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SW-14)

作品数:1 被引量:25H指数:1
相关作者:薛耀松周传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对比
  • 1篇早寒武世
  • 1篇早寒武世早期
  • 1篇小壳化石
  • 1篇化石
  • 1篇寒武世
  • 1篇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1篇周传明
  • 1篇薛耀松

传媒

  • 1篇地层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扬子区早寒武世早期磷质小壳化石的再沉积和地层对比问题被引量:25
2006年
扬子区早寒武世早期的磷酸盐化小壳化石的发现,为早期动物演化及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碳酸盐岩地层中的这类小壳化石易于被风化剥离出来并成为磷质颗粒再沉积,这种现象在地层中常能遇到,它会给对某些生物分布时限的确定和地层对比造成混乱。考虑早寒武世一些主要小壳化石的再沉积和地层对比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带和带的磷质小壳化石产于Paokannia或Hunanocephalus的层位,它们无疑是再沉积的;2)组合带标志性化石与组合带标准化石共生,应判定其沉积时期为组合带时;3)扬子台地区的梅树村阶地层大都不全或缺失,保存的梅树村阶地层普遍与震旦系灯影组不同层位假整合接触,其岩性及生物特征均与下伏地层不同,另建组级地层单位是合理的;4)“杨家沟段”、“西蒿坪段”、“宝石坡组”不能作为灯影组顶部地层,它们是水井沱组沉积旋回的一部分,更不能因它们是筇竹寺期的沉积而把“灯影组”顶界上升到筇竹寺阶;5)滇东北地区大海段中产有丰富的Heraultipegmayunnanensis,它与Siphogonuchitestriangularis和Paragloborilussubglobosus共生,分布局限,其他地区仅在组合带中零星分布,所以在S.triangularis-P.subglo-bosus组合带()的上部建立一个H.yunnanensis组合亚带似乎更合适些。
薛耀松周传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