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351063201000003) 作品数:69 被引量:728 H指数:16 相关作者: 叶文才 张晓琦 周光雄 李药兰 王英 更多>> 相关机构: 暨南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澳门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枳椇子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5 2011年 采用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从枳椇子的体积分数为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3',5'-二-C-β-D-葡萄糖-根皮素(1),异牡荆素2″-O-β-D-葡萄糖苷(2),牡荆素2″-O-β-D-葡萄糖苷(3),异斯皮诺素(4),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5),L-色氨酸(6)和五倍子酸(7)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徐方方 范春林 王磊 王磊 王国才 张晓琦关键词:枳椇子 化学成分 黄酮碳苷 毛冬青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冬青科植物毛冬青IlexpubescensHook.et Arn.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毛冬青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ilexoside D(1);ilexgenin A(2);spinasterol(3);(+)-fraxiresinol-1-O-β-D-glucoside(4);liriodendrin(5);tortoside A(6);magnolenin C(7);丁香苷(8);sinapic aldehyde 4-O-β-D-glucopyranoside(9);4,5-di-O-caffeoylquinic acid(10);β-谷甾醇(11)和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3,4,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吴婷 张晓琦 王英 叶文才 赵守训关键词:冬青科 化学成分 皂苷 鸦胆子油中β-谷甾醇的分离与含量测定 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溶剂提取和两次硅胶柱层析法分离鸦胆子油中的β-谷甾醇,并用波谱学方法进行鉴定;对鸦胆子油用氢氧化钾-乙醇皂化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对β-谷甾醇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AgilentHP5毛细管柱(30m×250μm×0.25μm);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85℃;程序升温:270℃ (24min),10℃·min^-1升温至280℃(15min);检测器温度为300℃;分流比为40∶1;流速为1mL·min^-1;进样量为1μL.β-谷甾醇对照品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在0.02847~0.4100m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5.2%(RSD=2.98%),测得8份样品中β-谷甾醇的质量分数在2.96~4.37mg·g^-1.本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鸦胆子油中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 孙小慧 田海妍 闫研 殷果 王铁杰 江仁望关键词:鸦胆子油 GC Β-谷甾醇 小飞蓬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小飞蓬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小飞蓬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飞蓬醇提物的水部位分离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ugenyl-βPsd(1)、野黄芩苷(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3)、槲皮素(4)、异槲皮素苷(5)和木犀草素(6)。结论:化合物1、3、5和6为首次从小飞蓬中分离得到。 刘红丽 刘百联 王国才 戴毅 叶文才 李药兰关键词:化学成分 毛茛属刺果毛茛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从刺果毛茛Ranunculus muricatus Linn.全草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方法鉴定为:小毛茛内酯(1)、阿魏酸(2)、对羟基香豆酸(3)、原儿茶酸(4)、咖啡酰基(5)、丹参素(6)、丹参素甲酯(7)、山萘酚-3-O-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2'''-E-咖啡酰基)-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9)、山萘酚-3-O-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11)、槲皮素-3-O-(2'''-E-咖啡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2)、山萘酚-3-O-(2'''-E-咖啡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3)、槲皮素-3-O-(2'''-E-阿魏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4)、山萘酚-3-O-(2'''-E-对羟基香豆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5)、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6-C-β-D-葡萄糖苷(16)、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β-D-葡萄糖苷(17)。除化合物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刺果毛茛中分离得到。 吴碧灵 覃芳敏 周光雄关键词:黄酮苷 酚酸 内酯 HPLC法测定市售三桠苦中吴茱萸春的含量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建立三桠苦中吴茱萸春的含量测定方法,为三桠苦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体系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243.5nm。结果:在线性范围0.04~0.66μg,吴茱萸春对照品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2.7%。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三桠苦中吴茱萸春的含量测定。 李硕果 叶文才 江仁望关键词:三桠苦 RP-HPLC 木蝴蝶种子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研究木蝴蝶种子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1H-NMR、13C-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杨素(1),黄芩苷元(2),千层纸素A(3),4′-羟基黄芩素(4),白杨素7-O-β-D-葡萄糖苷(5),黄芩苷元7-O-β-D-葡萄糖苷(6),白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7),白杨素8-C-β-D-葡萄糖苷(8),异槲皮苷(9),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10),白杨素7-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苷(11),刺槐素(12),去甲汉黄芩素(13),异鼠李素(14),高车前素(15)。结论化合物8~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文景兵 张庆文 殷志琦 李雅萍 韩晓文 叶文才关键词:木蝴蝶 黄酮 化学成分 牛至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研究牛至(Origanum vulgare 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牛至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牛至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β-D-glucopyranosyl)-hydroxy-7-(3',4'-dihydroxy-benzoyl)-benzyl alcohol(1)、(5,7,3',4'-tetrahydroxy-8-C-p-hydroxybenzylflavone)(2)、6,7,4'-三羟基黄酮(3)、1,2,4-苯三酚(4)、丹参素甲酯(5)、(+)-(R)-迷迭香酸正丁酯(6)、香蜂草苷(7)、芹菜素(8)、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木樨草素(10)、阿魏酸(11)、咖啡酸(12)和β-谷甾醇(13)。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郭雨姗 王国才 王春华 黄晓君 李药兰 叶文才关键词:唇形科 酚类 黄酮 椿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研究椿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ODS及RP-HPLC对椿皮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椿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O-4′-coniferyl ether(1)、threo-guaiacylglycerol-β-O-4′-sinapyl ether(2)、threo-guaiacylglycerol-β-O-4′-dihydroconiferyl ether(3)、咖啡酸甲酯(4)、松柏苷(5)、scopoletin(6)、7-methoxy-2H-chromene(7)、香草醛(8)、4-hydroxy-2(E)-nonenoic acid(9)、(9S,12S,13S)-(E)-9,12,13-trihydroxy-10-octadecaenoic acid(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5、7、9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王岩 张海宁 王文婧 张声源 张晓琦 叶文才关键词:椿皮 香草醛 A new triterpenoid glycoside from Vitex negundo 被引量:1 2014年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Fitex negundo. METHOD: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different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NMR spectroscopy. RESULTS: Four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2a, 3a, 24-trihydroxyurs-12, 20(30)-dien-28-oic acid-28-O- β-D-glucopyranosyl ester (1), corosolic acid (2), vulgarsaponin A (3) and 2a, 3a, 24-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28-O-β-D- glucopyranosyl ester (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mpound I is a new triterpenoid glycoside. CHEN Jiao FAN Chun-Lin WANG Ying YE Wen-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