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816)

作品数:23 被引量:336H指数:10
相关作者:钱晓晴柏彦超周明耀沈淮东倪梅娟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莱顿大学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1篇水稻
  • 12篇胁迫
  • 11篇水分
  • 8篇水分胁迫
  • 7篇氮素
  • 6篇土壤
  • 6篇根系
  • 6篇灌溉
  • 5篇氮素形态
  • 5篇
  • 4篇幼苗
  • 3篇稻根
  • 3篇叶面
  • 3篇叶面积
  • 3篇叶面积指数
  • 3篇营养
  • 3篇水稻根
  • 3篇水稻根系
  • 3篇水肥
  • 3篇水肥耦合

机构

  • 29篇扬州大学
  • 9篇莱顿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苏州市水务局
  • 2篇江苏省常熟水...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9篇钱晓晴
  • 18篇周明耀
  • 14篇柏彦超
  • 9篇沈淮东
  • 8篇倪梅娟
  • 6篇张凤翔
  • 6篇陈峰
  • 6篇蔡树美
  • 6篇汪孙军
  • 5篇薛亚锋
  • 5篇杜洪艳
  • 5篇薛巧云
  • 4篇徐英
  • 4篇白寅
  • 3篇陈红卫
  • 3篇余长洪
  • 2篇封克
  • 2篇李荣
  • 2篇顾竹英
  • 2篇徐华平

传媒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2005年中...
  • 3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广东水利水电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科技信息
  • 1篇中国农业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空间结构性分析被引量:14
2006年
通过对冬小麦抽穗期的生理性状指标——叶面积指数(LA I)的采样分析,探讨LA I的空间结构性,并建立变差函数模型。结果表明:该变量具有明显的区域化变量特征和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可用区域化变量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该模型的建立弥补了单纯采用经典概率统计法对作物生理性状进行分析的不足。
薛亚锋周明耀徐英郭文善朱新开
关键词:冬小麦叶面积指数
南方地区非充分灌溉稻田水稻根系吸水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作物根系吸水是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同时又是根区土壤水分动态模拟必不可少的资料。本试验对非充分灌溉稻田水稻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对水稻分蘖期根系吸水进行动态模拟 ,得到非充分灌溉水稻的根系吸水模型 ,并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
周明耀陈红卫钱晓晴
关键词:水稻根系吸水模型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水分胁迫对旱作水稻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1
2007年
采用高砂土充填的PVC土柱模拟地下水埋深来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研究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下水埋深10~50 cm范围内,随埋深深度的增加,水稻生物学产量及经济产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适当的地下水埋深有利于水稻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和钙、氯元素的累积,促进水稻体内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的增加;但地下水埋深过大则不利于水稻作物对磷、镁、钠等元素的吸收,并妨碍成熟期籽粒中钾向秸秆的回流.
柏彦超倪梅娟王娟娟瞿益民盛海君封克钱晓晴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水稻养分吸收
NaCl胁迫下氮形态对水稻幼苗营养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在NaC l浓度为0、43、86 mmol/L条件下,研究了水培水稻幼苗对不同质量比例(9/1、5/5和1/9)铵态氮/硝态氮处理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3种盐浓度条件下,水稻幼苗均在NH4+-N/NO3--N为1/9时生长量最少,吸收氮素最少,培养后营养液pH最高;NaC l浓度为0和86 mmol/L时,NH4+-N/NO3--N为1/9处理的植株吸磷量最少。
杜洪艳白寅柏彦超蔡树美沈淮东钱晓晴
关键词:氮形态NACL胁迫营养水稻幼苗
不同水、氮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在正常及PEG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不同质量比例(9:1,5:5和1:9)NH4^+-N:NO3^-—N的氮素营养处理对连嘉粳1号、二优培九、扬粳9538和扬稻6号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水分胁迫促进水稻根系发育,使水稻根系变的细长,总根长、表面积、体积均增加,平均直径降低。粳稻的临界水分胁迫点大于100g/L PEG,而籼稻的临界水分胁迫点在50~100g/L PEG之间。正常水分供应条件下,连嘉粳1号水稻根表面积随NH4^+-N:NO3^-—N的降低呈上升趋势,等量供应铵硝营养促进各品种水稻根体积的增加,促进扬粳9538、扬稻6号水稻根表面积的提高,增加连嘉粳1号、二优培九、扬粳9538水稻的根系直径。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二优培九、扬稻6号二籼稻品种水稻的总根长随NH4^+-N:NO3^-—N的降低呈上升趋势,各品种水稻根系表面积、体积均随NH4^+-N:NO3^-—N的降低呈上升趋势,等量供应铵硝营养有利于提高各品种水稻根系直径。
柏彦超沈淮东薛巧云倪梅娟王娟娟钱晓晴
关键词:水稻水分胁迫氮素形态根系生长
水分及铵、硝营养对水稻幼苗氮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5%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研究武育粳3号水稻幼苗生长状况以及在水分胁迫下对不同NH4+-N/NO3--N质量比例(100/0、75/25、50/50、25/75、0/100)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模拟水分胁迫后水稻幼苗生长对不同的NH4+-N/NO3--N处理反应不同,水稻对NH4+-N和NO3--N的吸收发生显著改变,水稻幼苗更偏向于吸收NO3--N营养,与正常水分处理相比其对总氮和NO3--N的吸收量显著增加。
柏彦超王娟娟倪梅娟史春霞周明耀钱晓晴
关键词:水分胁迫水稻氮素营养
基于孔隙分形维数的土壤大孔隙流水力特征参数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根据数字图像制备分析技术得到大孔隙数目、大小和形状等特征数据,用分形理论计算孔隙分形维数,并对两类不同质地土壤的孔隙分形维数进行分析比较,应用基于孔隙分形维数的大孔隙分形模型,建立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非饱和导水率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孔隙分形维数Dv可定量描述不同质地土壤结构,其模型预测精度优于颗粒大小分布估计的分形模型,可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
周明耀余长洪钱晓晴
关键词:土壤分形维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不同水、氮供应条件下水稻锰素营养状况研究被引量:21
2006年
为探明不同水、氮供应条件下水稻锰素营养状况,观察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模拟水分胁迫、铵态氮和硝态氮施用比例对水稻锰素养分吸收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8个水稻品种在水、旱作条件下分蘖期和成熟期植株样品的锰含量。结果表明,在10~50cm范围内,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加剖面各层土壤中有效性锰含量显著下降,平均从3.96mg·kg“降到1.52mg·kg,造成水稻作物体内锰素含量下降50%以上。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仅施硝态氮肥能明显抑制水稻对锰的吸收,这可能造成碱性、石灰性土壤上旱作水稻锰营养不良,但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上则可减轻锰素毒害。与充分灌溉处理相比,非充分灌溉条件下除了武育粳3号水稻在分蘖期锰吸收量仍达到水作处理的59.4%,其他品种均在25%以下。供试8个品种水稻成熟期体内锰含量仅相当于相应对照(水作)处理的3.5%~10.8%。
钱晓晴王娟娟周明耀瞿益民柏彦超李荣倪梅娟陈友明
关键词:水分胁迫氮素形态水稻
不同氮素形态和水分胁迫对水稻水分吸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PEG模拟水分胁迫、根系烫伤处理和0.5 mmol.L-1HgCl2处理等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比(9∶1、5∶5、1∶9)NH4+-N/NO3--N营养对水稻幼苗生长和水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NH4+-N/NO3--N比为5∶5处理的水稻生物量最大,水分胁迫条件下,1∶9处理的水稻生物量最大;根系烫伤处理后,正常水分条件下,NH4+-N/NO3--N比为9∶1、5∶5、1∶9处理的水稻吸水量分别降低26.5%、24.1%、36.3%,而水分胁迫条件下,各处理分别降低30.6%、23.9%、21.0%;加HgCl2处理后,正常水分条件下,NH4+-N/NO3--N比为9∶1、5∶5、1∶9处理的水稻吸水量分别降低47.1%、46.3%、31.8%,而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各处理分别降低46.6%、42.4%、23.5%。正常水分条件下,NH4+-N/NO3--N比为9∶1处理的水稻光合速率最高,5∶5处理的水稻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最低;水分胁迫后,9∶1、1∶9处理的水稻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比正常水分处理降低,而5∶5处理的水稻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较正常水分处理高。
柏彦超钱晓晴周雄飞蔡树美王娟娟赵进
关键词:水稻氮素形态水分胁迫水分吸收
非充分灌溉稻田墒情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被引量:5
2005年
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分析,建立了一个描述非充分灌溉稻田土壤水分变化的BP模型,并对同一小区2002年水稻生长期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同时用实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质量含水量绝对误差值最大为1.8%,最小为0.1%,平均为0.7%;相对误差值最大为8.42%,最小为0.55%,平均为3.02%.BP网络可以用于区域土壤水分动态预测,方法简便可行,有较高的精度.
陈红卫周明耀瞿益民
关键词:非充分灌溉神经网络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