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2010C065)
- 作品数:3 被引量:43H指数:2
- 相关作者:丁国正杨民徐祝军汪正宇谢加兵更多>>
- 相关机构:皖南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半切综合征的治疗被引量:7
- 2013年
- 损伤脊髓导致损伤平面以下同侧出现痉挛性瘫痪,运动、位置和振动觉障碍;对侧则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丧失,该类临床表现定义为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BSS),
- 杨民丁国正党耕町
- 关键词:脊髓半切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痉挛性瘫痪损伤脊髓振动觉
- 非创伤性硬膜外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非创伤硬膜外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11年7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并后纵韧带切除髓核摘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非创伤硬膜外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2~65岁,平均48.2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术前颈椎MRI均提示有节段性颈脊髓受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按JO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0例患者经术后15~32个月随访(平均21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0例患者术前颈椎MRI显示,穿破后纵韧带游离于椎体后方的髓核在T1相上和相应病变椎间隙等信号,而在T2相上为等或高信号。患者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7.20±1.55提高到13.60±1.90(t=-11.8,P<0.001),其改善率为66.7﹪,优3例,良6例,可1例。结论:明确诊断后早期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并后纵韧带切除髓核摘除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非创伤硬膜外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成功的关键。
- 杨民丁国正徐祝军
- 关键词:硬膜外颈椎
- 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失败原因分析被引量:3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2例资料完整的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通过观察内固定术后感染、神经症状的恢复情况、椎弓根螺钉或连接杆断裂、椎弓根螺钉松动、伤椎不愈合、后凸畸形再现的发生情况分析手术失败原因。结果术后共27例(14.8%)患者失败。术后感染率为1.1%(2/182),断钉、断棒发生率为7.7%(14/182)。AO骨折分型中A1、A2、A3.1型患者断钉、断棒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adsharing评分≤6分患者的断钉、断棒发生率低于≥7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连续两椎体骨折采用两伤椎上下各-正常椎体固定发生断钉、断棒3例,附加伤椎固定无发生断钉、断棒。椎弓根螺钉松动的发生率为2.2%(4/182),伤椎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为2.7%(5/182),后凸畸形再现发生率为1.1%(2/182)。结论术前重视脊柱骨折的分型和评分、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重视前中柱的重建是提高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朱劲松杨民徐祝军丁国正汪正宇周茂生谢加兵
-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