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106-001)
- 作品数:9 被引量:79H指数:5
- 相关作者:席北斗魏自民许其功宋春雷曹秀云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兴凯湖水体中微生物菌群生态分布的初步研究
- 2012年
- 运用实验室培养方法,于2010年1~10月调查了东北典型湖库兴凯湖水体中4种功能菌群:氨化细菌(AB)、反硝化细菌(DNB)、有机磷分解菌(OPB)和无机磷溶解菌(IPB)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细菌生理类群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中冬季和秋季水体中AB、OPB和IPB的数量低于春季和夏季,而DNB则是在8月份和10月份菌体数量较高,其平均值分别为3.2×104、1.1×105MPN.mL-1。此外,不同采样点间细菌生理类群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性。
- 矫洪涛白雪李鸣晓赵越
- 关键词:微生物菌群生态分布
- 镜泊湖水体水溶性有机物荧光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通过黑龙江省区域镜泊湖水体6个点位样品采集(样品号J1-J6),利用荧光检测技术,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区域积分(FIR),研究了水溶性有机物(DOM)的荧光特性。传统荧光光谱显示J4和J5DOM分子缩合度较高;三维荧光光谱显示J6点位DOM中类蛋白特征峰最为显著;对所有点位DOM的三维荧光光谱5个区域积分(AⅠ,AⅡ,AⅣ:类蛋白区域;AⅢ:类富里酸区域:AⅤ:类胡敏酸区域)显示:所有点位DOM区域积分中AⅤ区域占有比例最大,并且以J4和J5点位最高,J6点位最低。通过对腐殖酸区域(AⅢ和AⅤ积分比例之和)与类蛋白区域(AⅠ,AⅡ,AⅣ积分比例之和)积分比值表明,J4(4.94)和J5(5.18)点位比值相近;J1(3.52)和J2(3.66)点位比值接近;最小值为J6点位(2.11)。综合以上分析证实,镜泊湖水体各点位DOM腐殖化程度为:J4,J5>J1,J2>J3>J6点位。
- 王曼霖席北斗许其功赵越魏自民张斌白雪
- 关键词:水溶性有机物荧光光谱
- 镜泊湖沉积物中有机磷的矿化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选取东北地区典型湖泊镜泊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测定了水体总磷(TP)、溶解性总磷(TDP)、水溶性磷酸盐(DRP)、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初步探讨了微生物对沉积物中有机磷的矿化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灭菌处理,未灭菌处理中总磷的浓度明显提高,两种处理沉积物有机磷的含量均表现出下降趋势,而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磷酸盐的含量则在后期下降趋势明显,但未灭菌处理比灭菌处理各指标具有更高的下降幅度;在中前期,未灭菌处理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灭菌处理,说明微生物对沉积物有机磷的影响较大,且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水体中磷浓度存在响应关系。
- 李英军熊善高魏自民张斌白雪
- 关键词:微生物矿化
- 水位变化对湖泊沉积物营养释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水位波动可有效调节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干湿交替过程引起的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途径的改变是其重要机制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将加速沉积物有机碳的分解,强化沉积物硝化与硝化作用的偶联,促进沉积物磷的酶促水解和厌氧解离,从而增加再度淹没之后水中溶解有机碳和生物可利用性磷的浓度,并减少溶解无机态氮的浓度。有机质的分解是上述过程的关键步骤。因此,必须系统描述湖泊水陆界面土壤和沉积物基本理化性状与水生生物特征,分析干旱过程中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途径的变化,了解淹没过程中水柱营养状态与浮游生物群落对沉积物营养释放的响应,从而揭示水位波动调控富营养化过程的机制,即诱发营养脉冲或维系其持续补给,改变营养阈值,进而导致稳态转换。
- 刘华丽曹秀云宋春雷周易勇
- 关键词:湖泊水位变化沉积物
- 水产养殖池塘沉积物有机质富集的环境效应与修复策略被引量:19
- 2011年
- 沉积物有机质富集是养殖池塘的重要特征,有机质的分解将驱动营养物质的释放,其主要机制在于自身的矿化与底层厌氧状态的形成,后者将进一步促进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和累积,进而影响水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必须针对沉积物有机质富集的特征开展及时而准确的监测,同时采用选择性去除、原位氧化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实施有效地处置,以调节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天然饵料,进而实现渔业生产与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刘华丽曹秀云宋春雷周易勇
- 关键词:养殖池塘沉积物有机质环境效应
- 五大连池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被引量:4
- 2011年
- 选取东北地区典型湖泊五大连池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方法测定了磷酸二钙(Ca2-P)、磷酸八钙(Ca8-P)、磷灰石(Ca10-P)、铝磷(Al-P)、铁磷(Fe-P)和闭蓄态磷(O-P),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及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在519 mg/kg~1 338.03 mg/kg之间,其中铁磷(Fe-P)是沉积物总磷中含量最高的组分,约占总磷的34.73%-56.57%,其它各形态磷组分的含量大小依次为Org-P〉Ca10-P〉O-P〉Ca2-P〉Al-P〉Ca8-P。磷素活化系数(PAC)表明,各池沉积物总磷均易转化为有效磷,说明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磷的潜能。各磷素组分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TP与有效磷显著正相关,Fe/Al-P对沉积物TP的影响较大,而活性较高的Ca2-P与Fe-P、Al-P和沉积物TP显著正相关。
- 熊善高席北斗魏丹王玉峰魏自民宣鹏里毛玉梅
- 关键词:沉积物磷
- 有机磷在调节土壤磷素保持与释放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3年
- 以巢湖沿岸土壤和沉积物为对象,分析了速效磷、藻类可利用性磷、有机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空间变化格局,并测定了磷吸附参数。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磷含量差异显著,以草地最高,而速效磷和藻类可利用性磷含量无明显差异;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与有机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对正磷酸根的吸附量与土壤中有机磷含量呈正相关;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含量与周边土壤中有机磷含量显著正相关。因此,土壤有机磷及其酶促水解过程是调节沉积物作为磷源或磷汇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 周驰宋春雷陈玺李阳曹秀云周易勇
- 关键词:土壤有机磷土地利用巢湖
- 铁限制对浮游植物生长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31
- 2010年
- Fe是浮游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供应对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生长速率以及种群组成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从Fe在浮游植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出发,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Fe对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营养盐吸收利用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认为:(1)Fe通常是HNLC海域中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Fe限制会导致浮游植物细胞色素密度以及相应的光合叶绿素减少,从而降低其光合作用速率,导致生长缓慢;(2)Fe限制还能改变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N、P、Si等)的速率和比例,影响浮游植物的种间竞争,进而影响其群落结构;(3)Fe加富能够改变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在海洋中表现为硅藻占优势,而在淡水湖泊中则表现为绿藻和细菌占优势;(4)在淡水湖泊中总Fe含量普遍较高,但浮游植物可利用Fe的含量受水体中有机配体的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Fe也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这对进一步认识湖泊水华暴发的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5)有学者提出将施加Fe作为一种生态手段,来提高HNLC海域的初级生产力,从而缓解由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全球变暖的趋势;相反地,将降低浮游植物可利用Fe含量作为一种生态手段,来控制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的生物量及群落结构,从而缓解日益严重的水华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姚波席北斗胡春明丁京涛张靖天许其功刘鸿亮
- 关键词:铁限制浮游植物群落组成
- 兴凯湖沉积物富里酸荧光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采集黑龙江省兴凯湖4个点位沉积物样品(样品号HXXD,HXXX,HXDX,HXDB),开展了沉积物富里酸(fulvic acid,FA)荧光特性研究。二维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均显示HXXD点位FA的主要荧光峰均出现在较长波长处。FA荧光光谱特征参数分析表明,各点位富里酸腐殖化程度为:HXXD>HXDX>HXDB>HXXX。其中HXXD点位FA以陆源输入为主,而其他点位FA则陆源与水生生物源并存。利用荧光区域积分(FRI)技术,对FA的三维荧光光谱5个区域(Ⅰ-Ⅴ)的荧光响应值比例(percent fluorescenceresponse,Pi,n)比较证实,所有点位类胡敏酸区域(Ⅴ区)的PⅤ,n、类富里酸(Ⅲ区)的PⅢ,n均占有较大的比例,同时采用三维荧光区域积分法判断各点位FA腐殖化程度与二维荧光特性结论一致。三维荧光光谱中r(A,C)值与区域积分(FRI)中PⅤ,n/PⅢ,n及(PⅤ,n+PⅢ,n)/(PⅠ,n+PⅡ,n+PⅢ,n)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r(A,C)值是兴凯湖沉积物FA腐殖程度表征的一个方便、快捷的参数。
- 赵瑾席北斗许其功赵越魏自民徐金隆赵昕宇
- 关键词:沉积物富里酸荧光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