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837900) 作品数:22 被引量:75 H指数:6 相关作者: 彭勃 杜彪 金乘进 刘丽佳 伍洋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电子电信 机械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复合材料柔性电热膜固化方法与温度分布 被引量:2 2015年 为解决大型整体化复合材料构件制备的低成本固化问题,采用真空灌注(VARI)成型工艺制备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层合板,发展了一种柔性电热膜(FEHF)固化方法.考察了电热膜的铺放方式、温度制度对复合材料固化温度分布规律和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热膜拼接铺覆方法温度均匀性最佳,恒温阶段最大温差为11℃,分别比搭接铺覆和间隔铺覆降低了26.7%和38.9%.增加恒温平台有利于减小升温过程中的复合材料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差异,但最终的温差和温度分布规律与未增加恒温平台相同.采用电热膜拼接铺覆方法制备了大尺寸整体化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天线反射器蒙皮,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80℃以上,反射器精度达到0.7 mm(r.m.s.),说明电热膜固化方法可用于大型复合材料构件的制备. 李金良 顾轶卓 李敏 王绍凯 金超 张佐光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 射电天文 SKA建设准备阶段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平方公里阵(Square Kilometre Array,SKA)是即将建造的世界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自1993年SKA国际合作启动以来,包括中国在内20个国家逾100家机构科技人员参与其中.SKA现处于建设准备阶段,中国参与了10个国际工作包联盟中的6个.开展反射面天线、孔径阵列技术、宽带单波束馈源、相位阵馈源、信号与数据传输、科学数据处理等SKA关键技术设计及试验.2015年发布的新版《国际SKA科学白皮书》中,中国学者总计参与了其中20%的章节.SKA基线重订后,20余位国内天文学家参与了13个科学目标工作组的11个.确立了我国SKA科学目标"2+1"战略,并在宇宙再电离探测及SKA核心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15年6月,中国参与SKA第一阶段建设的建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SKA被列入十三五规划.持续探索有限科学目标、致力于高精度轻型天线设计与工艺等技术研究,建造自己的望远镜阵列,打造SKA区域数据中心,将提升我国天文和相关技术水平,实现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中国创造".本文简述了SKA历史脉络,综述了SKA建设准备阶段国内外主要进展,探讨了中国SKA未来计划.通过对SKA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研究,自主研制了中国SKA验证天线DVA-C系统,成功观测到银河系中性氢和若干脉冲星. 彭勃 柴晓明 秦波 秦波 杜彪 金乘进 伍洋 顾俊骅 赵公博 赵公博 田文武 王杰 郑元鹏 刘丽佳 禹升华 刘彬 刘东亮 陈如荣 刘彬 刘彬 于京龙 喻业钊 马月关键词:反射面天线 星际介质PDR和XDR结构的微波谱线诊断 被引量:1 2013年 星际介质(ISM)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平衡受多种加热和冷却过程的影响。光子主导区(PDR)和X射线主导区(XDR)是恒星形成过程中星际介质的两个主要结构。PDR和XDR区的主导能源机制不同,造成星际介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上有很大不同,反映在不同种类分子、同种分子不同跃迁能级之间以及分子同位素之间的谱线强度比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利用分子谱线强度比作为区分PDR和XDR的示踪工具。PDR和XDR模型的数值模拟表明,分子谱线中HNC/HCN、HCN/HCO+以及HCN/CO谱线强度比可以有效地区分PDR区和XDR区。此外,CN/HCN、NO/CO以及HOC+/HCO+的柱密度比值也可以指示PDR和XDR区。PDR和XDR的微波分子谱线诊断技术已经应用在河外星系的物理和化学演化研究中,不仅证实了该技术的有效性,而且在PDR和XDR模型中引入机械能反馈机制后,使得模型能够更贴切地符合观测结果,为理解河外星系的演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连晓丽 安涛 洪晓瑜关键词:活动星系核 星际介质 卡氏天线副面补偿技术中副面焦点坐标调整量的高精度数据拟合 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新疆110m射电望远镜预研项目、南山天线改造计划和国家对航天领域的战略需求,对大型卡氏天线主面板变形的副面实时补偿作了深入研究。简单介绍了副面补偿的理论模型并用静力分析法得出若干特殊仰角下的调整量,进而运用MATLAB对调整量进行了高精度的数据拟合。给出了线性最小二乘法和正交多项式最小二乘法2种拟合方法拟合模型方程,通过误差分析从不同方面对比了拟合方法的效果,在阶数为4、精确至小数点后15位时,2种拟合方法的误差差值数量级为10-13 mm,且小于零。最终选择并应用精度更高的正交多项式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在特定的俯仰角度范围内生成了部分调整量数据,为副反射面在任意俯仰角下的补偿过程创造了条件,满足了天文观测和航天深空探测对数据准确性和系统可靠性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胡开宇 艾力玉苏甫 徐雪林 项斌斌 刘奇关键词:天线 数据拟合 误差补偿 误差分析 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的伺服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的高性能指标要求,经过大量的调研和仿真分析,天线伺服系统采用了基于德国Rexroth交流伺服的两轴设计方案。系统以运动逻辑控制器和全数字交流驱动器为主体框架,并附加了安全保护措施装置。方位轴和俯仰轴均采用对力矩差值进行PID控制的双电机消隙技术,提高了天线运动的精度和天线转向时的平稳性。利用运动逻辑控制器强大的性能设计了轨迹跟踪功能,解决了天线软件部分的关键技术难题。 郑万章关键词:亚毫米波 伺服系统 天文光变周期提取算法综述 被引量:4 2016年 随着大量巡天项目的开展和完成,天文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光变数据。这些数据中蕴含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物理参数,如光变周期,它对研究光变的物理机制、爆发预测和天体质量估算等有很大的帮助。但受到天体自身动力学过程、观测条件和仪器状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光变数据往往是非均匀采样的,并且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噪声的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基于非均匀采样信号的光变周期提取算法。综述了基于频域、时域和时-频域分析的三大类光变周期提取算法,主要包括Lomb-Scargle周期图法、Jurkevich算法和加权小波Z变换算法等,着重分析和比较了这些算法的性能,同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总结与展望了光变周期算法。 安涛 王俊义 陆相龙 劳保强 魏延恒 董典桥 陆扬 伍筱聪关键词:频域 时域 天线馈源网络插入损耗测量新方法 被引量:1 2016年 天线馈源网络插入损耗的传统测量方法忽略了馈源喇叭损耗的贡献.为了精确测量天线馈源网络的插入损耗,本文提出了用标准喇叭增益比较法确定天线馈源网络插入损耗的一种新方法.利用功率传输方程,推导了天线馈源网络插入损耗测量的原理方程,简述了其测量的方法程序.分析了失配误差对天线馈源网络插入损耗测量的影响,计算了失配误差修正曲线.最后,给出了一个Ka波段圆极化馈源网络插入损耗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满足馈源网络插入损耗的技术要求,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秦顺友 张文静关键词:反射系数 射电频谱日像仪2m天线设计 被引量:3 2014年 提出了一种2~15 GHz的超宽频带2 m极轴天线,该天线应用在射电日像仪CSRH-II期工程中,由60面天线组成天线阵列,用于太阳射电的频谱观测。简述了2 m天线的技术参数,介绍了天线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描述了极轴天线座架、宽带馈源、反射面等主要组成部分的主要技术特点及设计方法,给出了天线方向图和天线效率等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天线性能优良,达到了设计的技术指标要求。 刘超 牛传峰 耿京朝 杨国栋 赵东贺关键词:超宽频带 馈源 圆极化 大型射电望远镜电磁环境频谱监测 被引量:14 2015年 射电天文的发展需要更宽的观测频率,但是随着通讯的不断发展,射频无线电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对射电观测的影响日益加重,射电望远镜需要选择电磁环境优良的站址并进行保护.文中描述了目前国内在建和预研阶段的望远镜的电磁环境的测试过程,阐述了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通过对我国射电望远镜台址选择和保护进行的电磁环境测试,优选出适合建立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台址. 李建斌 彭勃 刘东亮关键词:射电望远镜 电磁环境 频谱监测 我国行星际闪烁观测概述 被引量:1 2016年 太阳风及日冕物质抛射(CME)是地球空间环境扰动的主要驱动源,监测和研究太阳风对研究日地物理和进行日地空间环境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地基行星际闪烁观测为监测和研究太阳风及行星际空间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手段.同时,行星际闪烁观测为研究激波、CME等现象的传播路径提供了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我国行星际闪烁观测研究开始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本文对我国行星际闪烁观测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刘丽佳 彭勃关键词:太阳风 行星际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