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11MA078)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庆军缪建云丁真奇郭林新林斌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解放军第175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下胫腓
  • 7篇下胫腓联合
  • 7篇钩钢板
  • 7篇钢板
  • 6篇下胫腓联合损...
  • 3篇关节
  • 2篇踝关节
  • 2篇内固定
  • 1篇一期治疗
  • 1篇韧带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测试
  • 1篇皮质
  • 1篇踝关节不稳
  • 1篇踝关节炎
  • 1篇下胫腓联合分...
  • 1篇力学测试
  • 1篇疗效
  • 1篇疗效比较
  • 1篇临床对照研究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附属...
  • 3篇解放军第17...

作者

  • 7篇刘庆军
  • 6篇郭林新
  • 6篇丁真奇
  • 6篇缪建云
  • 5篇翟文亮
  • 5篇林斌
  • 1篇林达生
  • 1篇何龙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16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与Suture-button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比较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ESHP)与Suture-button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全军骨科中心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3例下胫腓联合损伤合并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根据下胫腓联合固定方式不同分为ESHP组和Suture-button组。ESHP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6~60岁;采用新型ESHP固定。Suture-button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4~59岁;采用Suture-button技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固定下胫腓联合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3、6、12个月比较踝关节最大跖屈、背伸角度、Baird-Jackson评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SHP组患者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时间[(9.7±2.2)min]、术后切口引流量[(49.3±10.4)mL]显著少于Suture-button组[(16.2±1.4)min、(62.4±6.3)mL],术后3个月的最大跖屈角度(29.9°±1.3°)、Baird-Jackson评分(87.2±2.9)分显著大于Suture-button组[22.8°±1.3°、(78.7±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6、12个月的最大跖屈角度,术后3、6、12个月的最大背伸角度,术后6、12个月的Baird-Jackso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骨折均愈合,于术后1年左右取出踝关节所有内固定物。随访1年内ESHP组出现1例因金属疲劳导致的内固定物失效。Suture-button组出现1例内固定物激惹,2例内固定物失效,1例内固定装置下沉和骨溶解。结论采用ESHP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比Suture-button技术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后出血量和并发症,且更快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林伟煌刘庆军缪建云林需枰丁真奇陈宏斌林万昌
关键词:关节韧带下胫腓联合
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与传统下胫腓钩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一种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ESHP)与传统下胫腓钩(OSH)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解放军第175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收治的51例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入院日期为奇数的27例患者采用 ESHP 治疗(ESHP 组)、为偶数的24例患者采用 OSH 治疗(OSH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1年按 Baird-Jackson 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结果5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SHP 组术中出血量(22.5±5.6)mL,少于 OSH 组的(28.5±6.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593,P 〈0.05);而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1.571、0.539、-0.476,P值均〉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36个月,平均26.5 个月。随访期间骨折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 ESHP 组和 OSH 组患者均于术后8个月~1年取除踝关节骨折钢板及下胫腓联合内固定物,取除术后均未出现下胫腓联合再分离及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术后1年按 Baird-Jackson 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ESHP 组优23例、良 4例,优良率100%(27/27);OSH 组优13例、良10例、差 1例,优良率96%(23/24)。 ESHP 组优良率高于 OS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429,P 〈0.01)。结论相比传统 OSH,ESHP 更符合下胫腓关节的微动生理特点,在促进下胫腓联合韧带的修复及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
缪建云刘庆军丁真奇林斌郭林新翟文亮
关键词:踝关节下胫腓联合
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采用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及4.0 mm AO皮质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2-12采用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弹性钩钢板组,32例)及4.0 mm AO皮质钉(AO皮质钉组,43例)内固定治疗的下胫腓联合损伤7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结果75例均获得随访6~14个月,平均8.3个月。弹性钩钢板组未出现断钉及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AO皮质钉组3例在术后10~12周发现螺钉断裂,1例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弹性钩钢板组AOFAS评分优良率高于AO皮质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4.0 mm AO皮质钉内固定。
刘庆军何龙郭林新林达生易立人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损伤
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合并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周围骨折病例。行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内固定下胫腓联合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0-58岁,平均(38.2±3.7)岁。AO皮质螺钉内固定下胫腓联合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7-55岁,平均(37.2±4.0)岁。术后常规行X片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8-24月,平均(18.0±4.3)月,弹性钩钢板组均未出现血管损伤、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及固定失败等并发症,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取出后,无1例出现下胫腓关节再分离;AO螺钉组在术后8-12周发现2例螺钉断裂。术后踝关节功能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其中弹性钩钢板组优75%(24/32),良12.5%(4/32),可9.3%(3/32),差3.1%(1/32),优良率为87.5%;AO螺钉组优57.1%(16/28),良14.3%(4/28),可17.9%(5/28),差10.7%(3/28),优良率为7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保留了下胫腓关节的微动生理特点,复位固定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缪建云刘庆军林斌郭林新丁真奇翟文亮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损伤内固定
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在急诊一期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下胫腓联合分离是较为常见的足踝外科急症,约占整个踝关节骨折患者的10%,且至少1/5的患者需要进行内固定治疗,如处理不妥,易导致踝关节不稳,甚至创伤性踝关节炎的发生。无移位的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较多见,由于软组织损伤相对较轻,急诊容易出现漏诊。
缪建云刘庆军林斌郭林新丁真奇翟文亮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分离一期治疗急诊钩钢板创伤性踝关节炎踝关节不稳
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的研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设计一款用于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内固定器械。方法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由医用不锈钢合金材料制成,由头部为普通或锁定螺钉固定孔的胫骨侧固定端,尾部为三齿餐叉样腓骨侧弧形解剖型把持钢板,体部为蛇形弹性连接体所构成。通过复位下胫腓联合关节,将钢板尾部固定于腓骨端、头部固定于胫骨端达到固定下胫腓联合的目的。结果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不贯穿骨质,具有弹性微动特点,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内固定物的断裂及松动,安全可靠。结论该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新型下胫腓内固定医疗器械。
刘庆军缪建云林斌翟文亮郭林新丁真奇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损伤内固定
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制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并探讨其生物力学性能,评估其对下胫腓联合正常生理微动的影响。方法取20具下胫腓联合完整的新鲜尸体小腿标本,模拟临床手术操作使用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10例,包括下胫腓联合位移测试(A组)和循环载荷实验(B组)各5例,以正常下胫腓联合(N组)5例及传统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螺钉固定(C组)5例为对照,在踝关节各种功能体位下施加轴向负荷,分别测量腓骨远端相对于胫骨远端的相对位移及旋转角度,评估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固定的三维稳定性;另外,分别在第3、6、8、12周对B组进行循环载荷疲劳实验,评估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的抗疲劳稳定性。结果各体位下A组与N组所测得腓骨远端相对于胫骨远端的相对位移及旋转角度基本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相对位移及旋转角度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分别于第3、6、8、12周进行承载循环载荷数量及频率测试,其最大平均横向位移分别为(0.98±0.03)、(1.02±0.04)、(0.94±0.03)、(0.99±0.02)mm,各时间点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设计合理,对下胫腓关节的生理微动干扰小,具有基本接近正常下胫腓关节活动范围的生物力学特性。
刘庆军缪建云林斌郭林新丁真奇翟文亮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损伤钩钢板生物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