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605A06A)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何光玉杨树锋陈汉林肖安成韩永科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河南油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一)——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被引量:5
- 2004年
- 基于地震剖面解释的构造分析表明 ,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发育有许多晚第三纪 第四纪的逆断层与走滑断层 .其主要类型有两种 :一是与北祁连逆冲推覆作用有关的南倾逆断层 ,其走向北西 ,主要分布于北祁连山东北缘及河西走廊西南部地区 ;二是与阿尔金断裂活动有关的逆断层与走滑断层 ,主要分布于红柳峡、宽台山—合黎山地区 .这些断层与新生代始新世末期以来印 藏碰撞的远距离效应有关 .它们于晚第三纪开始活动 ,主要活动于第四纪时期 ,而且大多目前仍在活动 ,属于活动性断层 ,是河西走廊地区地震的潜发因素 .此外 ,它们还造成了地层的强烈变形 ,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貌阶地和河流的水平错移 .
- 何光玉杨树锋陈汉林肖安成韩永科李建立刘昱高军良
- 关键词:逆断层走滑断层地震河西走廊
- 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早白垩世盆地的重新厘定被引量:12
- 2004年
- 对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的地震剖面进行了解释 ,结合钻井资料对其早白垩世时期的沉积与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 ,对盆地的原型进行了新的厘定。在早白垩世时期 ,该区中部并未发育宽台山 黑山隆起与天泉寺 合黎山隆起 ,原酒西盆地与花海、酒东和金塔盆地应同属统一的酒泉盆地。其中 ,原花海、酒西盆地应同属统一的酒西坳陷 ,内含青西、赤金、石大 花海 3个凹陷 ,后者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花海次凹、石北次凹和大红圈次凹。原金塔、酒东盆地应同属统一的酒东坳陷 ,内含金塔、盐池、营尔和马营 4个凹陷。 2个大坳陷间以嘉峪关隆起作为分隔 ,而原始盆地的南部边界应位于现今边界以南 3 0~ 5 0km处。
- 何光玉杨树锋陈汉林肖安成程晓敢
- 关键词:酒泉盆地盆地原型早白垩世河西走廊
- 阿尔金断裂花海段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时间被引量:9
- 2007年
- 在地表地质调查并结合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对阿尔金断裂东段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阿尔金断裂经阿克塞至肃北向北东东方向延伸,既没有止于玉门市西北的宽台山,也没有延伸至金塔盆地,而是止于其间的花海盆地花探7井东侧。阿尔金断裂花海段的变形时间主要为渐新世晚期、上新世末期和晚更新世末,以后者最为强烈。与红柳峡段的对比说明变形强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弱,变形方式主要为走滑兼逆冲,主要构造样式为半花状构造,并派生有一系列向南西西方向收敛的弧形断裂。
- 何光玉韩永科李建立陈建军魏军马国富岳焕忠刘永昌
-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
- 石北地区晚白垩世以来构造变形特征被引量:1
- 2006年
- 地震剖面分析表明,酒泉盆地石北地区发育有一系列的北倾逆断层及相关褶皱,主要形成于晚第三纪?第四纪时期。其活动强度具有自西而东逐渐减弱的规律,向东消失于石北Ⅰ号和石北Ⅱ号两条早白垩世正断层的附近,表明与阿尔金断层的活动密切相关。而下第三系底部与下白垩统顶部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以及剥蚀厚度北厚南薄的特征表明,部分北倾逆断层早在晚白垩世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强烈地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断层相关褶皱,并造成石北及其北面的宽台山?黑山地区形成了晚白垩世隆起的雏形。这些断层相关褶皱是良好的油气圈闭,对石北地区的油气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 何光玉韩永科李建立田多文王崇孝陈建军岳智忠刘永昌魏军马国富
- 关键词:断层褶皱晚白垩世酒泉盆地
-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时间被引量:12
- 2008年
- 通过地震剖面精细地质解释,对准南缘霍马吐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霍马吐构造带纵向上分三层,第一层为沿着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底部泥岩层滑脱的单斜带,第二、三层在霍尔果斯为一断层转折-复合楔状叠加褶皱,在玛纳斯为一断层转折-断层传播叠加褶皱,在吐谷鲁则为一断层传播-断层传播叠加褶皱,滑脱层分别为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的煤系或泥岩.构造变形开始于塔西河组(N1t)沉积期,定型于西域组(Q1x)沉积期及之后,并大体具有"西早东晚"、"上早下晚"的构造变形特征.
- 李树新何光玉何开泉万里皋刘登明孙卫东魏建强吴磊金伟峰冯曦林璐
- 关键词:断层相关褶皱晚新生代准噶尔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