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X017)

作品数:24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孙旭红李丽董德福李明宇徐艳如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鞍山广播电视大学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5篇历史地理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主义
  • 5篇文化
  • 4篇战时
  • 4篇史学
  • 4篇抗战
  • 4篇抗战时期
  • 3篇生态
  • 3篇述论
  • 3篇马克思主义
  • 3篇马克思主义史...
  • 3篇马克思主义中...
  • 2篇中国化进程
  • 2篇生态文明
  • 2篇生态文明建设
  • 2篇思潮
  • 2篇启蒙
  • 2篇文明建设
  • 2篇马克思主义学...
  • 2篇民族史
  • 2篇科玄论战

机构

  • 24篇江苏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无锡信息职业...
  • 1篇鞍山广播电视...

作者

  • 9篇孙旭红
  • 7篇李丽
  • 2篇董德福
  • 2篇徐艳如
  • 2篇李明宇
  • 1篇朱茜
  • 1篇李晓乐
  • 1篇王艺潼
  • 1篇王志英
  • 1篇赵多辉
  • 1篇袁梅
  • 1篇李凤梅
  • 1篇周栩

传媒

  • 4篇自然辩证法通...
  • 4篇辽宁省社会主...
  • 2篇改革与开放
  • 2篇黑龙江史志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思想战线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 1篇图书情报研究
  • 1篇抗战文化研究
  • 1篇西南边疆民族...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沈括科学研究的文化底蕴
2012年
沈括的科学成就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天人相分"的视野下,弘扬主体性、尊重自然、重视生产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对他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具有决定性的导引作用。究其实质,沈括以元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科学认识论,富于考察与实验的实践性,既注重继承传统,又勇于怀疑,开拓创新,并始终贯穿着国计民生的务实思想。探讨沈括"有常有变"的物理观、"视迹求意"的认识论和"天即民也"的历史观,无论对揭示沈括科学与哲学思想的关系,揭示科技在宋代得以突飞猛进的思想动因,还是对当下科学精神的确立和弘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丽周栩
关键词:文化底蕴
“科学”的价值诉求在现代中国的转型被引量:1
2016年
"科学"一词引入中国之初,就被视为一种价值体系,被赋予价值维度的理解。在"科学救国——科学兴国——科学发展"的转换过程中,"科学"更多地承载了立国、兴国、强国的使命,展示出其价值诉求的转型历程。这种价值维度的梳理为当前科学发展道路的理念确立和价值选择提供了历史的和逻辑的依据。
李明宇李丽
关键词:价值诉求科学救国科教兴国
日本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福泽谕吉智德观述评
2014年
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智德"是福泽谕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先"智"后"德"的模式。智德虽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没有智慧的道德就是"无德",智慧是道德的保证和导标。通过对福泽的智德观及其与文明关系的分析,论述了福泽的智德观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德智关怀。
魏沁菡
关键词:福泽谕吉文明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进程述论
2013年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史学纳入革命和救亡的轨道,史学经世致用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并建立了评估和审视中国历史的新标准,使之与救亡和革命的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其一,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实践化;其二,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土化;其三,采取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通俗化语言,达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化、本土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一个渐进过程。
孙旭红
关键词: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体西用”到“科玄论战”的文化动因被引量:2
2014年
"中体西用"与"科玄论战"这两场文化论战有着深刻的关联。"中体西用"以"用"的名义论证了西学传入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促进科学在近代中国由"功利之用"过渡到了"文化启蒙",为"科玄论战"的爆发埋下了诱因;而"科玄论战"后,科学社会功能的全面扩张则破除了以"体用"来会通东西的樊篱,在很大程度上结束了"中体西用"的历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科学基础上的文化整合。
李丽
关键词:文化动因功利主义文化启蒙
梁启超科学观历史内涵与现实价值的理性审视被引量:2
2015年
"科学"一词内涵极其丰富,既有形上层面的科学精神、科学价值,也有形中层面的科学方法、科学知识,还有形下层面的科学结果、技术成就。梁启超侧重于从形上、形中层面阐释科学,重科学精神轻科学结果,明确区分"学"与"术",构成五四期间科学启蒙、思想文化启蒙、现代性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后期,他高举人文大旗,反对科学一层论,有利于实现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和谐。晚年梁启超的科学观常受人诟病,被视为科学的反对派,但他仍一如既往地讴歌科学,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维护科学权威,在科学史研究、引导子女走科学研究之路方面,践行着自己对科学的信仰,是今人学习的楷模。
董德福李相锦
关键词:科学主义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家的文化观
2013年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政策的指引下,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讨论中丰富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他们的探讨结合了自身对中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其成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文化事业,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其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和学术进程,对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总结也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孙旭红
关键词: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家文化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林惠祥《中国民族史》的史学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民国初年的政治与学术背景以及林惠祥自身的学术经历催生了《中国民族史》的诞生。从民族史研究来看,它对中国民族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和对象,对中古民族分类、中国民族史的分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民族学思想与研究方法;从史学史研究角度看,它在史观的更新、史料搜集、整理、运用和体例制定等方面,均具备了多方面的参考价值。
孙旭红
关键词:林惠祥《中国民族史》史学价值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引量:1
2013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论战。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论战中既强调传统的生命力和文化的延续性,又确认民族文化之间的相通性。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保守主义的合理思想资源进行了吸收和超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科学论断。因此,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与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定了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道路。
孙旭红
关键词: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战
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批判理论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014年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是造成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尊重人类的环境权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生态理性和环保优先,无疑具备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以生态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解决全球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深度剖析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批判理论,在其理论图式和价值追求中寻找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
徐艳如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