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118)

作品数:4 被引量:44H指数:3
相关作者:吴战鹏武德珍金日光徐新锋齐胜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亚胺
  • 2篇酰亚胺
  • 2篇聚酰亚胺
  • 2篇
  • 1篇导电复合材料
  • 1篇导电性
  • 1篇丁腈
  • 1篇丁腈橡胶
  • 1篇端羧基
  • 1篇端羧基丁腈橡...
  • 1篇断裂伸长
  • 1篇断裂伸长率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氧化硅
  • 1篇杂化
  • 1篇杂化薄膜
  • 1篇制备及性能
  • 1篇树脂
  • 1篇天然石墨
  • 1篇羧基丁腈橡胶

机构

  • 4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4篇武德珍
  • 4篇吴战鹏
  • 3篇金日光
  • 1篇洪凤宏
  • 1篇罗宁
  • 1篇牟南翔
  • 1篇徐新锋
  • 1篇齐胜利
  • 1篇姜立忠
  • 1篇刘武

传媒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玻璃钢/复合...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银杂化薄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溶胶-凝胶和原位自金属化相结合方法制备聚酰亚胺(PI)/二氧化硅(SiO2)/银(Ag)三元复合薄膜,通过红外(FTIR)、透射电镜(TEM)、动态粘弹谱仪(DMTA)等系统地考察了热处理过程中杂化薄膜结构形态变化以及SiO2含量对金属银向基体表面迁移情况和杂化薄膜各种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可以同时完成聚酰胺酸的亚胺化、SiO2粒子的形成及银的还原,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热处理温度和时间或改变SiO2含量来控制银粒子向聚合物基体表面的迁移.
罗宁吴战鹏牟南翔姜立忠武德珍
关键词: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薄膜
端羧基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的性能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采用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研究CTBN用量对改性酚醛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酚醛树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随CTBN用量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当CTBN用量为10%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法(TGA)对改性前后酚醛树脂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TBN与酚醛树脂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改性酚醛树脂的热性能有所下降。
徐新锋吴战鹏武德珍金日光
关键词:端羧基丁腈橡胶酚醛树脂断裂伸长率耐热性
天然石墨-纳米银/聚氨酯导电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热处理还原银盐原位引入银粒子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天然石墨-纳米银/聚氨酯(C-Ag/PU)导电复合薄膜。并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该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用X射线衍射仪(XRD)跟踪了银的还原和银粒子的生长过程,探讨了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银还原过程的影响,研究了纳米银的生成和聚集对C/PU复合体系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的进行,银粒子不断地生成和聚集,最终以纳米尺寸(约10 nm)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纳米银粒子在天然石墨粒子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改善了复合体系的导电通路,显著提高了复合体系的导电性。
洪凤宏吴战鹏刘武武德珍金日光
关键词:聚氨酯天然石墨纳米银导电复合材料
具有高表面反射性和导电性的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的制备被引量:14
2013年
聚酰亚胺-银的复合薄膜以其表面银层无与伦比的反射性和电导率,再加上聚酰亚胺基体本身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其轻质和柔性的特点,在航空航天和微电子等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广泛研究的多功能材料之一。本文对比了当前用于制备表面金属化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外部沉降法、超临界流体法、原位一步自金属化法、表面改性离子交换自金属化法和直接离子交换自金属化法,特别总结了由本课题组近年来所发展起来的表面改性离子交换自金属化法和直接离子交换自金属化法在制备高反射高导电的双面银化的聚酰亚胺薄膜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这两种方法均基于简单的银盐化合物前驱体即可实现双面高反射高导电的表面银化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所制得的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的表面反射率超过100%,表面电阻接近纯金属银的水平;复合薄膜的表面银层与聚合物基体之间有很优异的粘结性能;且很好地保持了母体聚酰亚胺薄膜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其中采用直接离子交换自金属化技术,仅需将聚酰亚胺的预聚体薄膜在极稀的银盐水溶液中(0.01M银氨溶液)处理5min,然后热处理即可实现聚酰亚胺薄膜的双面金属化,是目前效率最高和银利用率最高的方法。
齐胜利吴战鹏武德珍金日光
关键词:聚酰亚胺表面金属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