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640101)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苏铭黎乐群彭涛齐鲁楠白涛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地方性高发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肝癌
  • 1篇蛋白
  • 1篇毒素
  • 1篇多结节性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改变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曲霉
  • 1篇曲霉毒素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热休克
  • 1篇热休克蛋白
  • 1篇细胞癌
  • 1篇细胞性
  • 1篇线粒体

机构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彭涛
  • 3篇黎乐群
  • 3篇苏铭
  • 1篇张萦斐
  • 1篇陈钊宏
  • 1篇伍国俊
  • 1篇叶新平
  • 1篇白涛
  • 1篇齐鲁楠
  • 1篇李仕来
  • 1篇覃晓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通过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分析鉴别多结节性肝细胞性肝癌细胞克隆起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通过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分析鉴别多结节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癌)细胞克隆起源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为多结节肝癌组,标本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4年4月至2007年8月期间连续收治的42例共112个结节性HCC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对照组来自同期单结节HCC手术切除组织共20例40个样本,分2个亚组,对照组Ⅰ为16例单结节肝癌的2块不相邻的癌组织;对照组Ⅱ为4例伴有肉眼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取癌组织和癌栓各1块;正常对照组来自同期肝移植供肝或肝外伤切除的肝组织共5例。用PCR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各样本组织mtDNA D-Loop区的序列,并分析各例癌结节中序列异同情况。结果在42例实验组标本中,共有131个位点发生碱基变异,其中15个位点为点突变,9个位点发生插入,16个位点发生缺失,共出现98个多态性变化,位点总变异率为11.7%(131/1122,1122为mtDNAD-Loop区全长);实验组中有20例各结节的mtDNA D-Loop区序列存在差异,可能为多中心(MO)起源,22例各结节的mtDNA D-Loop区序列完全相同,可能为单中心(即肝内转移,I M)起源。对照组20例中各样本的mtDNAD-Loop区序列完全相同,为相同细胞克隆起源。正常对照组中共有14个位点发生碱基变异,均为多态性,其中NT479A>G为新的多态性。结论 mtDNA D-Loop区序列具有较高的变异率,应用PCR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该区序列并比较各个癌结节的DNA序列异同,可以快速、简单、有效地为区分I M和MO起源提供参考。
李仕来黎乐群彭涛苏铭
关键词:线粒体DNAD-LOOP区克隆起源
GRP78蛋白和HSP60蛋白在原发性多结节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GRP78与HSP60蛋白在原发性多结节肝癌组织中不同克隆来源的表达,以及与原发性多结节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0例单中心性、10例多中心性、7例单结节、5例正常肝组织中GRP78与HSP60蛋白表达。结果GRP78与HSP60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单中心性组[(0.42±0.02)INT/mm2、(0.39±0.04)INT/mm2]、多中心性组[(0.34±0.01)INT/mm2、(0.32±0.05)INT/mm2]、单结节组[(0.32±0.04)INT/mm2、(0.31±0.03)INT/mm2]、正常组[(0.20±0.04)INT/mm2、(0.20±0.04)INT/mm2]依次减少(P<0.05)。结论GRP78和HSP60在多结节肝癌不同克隆来源的组织中表达有差异,过度表达的HSP蛋白可能与多结节肝癌的发生有关,对于鉴定多结节肝癌克隆来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萦斐黎乐群叶新平覃晓彭涛苏铭
关键词:肝癌肝内转移多中心发生热休克蛋白免疫印迹法
广西地区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双暴露因素下肝细胞癌染色体遗传学改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人群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HBV/AFBl)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染色体遗传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32例HCC的癌组织,运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检测其22对染色体的变化。结果 (1)32例HCC中,大部分的染色体拷贝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发生扩增的区段有1q、7q、8q,其中1q、8q为高频扩增区段。发生缺失区段有1p、4q、8p、9p、13q、14q、16p、16q、17p、18q、19p、Y,其中1p、4q、8p、16q、17p、19p为高频缺失区段;(2)同时,还存在着若干DNA拷贝数扩增或缺失的小区段。缺失显著的小区段有:2p25.1-p25.2、3q22.3-q23、7p14.1-p14.3。扩增显著的小区段有:9p13.2-9p21;(3)聚类分析发现:13q缺失发生率在HBsAg(+)/AFBl(+)、HBsAg(+)/AFBl(-)、HBsAg(-)/AFBl(+)、HBsAg(-)/AFBl(-)4个亚组中呈依次递减(霄-6.452,P〈0.05)。4p在HBsAg(+)/AFBl(-)组中以扩增为主,而在HBsAg(-)/AFBl(+)组与HBsAg(-)/AFBl(-)组则以缺失为主。19q在HBsAg(+)/AFBl(+)组中以扩增为主,在HBsAg(-)/AFBl(+)组与HBsAg(-)/AFBl(-)组中以缺失为主。结论 广西地区肝癌染色体遗传学改变具有多样性,其中19p、2p25.1—25.2、3q22.3-q23的缺失及9p13.2-9p21的扩增可能为该地区肝癌特有的遗传学特征之-。13q的缺失可能与该地区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双因素的协同作用有关。
齐鲁楠彭涛陈钊宏白涛伍国俊苏铭黎乐群
关键词: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染色体CGH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