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OTMP0904)
- 作品数:8 被引量:69H指数:5
- 相关作者:胡斌宋慧波张璐刘顺喜胡磊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河南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 河南省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发育一套陆表海碳酸盐岩以及海湾—潟湖、潮坪—沼泽和障壁岛(砂质难、坝)相碎屑岩和煤层,其中保存有大量完好的遗迹化石,已识别出的有10个遗迹属11个遗迹种,包括Zoophycos brianeu...
- 胡斌周方宋慧波
- 关键词:遗迹化石太原组下二叠统
- 文献传递
- 豫西下冶地区中二叠统山西组岩相及煤层发育特征
- 2010年
- 豫西下冶地区中二叠统山西组系一套潮坪和三角洲沉积.根据野外考察和沉积特征分析,可识别出5种岩相,并在岩相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5种沉积类型.即,岩相A为潮坪沉积,岩相B为分流河道沉积,岩相C为泥炭沼泽沉积,岩相D为分流间湾泛滥盆地沉积,岩相E为决口扇沉积.纵向上岩相及沉积类型的变化规律显示,该研究区山西组的沉积环境经历了潮坪-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三种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中条山古陆和岱眉寨古岛控制了该区中二叠世成煤环境及二1煤的发育与分布.
- 胡斌刘顺喜宋慧波
- 关键词:中二叠统山西组三角洲沉积环境
- 豫西北太原组的时代:来自类化石的证据被引量:5
- 2014年
- 在河南省焦作地区太原组典型剖面上,共鉴定出类11属18种及11个未定种。根据类的组合特征,建立了一个类化石带两个亚带:Sphaeroschwagerina延限带,Quasifusulina-Pseudofusulina组合亚带和Schwagerina-Boultonia组合亚带。类在该区的出现次序是:Sphaeroschwagerina→Pseudofusulina→Quasifusulina→Schwagerina,其组合特征与当时华北板块大规模海侵密切相关。根据焦作太原组L1灰岩中首现Sphaeroschwagerina及类的演替特征等证据,石炭系-二叠系(C-P)界线应在太原组L1灰岩之下,太原组应划归下二叠统。
- 宋俊俊宋慧波胡斌
- 河南省太原组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被引量:23
- 2011年
- 河南省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区位于华北盆地南部北秦岭褶皱带栾川—固始深断裂以北地区,当时的沉积盆地受华北地块西隆东倾的构造古地理控制,是晚古生代华北陆表海盆地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的一部分,发育了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和煤为特色的陆表海沉积。太原组岩性以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薄—中厚层状的泥岩、泥灰岩、细砂岩、粉砂岩及煤层,局部出现浅灰色厚层中一细粒砂岩、粗砂岩或灰白色石英砂岩,产有丰富的纺锤虫、牙形石、腕足、珊瑚、海百合、双壳类和植物化石等。在沉积序列上,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岩性段,即①下部灰岩段,主要由4~5层灰岩组成;②中部碎屑岩段,主要由砂、泥岩组成,夹不稳定生物屑微晶灰岩1~3层;③上部灰岩段,含灰岩2~3层,局部可达4~5层。基于地层厚度、碳酸盐岩厚度和砂/泥比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遗迹化石、指相化石和沉积类型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可以划分出5种沉积相(潮坪相、潟湖相、障壁岛或砂坝相、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12种沉积类型、3种沉积组合类型和3种岩相区,包括局限台地—潮坪泥晶灰岩、泥岩相区、开阔台地—潮坪—潟湖灰岩、碎屑岩相区、开阔台地—障壁岛—潮坪灰岩、碎屑岩相区。太原组沉积期的古地理特征表现为:海域分布广泛,海相灰岩几乎遍及全区;海陆边界已向南、向西扩至灵宝—洛宁—嵩县—方城—泌阳一线,该线以西为伏牛古陆,三门峡至济源一线以北为中条古陆,古地势呈现为北西高、南东低,西陡东缓,最大厚度沉积区位于东北部及东部的特点;海水自东和北东两个方向侵入,并自北西向南东方向退去。由于沉积区域内地形比较平缓,海水进退频繁,形成了一套受限陆表海的碳酸盐岩与滨岸潮坪含煤碎屑岩多次交互出现的沉积,在河�
- 宋慧波胡斌张璐刘顺喜牛永斌
- 关键词:沉积相岩相古地理太原组早二叠世
- 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中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被引量:3
- 2012年
- 基于对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9层灰岩中的显微观察和描述以及化石组分和岩性特征的分析,将太原组碳酸盐岩划分为15种微相类型进行系统分析,之后总结出焦作太原组碳酸盐岩微相演化特征.从太原组灰岩段中碳酸盐岩微相类型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该组灰岩段经历了从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上的近岸浅海相带(局限台地相)变为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下的远岸浅海相带(开阔台地相),再变到近岸浅海相带,最后变为海湾-潟湖相带的发展过程;显示太原组形成时期最大海侵的层位在L4上部和L8中部,沉积底层处于还原或弱还原环境.
- 宋慧波张璐牛永斌胡斌胡磊杨连超
- 关键词:碳酸盐岩太原组
- 河南省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溪组沉积时期古地理特征被引量:20
- 2011年
- 河南省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溪组沉积主要形成于陆表海环境,发育了一套以含铁矿和铝土矿的铁铝质泥岩为特色的潟湖相,间有潮坪、碳酸盐岩局限台地及砂坝(障壁岛)相沉积。基于地层厚度、碳酸盐岩厚度和砂岩含量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指相化石、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组合类型,可划分出4种岩相区,包括滨岸潟湖泥岩相区,潟湖—潮坪砂岩、泥岩相区,局限台地碳酸盐岩、碎屑岩相区和砂坝(障壁岛)碎屑岩相区。当时沉积古地理特征表现为:豫西南为伏牛古陆,豫西为中条古陆,受该两条古陆的控制,沉积区域呈向东撒开的扇形;总体地势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中部有一较大水下隆起区;海水从南东和北东方向侵入河南并逐渐向西延伸;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侧的中条古陆;沉积最大厚度区位于豫北和豫东两大区域。
- 陈守民张璐胡斌宋慧波刘顺喜
-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沉积相本溪组
- 豫西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被引量:11
- 2012年
- 豫西下二叠统太原组中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常见有Zoophycos,Taenidium,Thalassinoides,Teichichnus,Gordia,Nereites,Chondrites和Planolites等,部分灰岩层中还发育生物扰动构造。根据遗迹化石的形态、组成、产状、分布特征以及丰度、分异度、生物扰动程度的不同,在研究区太原组碳酸盐岩中共识别出5种遗迹组构,包括类型A--Gordia-Planolites遗迹组构、类型B--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类型C--Zoophycos-Taenidium遗迹组构、类型D--Zoophycos-Speckle burrow强生物扰动遗迹组构、类型E--Chondrites-Nereites遗迹组构。其中类型C根据Zoophycos在剖面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又可细分为3种类型,即类型C-1,C-2和C-3。通过分析宿主岩的沉积特征,表明太原组碳酸盐岩中的遗迹组构主要分布于潟湖潮坪和台内浅滩(类型A)、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上的浅海上部或局限台地(类型B,类型C-1和类型C-2)、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下的开阔台地(类型C-3,类型D)和风暴浪基面之下的浅海下部或水动力条件类似的较闭塞的沉积环境中(类型E)。
- 宋慧波金毅胡磊胡斌
- 关键词:遗迹组构遗迹化石沉积环境太原组
- 河南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被引量:27
- 2010年
- 河南省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发育一套陆表海碳酸盐岩以及海湾—潟湖、潮坪—沼泽和障壁岛(砂质滩、坝)相碎屑岩和煤层,其中保存有大量完好的遗迹化石,已识别出的有10个遗迹属11个遗迹种,包括Zoophycos brianeus,Zoophycos villae,Teichichnus rectus,Nereites isp.,Chondrites isp.,Rhizocorallium isp.,Thalassinoides suevicus,Ophiomorpha nodosa,Gordia marina,Taenidium satanassi和Planolites isp.等。这些遗迹化石多为全浮痕保存,少数为半浮痕表迹保存,其丰度较高。根据遗迹化石的组成与产状特征及其围岩的沉积特征,可识别出3种遗迹化石组合:(1)Zoophycos-Nereites遗迹组合,出现在水体相对较深、浪基面之下且沉积底层内氧气贫乏的远岸浅海沉积环境;(2)Zoophycos-Taenidium遗迹组合,产生于水体相对较浅的浪基面之上的近岸浅海沉积环境;(3)Ophiomorpha-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发育于海岸带潮坪或海湾、潟湖沉积环境,遗迹化石往往保存在泥质灰岩或钙质粉砂岩和薄层细砂岩中。基于遗迹化石组合的分布特点,提出了焦作地区太原组遗迹化石的沉积环境模式。
- 胡斌周方宋慧波
- 关键词:遗迹化石太原组下二叠统
- 河南省中二叠世山西期古地理特征被引量:10
- 2012年
- 河南省中二叠统山西组发育了一套以陆源碎屑含煤岩系为特色的滨海相、三角洲相沉积,是河南省晚古生代的重要含煤地层。基于地层厚度、砂泥比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指相化石和沉积组合类型的分布特征,可以确定出4种沉积相:潟湖(海湾)相、潮坪相、障壁岛相和三角洲相;划分出3种岩相区:三角洲泥岩及砂岩相区,海湾(潟湖)—潮坪粉砂岩及泥岩相区和障壁岛—潮坪—潟湖(海湾)砂岩及泥岩相区。当时的沉积古地理特征表现为:豫西南为伏牛古陆,豫西为中条古陆,总体地势呈北西高,南东低,中部有一水下隆起区;海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退去;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侧的中条古陆;最大厚度沉积区位于东北部及东部。
- 胡斌张璐刘顺喜宋慧波史来亮胡磊
-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沉积相山西组中二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