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CDA082)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高春保张宇庆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1篇性状
  • 1篇育成
  • 1篇育种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种子
  • 1篇种子活力
  • 1篇显性核不育
  • 1篇显性核不育基...
  • 1篇小麦高产
  • 1篇小麦高产育种
  • 1篇小麦种
  • 1篇小麦种质
  • 1篇小麦种质资源
  • 1篇轮回选择
  • 1篇麦种

机构

  • 3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襄阳市农业科...

作者

  • 3篇朱展望
  • 3篇佟汉文
  • 3篇刘易科
  • 3篇张宇庆
  • 3篇高春保
  • 1篇陈泠
  • 1篇万正煌
  • 1篇周芳菊
  • 1篇张道荣
  • 1篇王志顺
  • 1篇陈桥生
  • 1篇汤清益
  • 1篇庄宗英

传媒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Ta(iMs_2)在湖北小麦轮回选择群体改良中的应用与实践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进行小麦轮回选择群体改良,对群体内所选优良单株进行株高、穗粒数、抗赤霉病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轮选次数的递增,农艺性状和抗病性均得到改良,并从中选育出了鄂麦11、"42204"等新品种(系)。同时对这一育种方法提出了建议。
佟汉文高春保刘易科朱展望张宇庆庄宗英
关键词:小麦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明确环境、基因型及其互作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以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三个试点的16个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收获后的种子进行发芽率、幼苗干重及简易活力指数的计算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发芽率、幼苗干重及其简易活力指数在地点间、品种(系)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且品种(系)间的差异均比地点间的差异大,发芽率和简易活力指数的地点×品种(系)互作(GEI)间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发芽率和简易活力指数以武汉最高,且与其他地点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幼苗干重则以荆州最高,与武汉差异不显著。(3)鄂麦27和楚0805的发芽率较高,襄麦27和河科大9612的幼苗干重最高,而鄂麦27的简易活力指数最高。(4)简易活力指数与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幼苗干重呈不显著的正相关,而发芽率与幼苗干重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佟汉文刘易科朱展望张宇庆陈泠高春保
关键词:发芽率
湖北省小麦种质资源的分布及农艺性状和抗病性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种质资源特性并发掘可供育种利用的优良基因资源,对保存的874份湖北省小麦种质资源从地理分布、农艺性状、品质及抗病性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湖北省小麦种质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江汉平原麦区分布数量最多,而鄂西北山地麦区小麦资源最为富集,除东经112°74′至114°15′之间、北纬31°18′至32°09′之间和北纬29°37′以南地区分布较少外,其他地区分布较为均匀;(2)供试小麦种质以具有长芒、白壳、红粒、弱冬性和中熟等性状为主,4个产量性状(株高、穗长、千粒重和穗粒数)和4个品质性状(硬度、沉淀值、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的变异幅度大,多样性指数高;(3)抗病性以对根腐病、黄矮病和条锈病抗性最强,而对赤霉、叶锈、秆锈及白粉病的抗性较差;(4)各性状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粗蛋白含量=赖氨酸含量>株高>穗粒数>沉淀值>穗长>硬度>条锈病抗性=黄矮病抗性>根腐叶病抗性>成熟期>赤霉病抗性>根腐穗病抗性>冬春性>芒>壳色>白粉病抗性>粒色>叶锈病抗性>秆锈病抗性。
佟汉文万正煌刘易科朱展望张宇庆高春保
关键词: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抗病性
从襄麦25的育成谈鄂北小麦高产育种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2011年
充分利用鄂北麦区小麦穗分化时间长的生态优势,积极协调高产与广适性间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和穗粒数是小麦品种襄麦25高产稳产性获得突破的主要途径。
陈桥生张道荣汤清益王志顺周芳菊
关键词:小麦高产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