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JY066)

作品数:9 被引量:242H指数:9
相关作者:徐盈之赵永平徐康宁胡永舜郭进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兰州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能源
  • 2篇碳减排
  • 2篇碳排放
  • 2篇能源消费
  • 1篇动机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隐含碳排放
  • 1篇指标体系
  • 1篇制造业
  • 1篇中国制造业
  • 1篇三阶段DEA...
  • 1篇省际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双赢
  • 1篇同创
  • 1篇能源结构
  • 1篇能源结构优化
  • 1篇能源消耗
  • 1篇驱动机制研究

机构

  • 9篇东南大学
  • 2篇兰州商学院

作者

  • 9篇徐盈之
  • 2篇赵永平
  • 1篇郭进
  • 1篇胡永舜
  • 1篇张全振
  • 1篇魏莎
  • 1篇王进
  • 1篇徐康宁
  • 1篇董琳琳
  • 1篇张赟

传媒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软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财贸研究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统计研究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核心-外围超网络模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产学研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协同创新已成为当今创新发展的主流模式。文章将产学研创新主体划分为核心主体和外围主体,构建了核心—外围超网络模型,选取知识转移数量和协作水平作为决策变量,利用多目标最优化与变分不等式相结合的方法寻求超网络均衡,并对均衡结果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协同创新是当前产学研创新主体深度合作与共生优化的最佳途径;超网络均衡表明创新主体间能够同时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目标最优化;在出现均衡偏差时,超网络优化机制将促使创新主体进行行为再优化,使各创新主体更加明确其角色和功能定位。
赵永平徐盈之
关键词:产学研超网络协同创新
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基于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构建投入产出模型,通过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对各部门能源消耗的波及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业部门在能源消耗方面其波及效应是不同的,有些部门在其中扮演了"关键部门"的角色。从总体来看,第二产业能源消耗的波及效应最大,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波及效应相对较小,但服务业有些部门的波及效应也较显著。这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节能政策的制定具有很好的导向性。
徐盈之张全振
关键词:能源消耗产业结构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被引量:57
2011年
本文运用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法,对中国制造业1995-2007年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基于DPSIR框架构建了碳排放脱钩指数,对制造业部门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着较强的阶段性特点;产出效应为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应为主要的负向驱动因素;制造业部门碳排放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但强脱钩年份较少;在强脱钩向弱脱钩的转变过程中,经济结构效应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据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徐盈之徐康宁胡永舜
关键词:制造业碳排放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碳排放责任比较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是科学界定各国碳排放责任的基础。本文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5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同时基于"生产者消费者共担"原则对各国的碳排放责任进行了核算,并将其与"生产者负担"原则下各国的碳排放责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国的碳排放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共担原则对各国碳排放责任的界定更加公平和有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生产者责任最大和消费者责任位居第二的国家,然而中国的生产者责任是美国生产者责任的1.4倍,消费者责任却只有美国消费者责任的十分之一;中国和美国分别是"生产者负担"原则和共担原则下碳排放责任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共担原则下碳排放责任减少幅度最大的国家。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贸易结构特征是导致我国的碳排放责任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本文据此对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碳排放责任的界定以及如何减少我国的碳排放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徐盈之郭进
关键词:隐含碳排放
中国区域碳减排责任及碳减排潜力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针对国内区域间贸易产生的"碳泄漏"问题,在区域间贸易的框架下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依据生产者和消费者共担责任原则分析中国各区域的碳减排责任和分行业的区域碳减排责任的差异,并将碳减排责任与碳减排效率相结合研究区域的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区域碳减排责任和碳直接排放量存在不一致现象,碳减排责任能更全面准确地测算各个区域的碳排放量;中部和东部沿海区域的碳减排总责任分列全国第一、二位;中部、西南和北部沿海区域的碳减排潜力最大,应作为今后碳减排的重点实施区域。
徐盈之张赟
关键词:减排潜力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基于非参数逐点回归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运用1990-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逐点估计方法,就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人均GDP和能源消费之间呈现N型关系,在人均GDP从低到高变化的过程中,存在一段平稳下降区间,在此区间前后人均GDP均显著地促进了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能源消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存在。进一步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研究表明,高收入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呈现倒U型关系,而低收入地区的能源消费持续提速。最后为我国制定能源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若干政策建议。
徐盈之王进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我国区域节能减排效率及空间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我国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并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节能减排效率总体上表现为东中西递减的特征,并呈现波动中略有下降的趋势,各区域纯技术效率都维持着较高水平,规模不经济是造成各地区节能减排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区域节能减排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因此,各地区应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改善地区规模不经济现象,并通过合作共享促进趋同发展。
徐盈之魏莎
关键词:三阶段DEA模型
如何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能源结构优化视角下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本文主要基于VAR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各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测算了不同类型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视角下估计出中国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的减排成本。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对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类型能源实现同等减排效果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于中国这种节能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是一个恰当的政策。
徐盈之董琳琳
关键词:二氧化碳减排能源消费减排成本
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测度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我国省际2000—2011年的经验分析被引量:96
2014年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1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时间维度上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维度上表现为从东到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同时新型城镇化水平增长率存在阶段性波动;市场机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驱动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外部机制和政府机制,而内在机制表现较弱,并且四大驱动机制的作用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特征。
赵永平徐盈之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