推断. 这一研究将沟鞭藻分子化石的记录提前了1~4亿年, 可能的实体化石记录提前了7~9亿年, 同时与分子钟的推测基本吻合.
- 孟凡巍周传明尹磊明陈致林袁训来
- 关键词:沟鞭藻热模拟实验分子化石化石记录疑源类分子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