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2028)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徐淑坤于永丽王乃芝张秀娟成利艳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荧光
  • 4篇
  • 4篇EU
  • 2篇荧光探针
  • 2篇探针
  • 2篇稀土
  • 2篇离子
  • 2篇NAG
  • 2篇YVO
  • 2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胰蛋白酶
  • 1篇荧光法
  • 1篇荧光法测定
  • 1篇荧光共振能量...
  • 1篇荧光配合物
  • 1篇荧光猝灭
  • 1篇沙星
  • 1篇生物分子

机构

  • 8篇东北大学

作者

  • 8篇于永丽
  • 8篇徐淑坤
  • 5篇王乃芝
  • 3篇张秀娟
  • 2篇成利艳
  • 2篇曹文丽
  • 2篇翟涵
  • 2篇刘妍
  • 1篇翟晗
  • 1篇张泽丽
  • 1篇蒋娟娟
  • 1篇付祎

传媒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冶金分析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荧光纳米粒子NaGdF_4:Eu的制备及其和生物分子的链接
2009年
为制备可用于生物分析的荧光标记物质,以硝酸钆、硝酸铕、氟化钠和柠檬酸钠为反应原料,控制反应溶液pH值为8.0,140℃反应4h,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NaGdF4:Eu荧光纳米粒子.合成胶体粒子的荧光寿命为1.144ms,粒子荧光强度大且光学性质稳定.对合成粒子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实验表明,粒子表面包覆了柠檬酸盐.XRD实验表明合成粒子是六方晶系NaGdF4晶体,掺杂Eu3+进入NaGdF4晶格生成固溶体,粒子的晶粒度为11nm.TEM实验表明合成粒子分散性较好.用该粒子和胰蛋白酶进行了链接,链接后,NaGdF4:Eu的荧光光谱未发生改变,但粒子对胰蛋白酶的荧光发生猝灭.对荧光猝灭机理进行了探讨.
于永丽刘妍徐淑坤王乃芝
关键词:胰蛋白酶
YVO_4:Eu荧光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9
2008年
随着纳米材料的迅速发展及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近十年,以荧光纳米材料作为荧光标记物进行生物分子的标记和细胞成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使生物标记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付祎成利艳于永丽徐淑坤王乃芝
关键词:稀土荧光YVO4
铕激活的钒酸钇纳米粒子荧光探针测定铬(Ⅵ)被引量:1
2010年
水浴法合成了水溶性YVO4:Eu荧光纳米粒子,粒子溶液荧光强度大,荧光性能稳定。以YVO4:Eu粒子作荧光探针,基于Cr㈣对YVO4:Eu粒子的荧光猝灭,建立了简单快速地定量测定痕量Cr(Ⅵ)的新方法。对Cr(Ⅵ)的测定条件及共存离子的干扰进行了考察,在最佳条件下,反应溶液中YVO4:Eu粒子荧光强度的对数值和Cr(Ⅵ)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lgI=2.90—1.30×10^-3c(c的单位:10^-6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1,线性范围为1.04×10^-4~5.20×10^-2~g/L。方法的检出限为1.6×10^-5~g/L,RSD为1.7%(5.20×10^-3g/L,n=11)。将方法用于测自来水样中Cr(Ⅵ),回收率为102%~109%。实验探讨了Cr(Ⅵ)对YVO4:Eu粒子荧光猝灭的机理,结果表明是静态猝灭。
蒋娟娟于永丽翟涵徐淑坤张秀娟
关键词:荧光探针钒酸钇
水溶性LaF_3:Eu荧光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3
2008年
以稀土氯化物、NaF和柠檬酸钠为反应原料,水浴加热合成水溶性LaF3∶Eu荧光纳米粒子,考察了反应温度、溶液pH值和反应原料配比等对合成粒子荧光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最佳反应条件。红外光谱实验证明,合成粒子表面包覆了柠檬酸根。XRD测试表明,合成粒子是单一相LaF3晶体,掺杂Eu3+替代La3+进入LaF3晶格,晶粒径为8.3nm。TEM实验表明,合成粒子粒度分布较均匀。该合成方法简便易行,合成粒子的水溶液荧光强度较高且荧光强度稳定,有望将其和生物分子连接,进行生物分子的检测。
张泽丽于永丽徐淑坤张秀娟
关键词:荧光水溶性LAF3
洛美沙星的铕离子荧光探针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以铕离子为荧光探针,依据Eu3+La3+-LMX—SDS稀土共发光体系,建立了测定洛美沙星(LMX)含量的新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分析了配合物的发光机理,考察了溶液pH值、缓冲溶液种类及反应试剂加入量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配合物荧光强度和洛美沙星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0,线性范围为5.0×10-7-1.0×10~mol/L。方法的检出限为6.8×10mol/L,对5.0×10-6mol/L的洛美沙星溶液测定11次,RSD为0,6%。将该方法用于尿液中洛美沙星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4%~104%。
曹文丽于永丽徐淑坤张秀娟
关键词:洛美沙星荧光探针时间分辨荧光法
YVO_4:Eu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测定孔雀石绿的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以聚丙烯酸为修饰剂,采用水热法合成YVO4:Eu荧光纳米粒子.实验考察了聚丙烯酸加入量、溶液pH值、反应温度等条件对粒子荧光性能的影响.在优化的条件下,合成粒子的荧光强度大,水溶性良好、溶液均匀稳定.对合成粒子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实验表明,粒子表面包覆了聚丙烯酸;XRD实验表明,制备了单一相YVO4晶体;TEM测试表明合成粒子分散性较好,粒度均匀,粒径在25 nm左右.以合成稀土粒子为能量供体,孔雀石绿为能量受体,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基于以上体系,实现了对孔雀石绿的定量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0×10-5~5.00×10-3 g·L-1,检出限为2.0×10-5 g·L-1.
翟晗于永丽成利艳徐淑坤王乃芝
关键词:荧光稀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孔雀石绿
铕-速尿-TOPO荧光配合物的研究及速尿的测定
2010年
在pH7.8的缓冲溶液中,铕离子、速尿和三辛基氧膦(TOPO)反应生成稳定的三元配合物,该配合物溶解在Triton X-100胶束中。以280 nm光波激发,配合物发射出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分析了三元配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生成及TOPO和Triton X-100的荧光增敏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其荧光强度和速尿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了工作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方法的检出限为6.6×10-8mol/L,测定精度RSD为1.3%(4.00×10-6mol/L,n=11)。用此方法测定尿液中痕量速尿,回收率为93.0%~103%。
曹文丽于永丽徐淑坤王乃芝
关键词:速尿配合物荧光
基于NaGdF_4∶Eu纳米粒子的荧光猝灭测定痕量Cu^(2+)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柠檬酸盐修饰的水溶性NaGdF4∶Eu荧光纳米粒子,粒子溶液荧光强度稳定。实验发现,Cu2+对合成粒子的荧光有猝灭作用,据此可建立用NaGdF4∶Eu荧光探针测定痕量Cu2+的新方法。实验确定NaGdF4∶Eu的浓度为1.0×10-3mol·L-1,溶液的pH值为10.0。考察了其他常见离子对粒子荧光性能的影响,其中Fe3+使荧光发生猝灭,用三乙醇胺可消除Fe3+的干扰。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I=532-0.685c,相关系数r为-0.9984,线性范围为3.33×10-6~1.33×10-4mol·L-1,检出限为8.9×10-7mol·L-1,对浓度为6.0×10-5mol·L-1的Cu2+溶液平行测定11次,RSD为0.62%。以上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较宽,灵敏度和精密度较高。测定了茶叶样品中铜含量,测定结果和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相一致。分析Cu2+对粒子荧光猝灭的机理认为,Cu2+和粒子表面的柠檬酸根发生化学结合,改变了粒子表面的结构和组成,导致其荧光发生猝灭。
于永丽刘妍徐淑坤王乃芝翟涵
关键词:铜离子荧光猝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