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454) 作品数:6 被引量:16 H指数:2 相关作者: 叶波平 王颖 潘征 吴梧桐 许媛媛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药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化学工程 更多>>
鲨肝刺激物质类似物在大肠杆菌中的高密度发酵 被引量:1 2009年 为建立重组鲨肝刺激物类似物(r-sHSA)的高密度发酵方法,本研究在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实验优化摇瓶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和浓度以及诱导剂(IPTG)浓度的基础上,利用5L发酵罐进行了放大试验,探讨了补料方式、补料培养基的组成和浓度、诱导剂加入时间和诱导后菌体的收获时间对工程菌生物量和r-sHSA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良LB培养基(0.97%甘油,0.91%酵母粉,0.72%胰蛋白胨,0.782%KH2PO4,0.267%K2HPO4·3H2O,0.062%MgSO4·7H2O,0.5%NaCl,pH7.0)中,当pH控制在7.0、溶氧浓度为25%~30%的前提下,采用指数补料方式加入优化后的补料培养基(620g/L甘油,94.8g/L胰蛋白胨,3.3mL/L微量元素,7.5g/LMgSO4·7H2O)进行培养,在工程菌的OD600达到23时,加入终浓度为0.5mmol/L的IPTG诱导6h后收获菌体,菌体的生物量可达(123.27±1.184)g/L,r-sHSA产量为(2.662±0.041)g/L,比优化前提高了13.7倍。 叶波平 潘征 李怀标 王颖 郑珩 吴梧桐关键词:高密度发酵 均匀设计 生物量 表达量 分泌型磷脂酶A_2-Ⅻ的研究进展 2011年 分泌型磷脂酶A2-Ⅻ包括A、B 2个亚型,存在于多种动物的组织和细胞中,在结构、分布与功能上明显异于其他磷脂酶,其中的分泌型磷脂酶A2-ⅫA酶活性较低,但具有很强的抗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而分泌型磷脂酶A2-ⅫB是首个发现于哺乳动物的完全没有酶活性的分泌型磷脂酶亚型,在人和小鼠的肝脏、小肠和肾脏中含量最高,而在这些组织对应的肿瘤中表达下调,推测其在这些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分泌型磷脂酶A2-Ⅻ的结构、分布以及在药学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许媛媛 叶波平条纹斑竹鲨鱼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010年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在调节脂肪酸代谢、信号传导以及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揭示FABP在肝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了从前期构建的条纹斑竹鲨鱼肝cDNA文库中克隆到编码FABP的cDNA全序列,并对其表达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在肝脏再生过程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鱼FABP的cDNA全长为1194bp,编码一个由1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无跨膜区的胞外蛋白,该蛋白的理论Mr为13065.1,理论等电点(pI)为8.8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与来自铰口鲨、鸡、短尾负鼠和人的FABP在氨基酸水平上分别具有74%、56%、55%和52%的同源性,其进化地位与同属于海洋软骨鱼类的铰口鲨接近。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该蛋白和其它物种来源的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结构域相似,它们均含有3个蛋白激酶C(PKC)磷酸化位点、1个N-酰基化位点和2个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同源模建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与人肌肉FABP的A链一样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活性区,该活性区由第1~111氨基酸残基组成。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FABP编码基因在鲨鱼肝脏部分切除后的表达变化,证明其mRNA水平在部分肝切除后迅速上调,至切除后的第6h后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调至24h后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述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鱼的FABP在肝脏的损伤再生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周峰 许媛媛 潘征 高向东 吴梧桐 叶波平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 生物信息分析 肝再生 条纹斑竹鲨鱼DNA结合抑制因子cDNA的克隆、序列特征及其在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DNA结合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NA binding,Id)又称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s of Differentiation,Id),属于负调控因子HLH家族的成员,其功能是与DNA结合并抑制细胞的分化和促进细胞的增殖。为揭示Id蛋白在鲨鱼肝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作者从前期构建的条纹斑竹鲨鱼肝脏cDNA文库中克隆到编码Id蛋白的cDNA全序列并预测了其编码产物(CpId)的结构,探讨了该基因在鲨鱼体内的时空表达方式,结果表明:CpId cDNA全长为1 074 bp,编码一个由13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无跨膜区的胞内蛋白,理论分子质量(Mr)为14 857.2,理论等电点(pI)为5.35。CpId蛋白序列与其他生物来源的Id蛋白的同源性介于42%~62%之间,其N端第31~87 aa组成一个相对保守的Myc型helix-loop-helix结构域。CpId基因在鲨鱼各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以在肝脏、脑和生殖腺中的表达最高;肝部分切除后,CpId基因的表达迅速上调,在切除1 h后到达最高值(为正常肝组织的18倍左右),其后逐渐下降,并在24 h时恢复至正常肝组织中的水平;CpId基因的表达在肝部分切除后的第48 h出现第2个相对较高的表达峰。上述结果表明CpId基因参与了肝脏再生调控的过程,其作用可能与促进肝细胞的增殖再生过程有关。 路群 刘磊 王颖 王丹丹 叶波平关键词:肝再生 肝细胞增殖 重组鲨肝刺激物质类似物对刀豆蛋白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11年 为探讨重组鲨肝刺激物质类似物(r-sHSA)对刀豆蛋白A(Con 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利用尾静脉注射Con A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以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组织病理变化为指标判断r-sHSA(30,60,120μg/kg)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检测肝组织丙二醛、谷胱甘肽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血清中TNF-α和IFN-γ的含量,并测定肝组织匀浆中iNOS活力。结果表明,3个给药剂量的r-sHSA均可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转氨酶活性,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减少炎细胞浸润,改善肝脏氧化应激水平,并下调炎症因子表达。结果提示,r-sHSA对Con 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 张晓园 杭永付 王健 丁选胜 王颖 叶波平关键词:刀豆蛋白A 急性肝损伤 抗炎 海洋多肽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14年 近年来,海洋多肽类化合物的生物研究已经提供了大量的药物候选化合物。虽然大部分海洋多肽类化合物只是进入临床前期或者临床早期阶段的研究,但是也有一些多肽像齐考诺肽(Ziconotide)已经上市,还有像普利提环肽(Plitidepsin)即将上市。因此,近年来海洋多肽类化合物引起了较多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海洋多肽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及其各种生理活性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海洋多肽类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开展海洋活性多肽的研究提供参考。 伊鹏 李英新 张萌萌 王颖 叶波平关键词:结构类型 生物活性 合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