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1)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高星仪明洁陈福友裴树文徐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石器
  • 2篇细石
  • 2篇旧石器
  • 2篇剥片
  • 2篇出土
  • 1篇地层
  • 1篇兴衰
  • 1篇石制品
  • 1篇旧石器晚期
  • 1篇类型学
  • 1篇核体
  • 1篇白云岩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陈福友
  • 3篇仪明洁
  • 3篇高星
  • 2篇裴树文
  • 1篇徐廷

传媒

  • 2篇人类学学报
  • 2篇边疆考古研究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窑遗址二道沟地点坡积地层出土的石核及其剥片技术被引量:3
2013年
二道沟地点坡积地层中石核的形态和技术分析显示,至少存在三种剥片技术。一是简单锤击剥片,以简单石核、多台面石核为代表;二是系统剥片,以漏斗型石核、盘状石核、交互打击石核和扁脸石为代表;三为细石器技术,以细石核为代表。在锤击剥片过程中,至少有三种剥片方式存在于二道沟地点的石核上,即单向打片、交互打片和多向打片。
徐廷陈福友汪英华
关键词:剥片旧石器
细石叶技术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兴衰被引量:5
2014年
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人类社会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社会组织结构更复杂化,人类的生存领域扩展,认知能力有了突破。细石叶技术即该阶段极具特征性的石器生产技术,涉及有针对性的原料选择、石核预制、软锤及间接剥片技术的运用等,是该阶段人类实现适应生存的重要手段。根据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
仪明洁高星
水洞沟第12地点2007年出土石核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本文是对2007年发掘获得的水洞沟第12地点石核类石制品的系统分析,研究对象包括锤击石核46件、砸击石核82件、细石核95件。通过对石核的尺寸、技术特征分析发现,锤击石核是细石核的预制阶段;砸击技术的开发对象多是以燧石为代表的优质石料,尺寸小,不适于锤击及间接剥片技术的应用;细石叶技术是该遗址的核心剥片技术,其中以楔形石核的打制技术最成体系。这种以细石叶技术为主体的文化现象,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末段的中国北方地区具有普遍性,是人类在气候波动的条件下实现适应生存的重要技术保证。
仪明洁高星王惠民裴树文陈福友
关键词:旧石器晚期类型学
水洞沟第12地点楔形石核“操作链”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东28千米处,西距黄河18千米,距离灵武县城30千米,处于银川盆地东部边缘。水洞沟第12地点(以下简称"SDG12")地理坐标为北纬38°19′40″,东经106。29′49″,海拔1158米,地处水洞沟第1地点以北约4千米处。2007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约12平方米的发掘,收获石制品近万件。石制品的技术分析显示,细石叶技术是SDG12的核心技术因素。
仪明洁裴树文陈福友王惠民高星
关键词:剥片石制品白云岩核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