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19-E12)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刘立军彭定祥王辉汪波彭涛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嘉鱼县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苎麻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施肥
  • 1篇提取率
  • 1篇种植密度
  • 1篇总绿原酸
  • 1篇苎麻叶
  • 1篇绿原
  • 1篇绿原酸
  • 1篇模拟寻优
  • 1篇ISSR
  • 1篇ISSR分析
  • 1篇超声波
  • 1篇超声波法

机构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嘉鱼县农业局

作者

  • 4篇刘立军
  • 3篇彭定祥
  • 2篇汪波
  • 2篇王辉
  • 1篇王绪霞
  • 1篇田鑫
  • 1篇韦名嘉
  • 1篇范飞军
  • 1篇陈晨
  • 1篇彭涛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麻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苎麻自交无性繁殖系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ISSR分子标记研究苎麻自交无性繁殖系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为育种及科学合理保存和利用现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40份自交无性繁殖系(8份来自巴西,32份来自中国5个主产省)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结果】30条ISSR引物对40份材料的DNA模板进行扩增和电泳检测,扩增总条带数为116条,多态性达78.45%,Nei's平均遗传距离为0.2405,平均Shannon指数为0.3679,每条引物扩增2—10条条带。根据材料的地理位置来源,将40份自交无性繁殖系分为6个类群,多态位点百分率(pp)在23.28%—67.24%。Nei's遗传距离在0.0964—0.2285,Shannon指数在0.1408—0.3310。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72.67%、5.36%和2.11%,累计贡献率为80.15%。【结论】主成分分析与采用ISSR标记进行聚类的结果十分一致,利用ISSR标记技术可较准确地分析苎麻自交无性繁殖系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
刘立军王绪霞汪波彭定祥
关键词:苎麻ISSR
苎麻产量和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0年
苎麻(Boehmeria nivea L.Gaud)是我国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苎麻分布面积广,增产潜力大,但由于特殊的生态条件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滞后,使得苎麻产量增长和品质提高受到了制约。本文综述了影响中国苎麻产量品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加快苎麻栽培研究的意见和建议,目的是为了苎麻产业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
刘立军王辉彭定祥
关键词:苎麻影响因素
苎麻叶总绿原酸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苎麻叶片绿原酸,设定不同提取条件测定含量并得出最优提取条件。[方法]对苎麻头麻叶片烘干处理后,以一定浓度乙醇为提取液,设定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pH、提取时间为单因素,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并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pH三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结果]各单因素对提取效果影响较大,温度设定常温,提取时间2 h最佳;正交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40%乙醇、pH=5、料液比1∶16。[结论]苎麻叶中含有0.745%的绿原酸,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效果好,方法简便易行。
范飞军彭涛韦名嘉陈晨田鑫刘立军
关键词:苎麻叶绿原酸超声波法提取率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华苎4号新栽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苎麻品种华苎4号新栽麻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4个参试因子对新栽苎麻原麻产量的影响顺序是P2O5(x3)>纯N(x2)>密度(x1)>K2O(x4);频率分析结果显示,新栽苎麻三季折合产量y≥675 kg/hm2的最佳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25 425~29 100株/hm2,施氮量(纯N)412.50~453.75 kg/hm2,P2O5 116.40~135.00 kg/hm2,K2O 292.80~345.90 kg/hm2。
刘立军王辉彭涛汪波彭定祥
关键词:苎麻模拟寻优
共1页<1>
聚类工具0