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DF-IGCEA0607122)

作品数:2 被引量:33H指数:2
相关作者:郑文俊葛伟鹏袁道阳刘建辉张培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青藏高原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表破裂带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破裂
  • 1篇地震破裂带
  • 1篇东北缘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代构造
  • 1篇盆地
  • 1篇破裂带
  • 1篇青藏高原北部
  • 1篇青藏高原东北...
  • 1篇热历史
  • 1篇中新生代
  • 1篇裂变径迹
  • 1篇裂带
  • 1篇南缘

机构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作者

  • 2篇郑文俊
  • 1篇郑德文
  • 1篇张培震
  • 1篇刘建辉
  • 1篇王伟涛
  • 1篇袁道阳
  • 1篇葛伟鹏
  • 1篇万景林

传媒

  • 2篇地震地质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甘肃高台合黎山南缘发现地震地表破裂带被引量:19
2009年
据最新野外考察发现,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北部的合黎山南缘断裂东段有2条较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遗迹,破裂带长度分别为7km和10km,保存较为完整,认为其为较近的一次地震活动所致。根据该地区历史地震资料和目前该地区的研究程度,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可能与2次历史地震(公元180年表氏8级地震、公元756年张掖-酒泉7级地震)中的其中之一或与一次漏记的历史强地震有关。
郑文俊张培震袁道阳葛伟鹏刘建辉
关键词:地震破裂带青藏高原北部
MDD法和裂变径迹法相结合模拟样品的低温热历史--以柴达木盆地北缘赛什腾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为例被引量:14
2011年
MDD法和裂变径迹法是2种最常用的低温热年代学方法。通过对它们的测试结果的模拟,揭示出样品经历的热历史,可以有效地延伸这2种方法的研究范围。但是由于模拟的多解性,使得如何制约模拟过程,获得合理的模拟结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模拟过程,展示了模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模拟结果的方法。同时揭示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可能存在的3次冷却事件,分别发生在距今约130~150、30~40和5~10Ma。
万景林郑德文郑文俊王伟涛
关键词:新生代构造裂变径迹青藏高原东北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