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274)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肖建华朱怡黎丽蔡立汀刘彦更多>>
相关机构:南华大学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吸虫
  • 8篇吸虫
  • 6篇日本血吸虫
  • 4篇细胞
  • 3篇血吸虫病
  • 3篇吸虫病
  • 3篇虫病
  • 2篇血吸虫感染
  • 2篇日本血吸虫病
  • 2篇日本血吸虫感...
  • 2篇吸虫感染
  • 2篇纤维化
  • 2篇小鼠
  • 2篇免疫
  • 2篇肝纤维化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血吸虫病肝纤...
  • 1篇血吸虫虫卵
  • 1篇抑制细胞

机构

  • 9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长沙市妇幼保...

作者

  • 3篇肖建华
  • 1篇王可耕
  • 1篇张组萍
  • 1篇顾孔珍
  • 1篇梁瑜
  • 1篇曾庆仁
  • 1篇胡丽
  • 1篇高勇强
  • 1篇朱怡
  • 1篇刘彦
  • 1篇蔡立汀
  • 1篇黎丽
  • 1篇刘冰

传媒

  • 2篇微生物学免疫...
  • 2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髓源抑制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中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及对T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动态比例变化,免疫磁珠分选小鼠骨髓中单核系MDSCs(CD11b+Gr1+Ly6G-)和粒系MDSCs (CD11b^+Gr1^+Ly6G^+)亚群细胞,Write-Giemsa染色进行形态学鉴定; CFSE法检测单核系和粒系MDSCs亚群对CD4^+T、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4、IL-10、IL-13、TGF-β和精氨酸酶(ArgⅠ)、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表达。结果: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的MDSCs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增多,以粒系MDSCs(CD11b+Gr1+Ly6G+)亚群增多为主。两个亚群细胞均能降低CD4+T、CD8+T细胞的增殖活性,粒系亚群MDSCs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两个亚群细胞的细胞因子IL-4、IL-10、IL-13、TNF-α、IFN-γ以及ArgⅠ、NOS2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体内的MDSCs显著增高,单核系MDSCs(CD11b+Gr1+Ly6G-)和粒系MDSCs(CD11b+Gr1+Ly6G+)亚群均能抑制CD4^+T、CD8^+T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两亚群细胞均能上调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IL-13和ArgⅠ、NOS2的表达有关。
高勇强黎丽胡丽梁瑜曹劲松肖建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免疫抑制T细胞
TLRs途径在日本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探讨TLRs信号途径是否为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的模式识别受体,参与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的炎症病变。采用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ELISA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因子和NF-κB的变化状况。构建日本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的小鼠模型,小鼠肝组织中TLR2、TLR4蛋白及mRNA的变化情况分别使用FCM和Real-time PCR检测。经抗原分子刺激后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6显著增高,与PBS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1)。IκB蛋白表达水平在刺激30 min后显著降低。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TLR2、TLR4蛋白及其mRNA含量以及IL-1β、TNF-α、IL-6、ALT与AST含量均显著性升高,与未感染组比较变化显著(P<0. 05)。表明TLRs信号途径可能是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的模式识别受体,并被其激活;而且TLRs信号途径在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冰彭莉黎丽梁瑜胡丽肖建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
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促进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形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在日本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6~8周龄的BALB/c小鼠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在感染后第2、4、6、8周处死小鼠,收集肝脾组织和血液。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小鼠肝组织病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脾组织中Th17细胞、Treg百分比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7、IL-23和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盒转录因子P3(FOXP3)的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17、IL-2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制备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jSEA),体外刺激小鼠脾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时间点RORγt、FOXP3的mRNA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6、IL-17、IL-23、TGF-β的水平。结果血吸虫感染第4周开始,肝组织中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虫卵肉芽肿形成和胶原蛋白沉积增加,感染时间越长,病变程度越严重。在肝、脾组织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h17细胞百分数在感染后第2、4、6周显著性升高;Treg百分数在感染后第4、6、8周的小鼠肝组织中显著性升高,而在小鼠脾脏中则是在感染第2、4周显著性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肝组织中,Th17细胞/Treg比值在感染组均明显降低;在脾组织中,Th17细胞/Treg比值在感染后第2、4周明显降低,第6周出现升高。Th17细胞/Treg比例失衡在肝脏更为明显。感染小鼠肝组织和血清中相关的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Th17细胞和Treg的动态变化相吻合。SjSEA刺激小鼠脾细胞能够诱导Th17细胞的分化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表达。结论Th17细胞在血吸虫病的肝组织病理损伤中可能起主要作用,Th17细胞/Treg比例失衡与日本血吸虫肝虫卵肉芽肿反应和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邹冬雪刘俊彭莉胡丽高勇强梁瑜刘彦肖建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TH17细胞
多肽ZLW调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肝纤维化
2023年
目的探究多肽ZLW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极化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机制。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ZLW组。模型组和ZLW组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建立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脏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CD68^(+)巨噬细胞、CD206^(+)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脾细胞M2/M1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ZLW组小鼠肝脏中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减少、损伤减轻,CD206^(+)细胞、Arg1、M2/M1、IL-6降低,而CD68^(+)细胞、iNOS、TNF-α水平升高。结论ZLW调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极化而改善肝纤维化。
李小鸽陈聪陈思睿肖建华梁柯嘉刘彦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巨噬细胞肝纤维化
伤科接骨片与健步虎潜丸在Lisfranc关节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对比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研究伤科接骨片与健步虎潜丸在Lisfranc关节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Lisfranc关节损伤的68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伤科接骨片组和健步虎潜丸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伤科接骨片组患者给予口服伤科接骨片,4片/次,3次/d;健步虎潜丸组患者给予健步虎潜丸,10粒/次,2次/d。比较分析两组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术后足部功能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同时间骨痂X射线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健步虎潜丸组相比,伤科接骨片组患者足部功能评价总优良率明显提高,可达73.53%,患者肿胀和压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分别为(5.58±2.41)d和(10.64±2.43)d;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仅为(1.51±1.02)分;14,21,28 d骨痂X射线评分均明显提高,分别为(0.78±0.09)分,(1.34±0.25)分,(2.51±0.4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对Lisfranc关节损伤,能够起到促进术后康复的功效,可以作为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用药而临床推广。
朱怡
关键词:伤科接骨片健步虎潜丸LISFRANC关节损伤术后康复
血吸虫虫卵抗原诱导免疫细胞的机制及其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血吸虫病主要由虫卵沉积于肝肠组织引起免疫病理性疾病。虫卵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以作为抗原物质,通过多种机制刺激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细胞)等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从而刺激宿主的免疫应答,影响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些虫卵抗原可以诱导M2型巨噬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type 2 helper T cell,Th2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和Breg细胞的分化,可以用于某些炎症疾病和免疫疾病的治疗。现主要对虫卵抗原诱导免疫细胞的机制和作用作一概述。
邹冬雪肖建华
关键词:血吸虫虫卵抗原免疫细胞疾病治疗
日本血吸虫非编码小RNA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非编码小RNA是一类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命活动的小分子,主要包括微小RNA、内源性小干扰RNA、Piwi蛋白相互作用的RNA及竞争性内源RNA。研究发现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后,宿主和虫体的非编码小RNA的表达水平均发生了改变。宿主源的非编码小RNA主要为微小RNA,其中miR-454和miR-203与日本血吸虫病发生发展有关,miR-223和miR-451与日本血吸虫自身生长发育有关;日本血吸虫非编码小RNA包括微小RNA、内源性小干扰RNA,这些非编码小RNA在日本血吸虫的生长、发育、性成熟及产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sjalet-7、sja-bantam,而且像sja-miR-3479和sja-miR-0001还可以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就日本血吸虫非编码小RN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阳青兰肖建华
关键词:微小RNA日本血吸虫发育
日本血吸虫脱尾童虫表膜结合短肽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筛选噬菌体十二肽库中与日本血吸虫(Shistosoma japonicum)脱尾童虫表膜特异性结合而不与尾蚴表膜结合的短肽并鉴定。方法利用M13噬菌体十二肽库,经体外逆向差异筛选日本血吸虫尾蚴和脱尾活童虫,从第3轮回收的结合噬菌体中随机挑取15个克隆进行测序获取目标噬菌体后,采用ELISA法、洗脱回收率实验(以M13KE为阴性对照)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日本血吸虫脱尾童虫、尾蚴与噬菌斑克隆的特异性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人工合成的阳性噬菌体短肽与日本血吸虫脱尾童虫体外的特异性结合。构建目的片段pEGFP-C2质粒体外转染日本血吸虫脱尾童虫。结果经3轮逆向差异筛选后.噬菌体回收率从第1轮的3.50×10^(-5)%到第3轮的3.20×10^(-2)%,富集度明显提高。DNA测序结果表明,15个噬菌体克隆分别含有ZL6、ZL4和ZL1等3个不同的短肽序列。ELISA结果显示,M13噬菌体短肽ZL4(MppZL4)、MppZL6和MppZL1分别与脱尾童虫膜蛋白结合后的P/N值为6.72,3.65和2.22,分别与尾蚴膜蛋白结合后的P/N值为1.58,5.15和1.20。洗脱回收率实验结果显示.MppZL4与脱尾童虫洗脱回收率[(4.60±0.27)×10^(-2)%]远高于MppZL6[(2.10±0.23)×10^(-3)%]、MppZL1[(1.20±0.28)×10^(-3)%]和M13KE[(1.30±0.60)×10^(-7)%)(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脱尾童虫与MppZL4特异性结合.阳性率为83.0%(83/100)。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人工合成的RhB-ZL4可与日本血吸虫脱尾童虫体外特异性结合。构建的ZL4/pEGFP-C2质粒体外可成功转染日本血吸虫脱尾童虫。结论筛选获得的短肽ZL4能与日本血吸虫童虫表膜特异性结合.不与尾蚴表膜结合。
刘彦张组萍王可耕顾孔珍蔡立汀曾庆仁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表膜噬菌体展示技术
MicroRNA 133b通过调节CTGF抑制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目的]:本研究通过上调体内外MicroRNA133b(miR-133b)的表达,探索miR-133b在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培养肝星状细胞(LX-2),使用不同浓度的TGF-β1,在不同时间点...
刘冰
关键词: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