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2805)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金卫国白新良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家族
  • 1篇大一统
  • 1篇兴衰
  • 1篇巡幸
  • 1篇实学
  • 1篇宁古塔
  • 1篇清朝
  • 1篇清代
  • 1篇历史反思
  • 1篇民族
  • 1篇民族融合
  • 1篇明清
  • 1篇明清时期
  • 1篇康熙
  • 1篇康熙帝
  • 1篇纪略
  • 1篇翻译
  • 1篇翻译人才
  • 1篇方以智
  • 1篇《楝亭集》

机构

  • 4篇天津电子信息...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4篇金卫国
  • 1篇白新良

传媒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中国翻译
  • 1篇陕西学前师范...
  • 1篇明清论丛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一统”视域下的清朝边疆文化——以桐城桂林方氏家族遣戍宁古塔为例
2016年
桐城桂林方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典型的仕宦诗礼之家,其族人仕途显赫,珍视忠孝节义,在哲学、自然科学、文学等领域成就斐然。明清鼎革之际,方氏族人对清政权多持抵抗及不合作的态度。方氏父子在遣戍途中和遣戍地勤于著述,不仅记录了其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而且留下了当时东北地区自然生态和社会民俗等方面的宝贵记录。他们还与吴兆骞等流人交往唱和,对边疆文化的提升和内地人民了解边疆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解读其诗文,分析其心态,指出其对东北边疆文化的贡献,及对清代"大一统"的实践认知。
金卫国
关键词:宁古塔
翻译人才兴衰的历史反思——以清代满汉翻译人才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基于原始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考述了清代满汉翻译人才的兴衰历程,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明显的阶段性。在重点论述著名翻译家的基础上,归纳出三类翻译人才及其历史贡献。本文认为,满汉翻译人才对满汉民族的交往及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清政府也对其高度重视,二者呈良性互动之势。这一历史经验对破解当今翻译人才短缺的难题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金卫国
关键词:民族融合
明清时期桐城桂林方氏家族实学探略
2016年
在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中,桐城桂林方氏家族勇立潮头。其族人面对现实,与时俱进,将书本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实学。方以智在其家学、师学的哺育下,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而逐渐形成丰富的实学思想,影响深远。方拱乾、方式济作为流人代表,其著述为提升边疆文化贡献良多。方观承等官员以实心行实政,其著述中的实学思想弥足珍贵,亟待发掘。
金卫国
关键词:方以智实学
曹寅扈从巡幸五台山考被引量:1
2017年
鉴于曹寅早年在京担任侍卫长达十数年,与康熙帝如影随形,将记载康熙帝活动的《康熙起居注》《清圣祖御制文集》《清圣祖实录》与曹寅自作《楝亭集》有关部分互读,可以考定曹寅至少两次扈从巡幸五台山,较为精确、细致地考索出具体行踪,确定《楝亭集》一些诗篇的写作时间,且激活一些原先无解的死材料。
金卫国白新良
关键词:康熙帝《楝亭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