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07TP4005)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龙莉莉易芳肖波陈锶李蜀渝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湖南省马王堆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匹罗卡品
  • 3篇颞叶
  • 2篇中间神经元
  • 2篇神经元
  • 2篇轴突
  • 2篇轴突出芽
  • 2篇出芽
  • 1篇抑素
  • 1篇致痫
  • 1篇致痫大鼠
  • 1篇生长抑素
  • 1篇清蛋白
  • 1篇癫痫
  • 1篇颞叶癫痫
  • 1篇氯化锂
  • 1篇氯化锂-匹罗...
  • 1篇海马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马王堆...

作者

  • 3篇李蜀渝
  • 3篇陈锶
  • 3篇肖波
  • 3篇易芳
  • 3篇龙莉莉
  • 2篇龙小艳
  • 1篇宋延民
  • 1篇李国良
  • 1篇吴小姝
  • 1篇冯莉
  • 1篇毕方方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中表达生长抑素的中间神经元数目变化及其轴突出芽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表达生长抑素(SS)的中间神经元在颞叶癫癎的发生和自我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匹罗卡品致疴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不同区域SS中间神经元的数目变化及其轴突出芽情况;结合Fluoro—Jade B(FJB)行免疫荧光双标方法特异性检测大鼠癫癎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7d和60d海马不同区域ss中间神经元及其轴、树突的变性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海马各区SS阳性神经元数目均在SE后7d减至最低(门区11.1±3.3,CA,区2.8±0.9,CA3区1.8±0.7,t=13.519、9.644、8.808,均P〈0.01),慢性期开始部分恢复,sE后60d时CA1区ss神经元数目(12.8±1.5)超过对照组(8.8±1.3,t=-4.506,P〈0.01),但门区和CA,区SS神经元数目(分别为25.5±4.6和4.8±0.8)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t=4.691、3.953,P〈0.01);sE后30d大鼠海马回腔隙-分子层(lacunosum—moleculare,lm)和齿状回外分子层出现大量SS染色阳性纤维,60d时海马CA1区全层均可见大量增多的SS阳性纤维。实验组中SE后7d的海马CA1区、60d的CA1、CA3区和门区均可观察到少部分被FJB染色的SS中间神经元胞体及其轴、树突。结论SS中间神经元的缺失在颞叶癫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缺失部分是由于神经元的变性死亡所致;慢性期CA1区SS阳性纤维大量增多,可能在颞叶癫癎的发生和自我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冯莉龙莉莉肖波龙小艳李蜀渝易芳陈锶吴小姝
关键词:生长抑素中间神经元轴突
氯化锂-匹罗卡品致大鼠的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氯化锂(LiCl)-匹罗卡品(PILO)致大鼠的行为学特征及海马病理改变。方法:建立改良的LiCl-PILO致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尼氏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病理改变,FJB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及其轴突、树突变性。结果:大鼠腹腔注射LiCl-PILO后,癫持续状态(SE)诱发成功率为92.5%,死亡率21.2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于SE后7d和60d缺失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齿状回颗粒细胞减少(P<0.05),CA1、CA3区锥体细胞和门区神经元均显著减少(P<0.01);FJB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于SE后7d和60d变性最明显,主要集中在CA1、CA3区锥体细胞层和门区,SE后7d海马腔隙-分子层亦可见变性的神经元轴突和树突。结论:改良后的LiCl-PILO致模型SE诱发成功率高,死亡率低,可基本复制人类颞叶癫的发作特点及病理改变;颞叶癫海马神经元的缺失可能是由于神经元的变性死亡。
龙莉莉肖波李国良李蜀渝易芳陈锶毕方方
关键词:氯化锂-匹罗卡品海马
匹罗卡品致痫大鼠的海马PV中间神经元数目变化及其轴突出芽☆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PV(parvalbumin,微清蛋白)中间神经元在颞叶癫痫的发生和痫性损伤后脑组织的自我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匹罗卡品致痫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不同区域PV中间神经元的数目变化及其轴突出芽情况;结合FJB(Fluoro-Jade B)行免疫荧光双标特异性检测SE(status epilepticus,癫痫持续状态)后60 d海马不同区域PV中间神经元及其轴树突的变性情况。结果实验组海马门区及CA区域PV阳性神经元数目在SE后早期均无明显变化(P>0.05)。门区PV神经元在SE后15 d时数目下降(对照组17.1±2.67,实验组15.0±3.06,P<0.05),在SE后60 d明显下降(对照组16.6±2.75,实验组9.7±2.88,P<0.01)。海马CA1区PV中间神经元数目在SE后60 d明显增多(对照组4.1±0.86,实验组6.0±1.18,P<0.01),可见相应增多的PV阳性纤维。海马CA3区PV阳性神经元数目在SE后60d明显增多(对照组4.6±0.89,实验组6.1±1.64,P<0.01),并可见相应增多的PV阳性纤维。各亚区均未见明显亦被FJB标记的PV中间神经元。结论海马PV中间神经元的数目变化及其轴突出芽可能在颞叶癫痫的发生和痫性损伤后脑组织的自我修复中起重要作用,PV中间神经元的缺失可能与细胞变性死亡无关。
龙莉莉肖波宋延民易芳李蜀渝龙小艳陈锶
关键词:中间神经元颞叶癫痫轴突出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