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011061-1)

作品数:17 被引量:300H指数:9
相关作者:毕如田曹毅高艳刘庚武俊娴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土地利用
  • 4篇土壤
  • 3篇地貌
  • 3篇植被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景观指数
  • 2篇植被覆盖
  • 2篇植被指数
  • 2篇数字高程
  • 2篇数字高程模型
  • 2篇高程模型
  • 2篇TM影像
  • 2篇DEM
  • 1篇地貌类型
  • 1篇地貌特征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动态度
  • 1篇多尺度
  • 1篇养分

机构

  • 17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17篇毕如田
  • 6篇曹毅
  • 5篇高艳
  • 4篇刘庚
  • 2篇武俊娴
  • 1篇苑韶峰
  • 1篇李卫祥
  • 1篇白中科
  • 1篇刘秀珍
  • 1篇王瑾
  • 1篇郭永龙
  • 1篇魏丽丽
  • 1篇郭慧
  • 1篇南锋
  • 1篇李华
  • 1篇柴亚飞
  • 1篇杨洋
  • 1篇高妍
  • 1篇王晓芳
  • 1篇杜佳莹

传媒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山西水土保持...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典型地貌景观指数的多尺度效应分析——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被引量:17
2012年
景观指数作为定量描述景观特征的指数,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进行景观指数的尺度效应研究,对进一步理解格局与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TM影像为基础,选择山西省运城市平原、丘陵、山地及综合地貌4种不同地貌类型,对7个常用景观指数进行了多尺度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形上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结合度(COHESION)3个指数有明显的粒度效应,随粒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最大斑块指数(LPI)、周长面积比分维数(PAFRAC)、景观聚集度(CONTAG)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4个指数随粒度的增加几乎不发生变化。不同地貌的景观指数随幅度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景观形状指数(LSI)随幅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余6个指数在较小幅度范围内变化比较复杂,但随着幅度的增大有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针对研究区不同地貌类型,其景观指数在不同粒度和幅度下有较大区别,可以根据景观指数值的大小来区分地貌的复杂程度。
毕如田高艳
关键词:地貌景观指数粒度
涑水河流域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被引量:9
2010年
景观指数是指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应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以涑水河流域为例,使用2008年该流域的TM影像,应用RS和GIS技术,并借助Fragstats软件在不同尺度上对12种常用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PD、ED、LSI、SHAPE-MN、FRAC-MN、CONTAG和AI随粒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2)PAFRAC随粒度增加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3)LPI、SHDI和SHEI随粒度的增加呈现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
高艳毕如田
关键词:景观指数
基于农用地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以山西省襄垣县为例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更加直观性和科学性地解决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土地利用所产生的生态问题,笔者以山西省襄垣县为例,在对农用地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农用地所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0年来,耕地、园地和牧草地虽然减少,但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措施,林地面积增加,在农业生产总值增加7.9×109元的同时,农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也增加了0.11×108元,说明研究区通过结构调整,农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并未影响生态环境。在土地需求量日益增加的今天,研究区农用地自身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之中,农用地的资源、环境状态满足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高妍毕如田
关键词:农用地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
涑水河流域近18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本研究以涑水河流域的1990年和2008年两期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ENVI和ArcGIS软件支持下,采用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分析了涑水河流域1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情况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涑水河流域林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趋势,水域、未利用地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变化不大,土地综合利用动态度为4.383。人口、政策以及城镇化经济增长是该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魏丽丽毕如田曹毅
关键词:LUCC驱动力
基于DEM的涑水河流域土壤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以涑水河流域所经过的六个县为例,基于DEM数据、土壤图,运用GIS提取了不同地貌下的土壤分类图,并采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出土壤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分析土壤类型的分布特征。以土壤类型为标准对土壤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不同地形地貌土壤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土壤丰富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丘陵、平原、洼地、低山区、中山区、高山区,土壤丰富度指数与海拔的变化呈抛物线状态,与面积变化趋势不一致;在平原和丘陵区引起成土因素的变化较其它地貌多,土壤丰富度指数最高;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平原、洼地、高山区、丘陵、中山区、低山区;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高山区、洼地、平原、中山区、丘陵、低山区,土壤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
毕如田杜佳莹柴亚飞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土壤多样性地貌
永济市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变化。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对山西省永济市不同土壤类型上土地利用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灰性褐土、褐土性土和潮褐土是永济市的主要土壤亚类,耕...
毕如田郭慧
关键词: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景观
文献传递
基于TM影像的永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永济市1990年和2008年两期TM数据,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的支持下,采用RS和GIS相结合的技术方法,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的引入,定量分析了18年来永济市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研究表明,该地区城乡居民建设用地增加非常快,耕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大幅减少,林草地减少幅度不大,水域面积呈现萎缩的现象。18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较小,其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73%,耕地和林草地年变化速度最慢,建设用地年变化速度最快,未利用地和水域年变化速度相对居中。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分别是252.52和263.87,土地利用指数逐渐增大,从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极限来看,该区域的开发程度已达到中等水平状态。1990-2008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都大于零,反映该区域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
毕如田曹毅王晓芳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TM影像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
利用MODIS影像对运城市近5年来植被覆盖的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土壤、大气和水分的自然纽带。为了研究运城市植被的覆盖状况,选取运城市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同一时相、同一分辨率的MODIS遥感影像,计算了每年植被指数值,并对植被变化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运城地区南部比北部的植被多,南部以中高等植被覆盖为主,从2003年到2007年运城的植被覆盖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高艳毕如田刘庚曹毅
关键词:MODIS植被覆盖植被指数
基于DEM的涑水河流域地表水文特征模拟与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以山西省运城市涑水河流域为例,在介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方法的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Arc Hydro Tools扩展模块,采用SRTMDEM数据对流域地表水文特征进行模拟和分析。提取了涑水河流域河网、流域盆地等水文信息,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演变、植被生长、土地覆盖等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武俊娴毕如田刘庚曹毅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水文模型
基于GIS的半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优化分析--以山西省襄垣县为例被引量:107
2011年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与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协调人地关系、增强区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地处黄土高原半山丘陵区的襄垣县为研究对象,结合DEM、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等相关资料,从海拔、坡度、交通、水源等方面对居民点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专家咨询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并逐级打分,将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等级划分为优等区域、中等区域和差等区域,根据研究区人口、经济、地质灾害等情况,将研究区的居民点划分为异地搬迁型、保留发展型和优先发展型,确定了31个村作为研究区的中心村。
刘晓清毕如田高艳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