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朗麻醉科学研究基金(BB-2011-11)
-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3
- 相关作者:徐世元李凤仙刘世乐袁柳青张庆国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贝朗麻醉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心指数及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比较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与常规输液方法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及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仰卧位脑膜瘤切除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15例,常规输液组(C组)13例。两组均以维持正常的平均动脉压、红细胞压积与血红蛋白为基础实施液体治疗。C组补液量为生理需要量(4-2-1法则)+额外补充量(4mL/kg)。G组以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I)在800~1000mL/m2范围内为导向目标:ITBI低于下限者以6%羟乙基淀粉130/0.4(5mL/kg)扩容;ITBI高于上限者进行利尿处理。观测不同时点两组患者的CI及术后康复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CI在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CI值明显高于C组,且呈上升趋势(P<0.05)。(2)两组患者的监护病房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G组术后24h神经功能评分(15.2±4.6)明显低于C组(18.0±2.6)(P<0.05)。(3)两组患者出院时的KPS评分(82.7±6.7)明显低于术前(70.8±6.9)(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膜瘤切除术围术期以ITBI指导输液,较常规输液法可明显提高CI,降低患者术后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但对早期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
- 袁柳青李凤仙徐世元刘世乐
- 关键词:脑膜瘤心指数康复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比较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与常规输液方法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仰卧位脑膜瘤切除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GDFT组(G组,n=15)和常规输液组(C组,n=13)。G组补偿性扩容量于麻醉诱导前30min内补充,术中以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在800~1000ml/m2范围内为导向目标。采集动脉血与颈内静脉球部血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SjvO2)血氧分压(PaO2、PjvO2)、血氧含量(CaO2、C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及乳酸含量(aLac、jvLac)。结果与诱导前比较,术中两组CaO2与CjvO2明显下降,而aLac与jvLac明显上升(P<0.05),且术中C组aLac和jvLac明显高于G组(P<0.05)。结论脑膜瘤切除术围术期以ITBI实施GDFT,能稳定心指数,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从而保证脑灌注、改善微循环,降低脑乳酸生成率,不影响脑氧供需平衡。
- 袁柳青李凤仙刘世乐许睿张庆国徐世元
- 关键词: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脑氧代谢脑膜瘤切除术
-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评价CNAP^(TM) Monitor 500系统所测的连续无创血压(CNAP)在全身麻醉中的准确性、精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30例,ASAⅠ~Ⅲ级。麻醉诱导前局部麻醉下左侧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导管进行连续有创血压监测(IAP)。右侧手臂连接CNAP^(TM) Monitor 500系统进行CNAP监测。实时连续监测IAP及相应时点CNAP。记录与监测相关的并发症。结果:CNAP与IAP所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差值分别为(-7.4±13.0)、(4.4±7.3)和(1.0±7.5)mmHg,在其相应的一致性界限范围内所占比值分别为95.1%、95.5%和95.4%。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3、0.777和0.854,均P<0.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肢体缺血、坏死、感觉异常。结论:与IAP相比,CNAP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的成年手术患者,并提供无创、连续、实时、准确的血压监测。
- 田丽平张鸿飞徐世元梁启波雷洪伊李凤仙
- 关键词:有创血压全身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